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扶蘇太善良,手段不夠狠,導致分不清事實真相!

從聖旨本身來說,扶蘇接到的是百分之一百的真聖旨。在扶蘇不知道秦始皇已經駕崩的情況下,他根本無法識破假傳聖旨這件事。在不知道秦始皇已死的前提下,扶蘇根本沒勇氣造反。因為,如果秦始皇活著,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既然這樣,接到聖旨只有死。不過這件事也確實反映出扶蘇極端畏懼秦始皇的問題。蒙恬就建議扶蘇寫個奏摺再問問,最壞情況也不過就是再來個聖旨要求他必須死而已,怎麼樣也不會更糟。可惜扶蘇太畏懼秦始皇,當時就自殺了,確實有點兒冤。

因為扶蘇太善良,手段不夠狠,導致分不清事實真相!

其次,始皇帝滅六國,北擊匈奴南服百越後開始妄想長生不老,因而不立儲君;公子扶蘇勸諫焚書坑儒,與始皇帝意見相左,遂被“發配”長城兵團做監軍(從始皇帝的能力來看,絕對是分得清諸公子賢明與否的,讓扶蘇來長城兵團,本人更傾向於是戍邊歷練乃至立下戰功以便更名正言順的即位。

因為扶蘇太善良,手段不夠狠,導致分不清事實真相!

而且長城兵團有蒙恬的輔佐與教導,《史記》在記載沙丘之變時,李斯參與謀劃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害怕丞相之位被蒙恬頂替,因此始皇帝很可能下了一步大棋,安排好了後事;然後便是沙丘之變,一封賜死的詔書從天而降。太子申生的故事比公子扶蘇要早了400多年,但二人的經歷卻相當“相似”,至少,可能在扶蘇看來,自己也成了父親始皇帝眼中的太子申生。再者,秦統一六國過程中,楚人是做過非常強大而有效的抵抗的。始皇帝把相關記錄全和諧了,但仍然會有難以掩蓋的一些事情,非把楚這塊拼圖塞進去才合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因為扶蘇太善良,手段不夠狠,導致分不清事實真相!

那時候的人相信如果有誰能推翻秦朝,必然是楚人,而且必然不會是齊人。扶蘇作為一個身份敏感的公子,在他自己看來,隨時可能會被始皇帝幹掉,他自己很可能一直都有這種“賜死聖旨隨時到來”的覺悟。所以才會被人鑽了空子。蒙恬的拖時間只是想弄清楚皇帝讓他們死的真正原因,趙高是早有預謀,李斯做這種事卻是臨時決定的,沒有任何史料證明李斯和趙高有勢力,他們之所以能對別人下命令說到底還是因為有皇帝玉璽藉著他的名義。

因為扶蘇太善良,手段不夠狠,導致分不清事實真相!

當然拖時間確實有可能會讓他們的陰謀暴露,但那都是後話了,是我們站上上帝視角去看待問題,不能代表當事人立場,起兵造反也是我們設想假如扶蘇不從會怎麼樣的其中一種可能,當然還有假死,派幾個人回咸陽檢視情況等等,然而事實上那時候還沒天下大亂,秦國制度執行正常,起兵造反沒有虎符合體做不到,偷虎符皇帝行蹤不定找不到,自己做虎符沒有專業人員就沒有工藝,假死會被補刀,拖時間蒙恬試過了被抓了,蒙毅回來後質疑了被囚禁了,找幾個人偷偷回咸陽需要身份憑證以及官員寫的去咸陽理由,這個官員需要承擔連坐責任,一定會對這幾個人進行排查。

因為扶蘇太善良,手段不夠狠,導致分不清事實真相!

最好的辦法還是直接突破使者圍堵找個山躲起來好,不過對方也可能下海捕文書,不明事情的官員為了自己不被連坐只好去抓人,雖然扶蘇有人心,但始皇的命令誰也不敢違抗也是當時的事實。當賜死的詔書到來時,扶蘇甚至可能都沒有懷疑過詔書的真偽。以為,在前往長城兵團監軍之前,與父皇的不歡而散,才是一直積壓在扶蘇內心中的秤砣,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始皇帝病逝於沙丘,扶蘇再沒機會解開這個心結,於是,400多年之後,我們又看到了一個類似太子申生的悲劇。李斯、趙高聰明終被聰明誤,只是可惜了蒙恬、蒙毅兄弟和奮六世之餘烈的大秦帝國。

因為扶蘇太善良,手段不夠狠,導致分不清事實真相!

最後,扶蘇本身就是一個孝順賢明的人,而最重要的是不夠狠,心地太善良了,所以秦始皇才讓他去前線感受一下為什麼要以法家思想治國,並不是只講感情,要是他夠狠的話,夠理智、沒那麼多情緒化的話,基本就明白蒙恬說的話才是接近真相的,有了蒙恬和三十萬大軍,李斯趙高胡亥能這樣囂張嗎?歸根究底,不是草率的問題,而是太情緒化,分不清事實,然後就放棄治療了。另外,趙高李斯這招篡改聖旨抓的關鍵也是厲害,知道這個是扶蘇的弱點,而且吩咐使者下保險,不停地催促,這些心理戰術,對於扶蘇來說,已經夠用了。

宣告:

本文

內容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告知刪除,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無任何攻擊或詆譭行為,望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