北魏對西域的經營恢復了中原王朝對西域的宗主地位

前言

北魏滅夏後,開始在西域進行行政管理前,本希望透過冊封北涼,利用其承接對西域的宗主權,並連線西域地區不滿柔然的勢力,以牽制柔然。在北涼聯結柔然後,北魏不得不將其消滅,直接控制河西地區。沮渠無諱逃入西域後,北魏為消除隱患,派軍隊進入西域,並建立軍鎮,後在完成既定目標後,採取制衡戰略,聯結西域地區反柔然勢力牽制柔然,並逐漸退出在西域的直接行政管理。北魏對西域的經營,既恢復了中原王朝對西域的宗主地位,有效地牽制了柔然汗國,使其未能發展壯大,最終融入了中華民族。

一、北魏意圖承認北涼的半獨立地位,並非北魏統治能力較弱,而是適應此期政治形勢的客觀需要。

北魏在征服夏的過程中,不斷有部落歸附,統萬城附近的上郡匈奴酋長金崖、隗詰歸的歸附行為,

反映了赫連氏對基層的控制能力較弱。北魏的滅涼軍事行動進展順利,但對於河西地區獨立性較強的部落、流民,不得不採取安撫措施,例如冊封原南涼王子禿髮保周為王,命其為魏安撫諸部鮮卑。陳琳國認為,十六國時期廣泛存在塢壁組織,十六國政權的統治者不太乾預塢壁事務,聽之任之。北魏在孝文朝始得推行三長制取代宗主都護制,以更好地控制基層人口。北魏承認北涼的半獨立地位,此後也承認李寶對西涼故地的統治,反映了北魏緩解自身政治壓力的考量。在尋找出合理的解決措施前,於北魏而言,承認涼州的半獨立地位,以順利承接對西域的宗主權,增加牽制柔然的籌碼,遠比直接攻佔河西地區更有價值。太武朝於太延五年征伐北涼時,提到其罪狀有“知朝廷志在懷遠,固違聖略,切稅商胡,以斷行旅”,可見北涼或有阻斷商人、使臣的行為。

北魏對西域的經營恢復了中原王朝對西域的宗主地位

太延五年徵涼前夕,鄯善、龜茲、疏勒、焉耆等國依然入魏朝貢,可見北涼並未阻斷全部朝貢、貿易行為。《魏書·沮渠牧犍傳》也提到其雖“內多乖悖”,卻依然“稱蕃致貢”,可見並未與魏反目。然而太延三年時,包括車師在內的多國入魏朝貢,而太延四年時,焉耆王弟素延耆入朝,可見此時西域諸國快速認同了北魏的“宗主”身份。北涼麵對其政權獨立性的逐步喪失,或心有不甘,採取部分行動,例如阻攔西域遣使。太延五年的西域朝貢城邦中未見車師,可見此時車師王車伊洛或已經被北涼阻攔。北魏在征服關中地區後,與北涼、柔然的聯姻行為,反映了其意圖緩和西北對抗形勢,奠定其政治地位。從北魏於太延元年正式派遣官員出使西域,可見北魏已經認可了河西地區的半獨立狀態,將河西地區作為自己與西域交往的商路。北涼逐漸與柔然接近,使得北魏不得不重新調整了戰略規劃。此後,北魏在向西追剿北涼殘部的基礎上,於真君九年設鄯善鎮、焉耆鎮,直接控制了西域東部地區。

北魏對西域的經營恢復了中原王朝對西域的宗主地位

二、北魏退出經營西域緣

由北魏透過太武朝的直接軍事行動,在西域建立了軍鎮,並在車伊洛、唐和的協助下,不斷對抗北涼殘部沮渠無諱。真君五年,沮渠無諱亡,其弟安周與其子乾壽爭權,最終乾壽攜眾入魏,北涼最終被柔然兼併。王欣認為,北魏在正平二年前後,也就是太武帝被弒後,魏庭罷廢了鄯善、焉耆軍鎮。正平年間,唐和、車伊洛先後入朝,而太武帝於正平二年二月為中常侍宗愛所殺,可見車伊洛的入朝,與北魏政局變動有著一定關係。北魏退出西域軍鎮後,多次組織北伐,柔然被迫遠遁。鬱久閭予成在位期間,正值魏獻文、孝文兩朝,與魏發生衝突,多佔下風,反映了柔然在與北魏的鬥爭中始終處於劣勢。以往北魏與柔然間的軍事行動中,柔然在其失利後往往“遠遁”,逃離漠南,擺脫與北魏的直接接觸。從其歷次與魏交手記錄可見,其核心統治區域應是在西域以北。受柔然役使的西域高車諸部,其活動範圍在準噶爾盆地北端,可見在北魏聯絡西域以前,柔然至少已經對天山北道諸城邦有不同程度的役使行為。但柔然汗國自身較為分散的政治屬性,以及此時北涼尚為強盛,對西域諸城邦亦有影響力,使得西域諸城邦保持了相對獨立的政治地位。

