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孔融讓梨,大為讚賞,卻不知孔融後來做了什麼?

我國擁有著

五千年的歷史

,歷代王朝人才輩出,“

以鏡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正是我國曆代王朝寫的

史料記載

,才能讓數千年後的我們能夠

瞭解

當時的

故事

,也能從當時的故事裡有所

收穫

世人只知孔融讓梨,大為讚賞,卻不知孔融後來做了什麼?

所以從小的時候起,我們就會學習很多

歷史悠久

名人事蹟

,以此來

教育

孩子們從小養成

良好的品德

。當我們邁進校園便開始了系統的學習,真正

去了解這幾千年以來發生的一些我們民族傳統的“

典故

”。

世人只知孔融讓梨,大為讚賞,卻不知孔融後來做了什麼?

孔子說“

人之初,性本善

”,儒學作為“

性善論

”的代表,表達人從孩提時就是

善良

的,是

後天的環境和教育

才導致了這個人的品格形成,而在漢代時,贊同並將儒家精神融合到“

治國之道

”的就是我們最早接觸的一位歷史人物——

匡衡

世人只知孔融讓梨,大為讚賞,卻不知孔融後來做了什麼?

鑿壁偷光

的故事我們在小時候就聽大人以勸說的名義來教育我們學習,講述的是匡衡小時候

家境貧寒

,在晚上沒有蠟燭可以用來

照明學習

,所以鑿開了鄰居家的牆壁,透過鑿出來牆壁的孔洞

透出來的光

用來照明學習。形容一個人

學習刻苦的程度

,以此來激勵後人要

不怕困難艱苦奮鬥

世人只知孔融讓梨,大為讚賞,卻不知孔融後來做了什麼?

鄰居也被匡衡這種好學的精神所

打動

,不僅沒有追究匡衡鑿開牆壁的

責任

,還允許他和自己家的孩子一起上學

接受教育

,最終匡衡成為了漢代的

名相

,後面還被皇帝

封侯

,這種榮譽可以說是貧民出身的他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

世人只知孔融讓梨,大為讚賞,卻不知孔融後來做了什麼?

我們不可否認匡衡為國家做出的

奉獻

,可也

不能抹去

在他在朝傾權野的同時,利用自己的職位

佔有土地

。在漢代

私佔土地

可是

重罪

,匡衡最終被割掉侯爵

貶為庶民

,一朝輝煌因為自己的私慾

功虧一簣

,多年來的努力也都沒有了。

在我們小學二年級就學習了一篇課文《

孔融讓梨

》,描寫幼年時的孔融把最大的梨子讓給了自己的哥哥,自己選擇了一個小的梨子,教育人們要懂得

謙讓

。其實在現在看來,人都是有佔有性的,通常會選擇一件最好的給自己,孔融當時在幼年就選擇把好的

給哥哥姐姐,也能證明孔融當時是一個很好的又懂事的孩子。

世人只知孔融讓梨,大為讚賞,卻不知孔融後來做了什麼?

可是我們只知道這些,卻很少有人知道當時讓梨的孔融在後期卻

拒絕贍養自己的父母

,可以說是

顛覆三觀

的改變,所以說後天的教育和環境對一個人品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世人只知孔融讓梨,大為讚賞,卻不知孔融後來做了什麼?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牙牙學語的幼兒都能把李紳的這首《憫農》背

非常熟練,教育我們要

珍惜勞動者的成果

珍惜糧食

不浪費……可就是這樣一位“憐憫”農民的人,晚年確實一個

驕奢淫逸

樣樣俱全的人,李紳在家中頻頻

大宴賓客

,整日

喝酒作樂

,一次的花費就是巨資,

浪費的東西更是數不勝數

世人只知孔融讓梨,大為讚賞,卻不知孔融後來做了什麼?

李紳在做官後還經常

利用

自己的

職位

壓迫威脅他人,以便自己得到

好處

,更是利用自己的職務

黑白顛倒

導致了當地很多的

冤假錯案

,最終查明真相後李紳得到了自己應有的

懲罰

世人只知孔融讓梨,大為讚賞,卻不知孔融後來做了什麼?

我們總在從前的人走過的腳印下再

繼續前進

,能夠

學習

他們優秀的地方,也要

摒棄

他們浮躁野蠻的地方,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正是有了這些流傳下來的典故,從小指引我們教育我們,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時刻

警醒

我們,我們才能更好

成長,

變成一個更優秀的人

可這一路上我們會遇見很多誘惑和阻攔,我們需要做的就是

堅守自己的初心

,不在逐漸的大環境下

動搖自己

,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些歷史人物一樣,他們年輕時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典範,是我們

人格啟蒙

就會

學習的榜樣

,可後來的他們沒有經受住誘惑,一個一個都最終走向了

毀滅

世人只知孔融讓梨,大為讚賞,卻不知孔融後來做了什麼?

他們一定很

後悔

,後悔自己為什麼沒有堅守住自己的初心,後悔自己為什麼身居高位以後卻不能再像從前一樣

體察民心

,真切的

關心

人民的

生活疾苦

,而是放縱自己只顧自己

享樂

。其實也證明,一個人如果只在意自己的享樂而

不顧別人的苦痛

,那這個人很快也就會

“跌落神壇”

,希望大家能夠堅守自己的初心,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