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漢靈帝將刺史變州牧來平叛,叛還未平,外將卻已失控

直接催動東漢崩潰的是一項制度改革,刺史變州牧

中平五年

(188)

三月,黃巾之後的天下依舊不太平,戰火紛飛,地方平叛力,郡守、刺史接連被殺。有鑑於此,漢靈帝接受宗室官員劉焉的建議,將部分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相任,將一州的軍、政、財三項大權集於一人,以

便集

中力量統一協調進行平亂。

軍權、政權、財權都下放給地方,中央還剩下啥!中央本來就在持

走弱,靠著中央集權還能勉強維持,這下權力都給了下面,再想控制地方,已經控制不住了。

所有的鬥爭歸根到底都是權力的鬥爭,擁有權力,便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決定別人的命運。失去權力,你就是案板上的肉,人家是想做京醬肉絲還是魚香肉絲,那就看人家的心情了。

中平五年,漢靈帝將刺史變州牧來平叛,叛還未平,外將卻已失控

古往今來,多少爾虞我詐宮廷喋血,爭的也就是個權力。

現在,朝廷居然主動下放權力,自己挖自己的

牆角

。這波操作也實在是令人無語。當然,下放權力是為了儘快掃平各地的叛亂,最終目的也是想鞏固這個已經在搖晃的帝國,然而事與願違,實際的結果是地方加速脫離中央。漢靈帝雖然昏庸但並不傻,他當然也知道權利下放的危害,但局面這麼亂,不下放,怎麼辦。等動亂平息,再把權力收回來也就是了。

可是,漢靈帝不明白,權力放出去容易,想收回來就難了。

唐朝有個皇帝也是這麼想的,結果就是辛辛苦苦締造的開元盛世被漁陽鼙鼓攪亂,此後的唐朝便陷入藩鎮割據的泥潭,再也未能重新輝煌,這個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河北形勢剛剛緩和。中原硝煙尚未散盡,西北又亂了。就在黃巾主力被消滅的中平元年

(184)

十一月,西北先零羌再反。東漢在某種程度上說是被西北羌亂給消耗垮的。之前六十餘年的漢羌戰爭已經將東漢的家底敗光。這次西北叛亂間接促成東漢的清盤結業。等到西北完全平定,中原的皇帝已經姓曹了。東漢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接下來是三國鼎立。

中平五年,漢靈帝將刺史變州牧來平叛,叛還未平,外將卻已失控

西北的亂原因很複雜,這裡既有漢羌的民族矛盾,也有關西與關東的地域矛盾,還有中央與地方的矛盾,這些全都攪在一起不熱鬧是不可能的。

戰亂必然生靈塗炭,受苦的是大多數底層百姓,但也有少數人得利,比如說

西豪強出身的董卓。在西北生活多年,董卓早已

西北的羌人混得爛熟,酒桌上稱兄道弟,到處都有兄弟。董卓不出預料地步入官場,出任兵馬掾,負責帶兵巡守邊塞,維護地方治安,這個職位很適合他。董卓真正起家也是在西北平定羌亂,靠著軍功飛速提升。

董卓常年奮戰在西北的涼州、幷州,他的手下有很多羌兵,他打的那些叛亂分子多數也是羌人。於是,朝廷就派董卓帶兵駐守關中直到中平六年

(189)

,這幾年董卓在西北的勢力基本成型,朝廷也感覺到了,打算徵召董卓進京做九卿之一的少府,也就是變相奪他的兵權。

董卓當然明白朝廷的用意,他的反應是拒不奉詔,表面報給朝廷的理由是手下的羌兵不讓我走,人家羽翼已成,朝廷已經指揮不動了。董卓已成尾大不掉之勢,但此時,他再怎麼折騰也只侷限在西北,但有人給了他進京的機會,給他機會的人是袁紹。之所以會出現機會是朝廷出事了。

刺史變州牧

中平五年,漢靈帝將刺史變州牧來平叛,叛還未平,外將卻已失控

中平六年

(189)

四月,天下依舊紛亂,四方戰火不息,但劉宏已無心理會,此時的他早已

病入膏肓

,奄奄一息。雖然這年漢靈帝劉宏也不過才三十四歲,正值壯年,但因沉迷酒色,縱慾過度,身體已經垮了。過度早衰的他,三十歲的人卻長著五十歲的臉。

自知不久於人世的劉宏此刻還有一件心事未了,這讓他甚是憂心焦慮,那就是儲君的人選,說到此不得不先述及劉宏的家事。漢靈帝有兩個兒子,長子劉辯與次子劉協。長子劉辯是何皇后所生,次子劉協是王美人所生。正常情況下,第一選擇當然是皇后的兒子,人家是嫡子。但漢靈帝並不喜歡這個長子,原因很複雜。

劉辯雖然是皇后生的,但舉止輕浮,氣質淺陋,用古人的話叫望之不似人君。相比之下,次子劉協雖小,卻聰明伶俐,舉止得體。

形成如此反差的原因除自身的資質,很重要的就是受環境的影響。

中平五年,漢靈帝將刺史變州牧來平叛,叛還未平,外將卻已失控

漢靈帝之前有過幾個兒子,但都沒挺住,幼年天折。為保住劉辯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就將他放在一個姓史的道人家裡。劉協出生後是被董太后帶大的。前者長在民間,雖然很得煙火氣,卻未受到好的教育。後者長在深宮,受的是正規的宮廷貴族教育。