北魏對西域的經營恢復了中原王朝對西域的宗主地位

西域軍鎮被罷廢后,天山南北路諸城邦對北魏的朝貢迅速減少,這與柔然加強了對西域的控制並無太大關係,因為北魏進入西域前,西域存在多個入魏朝貢的城邦,只是割據時期的特殊現象。因此前北涼與柔然兩個較為強大的政權在西域對峙而存,西域城邦得以從“夾縫”中生存。在此期間,哪怕在臨近城邦之間,也出現了所謂“綠洲大國”的稱霸現象,例如焉耆、龜茲。北魏在西域設立軍鎮,進行軍事活動,在客觀上加速了地區整合的過程。真君九年,隨著北魏進軍西域的軍事行動逐步開展,北魏在鄯善冊立韓拔為王,此後又命萬度歸討焉耆、龜茲,在天山南、北路的重要地區攻城略地,消滅了部分城邦。高車諸部本來相對鬆散,互不役屬,至太和十一年時西域高車汗國得以興起,反映了此期西域區域整合的趨勢。吐谷渾將勢力範圍延伸至西域,以及高昌國的獨立,亦反映了此期西域諸城邦經歷了更為深入的兼併、整合歷程,喪失了此前相對獨立的政治地位。政權的興衰是動態發展的過程,接受高車、吐谷渾等西域政權的臣服,當然也屬於北魏實現經營西域的方式。

北魏對西域的經營恢復了中原王朝對西域的宗主地位

三、北魏對西域宗主權的另類延續

北魏放棄在西域的軍鎮後,在河西地區的西平郡另立鄯善鎮。北魏另立鄯善鎮的行為,應屬於僑置州縣。顏岸青認為,北魏對於不再控制的地區,出於標榜正統,以備職方的需要,依然在新的地區僑置州縣。例如北魏在孝昌年間失去對吐京郡、五城郡、定陽郡原轄地區的控制,於西河郡另寄其治所。北魏設立新鄯善鎮,或是安置韓拔及其所屬民眾,而正平年間唐和、車伊洛入朝,應亦攜其部落、屬民。北魏安置原西域轉移民眾後,依然可以對其進行管理,北魏對西域的宗主權,透過此方式得以延續。此外,西域形勢的變動,也是北魏決定撤出西域的影響因素。西域高車與北魏間早有接觸,北魏在多次征伐吐谷渾後,吐谷渾對魏保持臣服,此後雖逐漸控制天山南道部分地區,卻從未有敢於阻斷朝貢的行為。段連勤認為,柔然在鬱久閭予成在位時,與魏相對保持和平,當社侖即位後,要求高車隨其伐魏,導致了高車國的獨立。

北魏對西域的經營恢復了中原王朝對西域的宗主地位

雖然高車國正式獨立的時間是孝文朝,但此前其於太延二年的朝貢,反映了西域高車諸部或早已成為北魏牽制柔然的政治力量。高昌國地處戰略要地,與魏直接接壤,從北魏與高昌間長期若即若離的關係,可見北魏希望高昌作為牽制柔然的物件。此外,短暫出現於西域地區的般悅,也早就有聯魏對抗柔然的要求,可見西域雖為柔然腹地,也對柔然本身形成了重要牽制。高車國獨立後,始終對魏友好,曾嚴重打擊了柔然的軍事力量。吐谷渾與魏接壤,同時與南朝交通,魏因此多次對其發動軍事進攻,但吐谷渾長期入魏朝貢,且吐谷渾整體實力較弱,對北魏完全不構成威脅。吐谷渾在北魏中後期,承擔了緩衝區的政治角色,部分替代了北魏原期望北涼所具有的政治價值。

結語

高車、吐谷渾、高昌對北魏的臣服,使得北魏與西域間的交通並未中斷,北魏藉此實現對柔然的牽制,維護了對西域的間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