人最大的財富是自己的孩子,最大的成功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孩子想要出息,與自己付出的時間和心血是分不開的。

皇帝在東漢的權力架構中地位舉足輕重,承擔著很重的分量,而要擔起這份重擔,前提條件就是要有好的教育。天資當然重要,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系統的教育就是不可缺少的。

漢靈帝之所以將朝政弄得一塌糊塗,昏招迭出,正是因為他是外藩入主,從未受過良好的教育。國家要想長治久安,有延續性,接班人的選擇至關重要。太子被選定後,通常都會從全國挑選最好的老師教授,還有品學兼優的世家子弟陪讀,這個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中平五年,漢靈帝將刺史變州牧來平叛,叛還未平,外將卻已失控

漢靈帝是一個反面的典型。

如果說之前,漢靈帝劉宏不肯過早冊立太子,還可以用他時值壯年,兩個兒子年紀還小做藉口,那麼到了中平六年,事情已經不能再拖了,劉宏自己也意識到,他的大限將至,而在昇天之前,他必須

做出決定

在人生的最後時刻,漢靈帝最終

做出決定

,立次子劉協。

這不僅因為劉協聰明伶俐,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促使漢靈帝作出這個決定,那就是他不想讓外戚干涉朝政。

東漢的衰敗,外戚的干政是繞不過去的主因。漢靈帝自己就是外戚冊立的,被人家扶上去,自然要聽人家的話。漢靈帝還算幸運,比較早地接班,但受制於人的滋味是不好受的,這種感受對皇帝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中平五年,漢靈帝將刺史變州牧來平叛,叛還未平,外將卻已失控

漢靈帝的兩個兒子都還小。而何皇后與何進兄妹這些年在朝廷內外早已遍佈親信黨羽。如果選劉辯,這個兒子必然受何氏兄妹的控制,漢靈帝吃過外戚干政的苦,他不想讓兒子走自己的老路。那就只能選劉協。

但何氏兄妹會答應嗎?當然不會。這就需要以武力做後盾。

早在前一年八月,

京師洛陽,漢靈帝劉宏快要不行了

。漢靈帝以討伐黃巾餘部的名義,在洛陽西園招募壯勇,組建西園禁軍,這支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平定四方叛亂,是直屬於皇帝的戰略機動部隊,精銳野戰軍。

擔任這支部隊指揮官的主要有八個人,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袁紹跟曹操。但總指揮官是上軍校時蹇碩,他是漢靈帝的親信。於是,漢靈帝在病危之際將劉協託州給蹇頂。外

大將軍何進與太監蹇碩是死對頭,屬於不

死對方就睡不安穩

那類

的,所以,漢靈帝才將立劉協的重任交給蹇碩。在擁立劉協,打擊外戚的向題上,蹇碩既有意願,又有能力。

中平五年,漢靈帝將刺史變州牧來平叛,叛還未平,外將卻已失控

四月十一丙辰,漢靈帝在南宮嘉德殿歸西。此時的京城,黑雲壓城,山雨欲來。

洛陽城中烏雲密佈,三派勢力各自佈局,積聚力量。準備在接下來的鬥爭中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獲得最大的權力。

外戚、宦官、士族,彼此聯絡卻又彼此設防,都想在這場權力交接中成為最大的贏家。

首先動手的是蹇碩,他必須迅速搞定大將軍何進,對方的勢力太大,時間拖得太久,倒黴的是他,蹇碩最大的優勢就是資訊的不對稱。必須在對方明白怎麼回事之前下手,地方當然是在皇宮。這裡是蹇碩的主場。

蹇碩派人去給何進報信,請大將軍進宮商討皇帝的後事,何進聽說訊息,也沒多想,便匆匆跳上車前往皇宮。人在慌亂的時候,腦袋很容易短路。

本來何進的戲份兒就要結束,但他進宮時,遇上一個熟人,蹇碩的司馬潘隱,此人與何進的關係極好,很可能是何進布在宮裡的眼線,就是這個人救了何進一命,蹇碩敗就敗在他忽略了身邊的這個臥底。

中平五年,漢靈帝將刺史變州牧來平叛,叛還未平,外將卻已失控

潘隱在迎接何進時用眼神傳遞資訊。看著對方豐富的面部表情,何進瞬間全明白了。

小弟多眼線多,關鍵時刻能救命。

確認過眼神,遇上的是自已的人。何進知道宮中有變,立馬

調頭

飛車抄近道直奔軍營,注意他沒有回府,而是去了軍營,敵人要搞政變,第一時間要

握軍隊

兩天後,四月十三日,劉辯順利即位。

何太后臨朝主政,何進,錄尚書事。

袁隗,參錄尚書事。這個袁隗是袁紹的伯父。

以上兩位雖然位高權重,但他們都是襯托,才露臉就不得不匆匆下臺,有請真正的主角袁紹閃亮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