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美APP醫美案例真實性存疑 專家:違規醫美髮布平臺應承擔連帶責任

“顏值經濟”風口下,醫美平臺上釋出的整形日記案例成為不少年輕消費者整形手術前的參考模板。

未來網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凌萌)“現在我的雙眼皮越來越像天生的了,王院長幫我設計的雙眼皮真的好適合我!”“做完隆鼻手術後恢復的特別自然,像是沒有做過一樣,走在街上還被小哥哥要了聯絡方式”……

“顏值經濟”風口下,醫美平臺上釋出的整形日記案例成為不少年輕消費者整形手術前的參考模板。然而,這些整形日記都是真實的嗎?記者注意到,更美APP上釋出的部分案例效果誇張有明顯修圖痕跡,甚至有部分分享者以個人親身經歷的口吻同時描述不同身份消費者的醫美消費經歷。

真實性存疑的日記案例又從何而來?記者調查後發現,在某寶等電商平臺上,售有大量的“醫美整形案例對比圖”,部分商家為盈利,選取自身條件優越、沒做過整形手術的年輕人作為案例模特,透過P圖等方式便可輕鬆實現術前、術後對比。

 醫美案例是真是假?

作為網際網路醫美平臺,更美APP因被頭部網際網路公司騰訊、蘇寧以及明星投資機構中信建投、紅杉資本的追捧而備受矚目。

然而,在飛速發展的同時,更美APP平臺釋出的醫美案例的真實性卻備受爭議。

記者注意到,在更美APP的官網首頁有大量的醫美案例展示,部分案例效果誇張甚至有明顯修圖痕跡。賬號ID名為“微微一笑挺傾城”的使用者,在其個人賬號上分享了其做“自體肋軟骨鼻”專案的醫美經歷。令人不解的是,一個針對鼻部的醫美整形手術,竟然讓這名分享者臉部的整體容貌都發生了改變。不僅面板變白了,眼睛變大了,整張臉都變得瘦削起來……

同樣存在的,還有部分分享者以個人親身經歷的口吻同時描述不同身份消費者的醫美消費經歷的問題。

更美APP醫美案例真實性存疑 專家:違規醫美髮布平臺應承擔連帶責任

更美APP平臺截圖

記者在更美APP首頁點開一名賬號ID為“李美娜”的使用者分享的醫美經歷,封面是其2015年和2020年的對比圖,文章主要描述的是該使用者的一次“黃金熱拉提”專案的醫美經歷。文中提到,“抗衰真的要趁早!30歲的我5年前就開始了,‘黃金熱拉提’治癒了我的初老臉,強烈推薦。”

然而,記者在點選該名使用者的頭像後發現,在前文自述30歲的使用者,卻在另一篇文章的分享頁面中,變成了一名二十多歲的少女,分享起了自己的“瘦臉針”專案的醫美經歷,與上述使用者明顯不是同一個人。

“‘光子嫩膚’到底該不該做?”“‘瘦腿針’肌肉型小腿的救星!”“內吸祛眼袋什麼感覺?”……在該使用者個人首頁,還分享了“光子嫩膚”“瘦腿針”“祛眼袋”等多個專案的醫美經歷,從文章配圖能夠明顯看出不是同一名使用者,但每篇文章均以第一人稱展開自述。

這並非個例。記者瀏覽後發現,更美APP存在多例同一使用者以個人自述口吻描述不同身份消費者的醫美消費經歷的問題。不禁讓人質疑,這些所謂的“自述”醫美案例是真是假?真實效能否得到保證?

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上述問題與電商平臺的刷單行為接近,有可能是商戶行為。平臺合作的醫院以個人賬號釋出醫美帖,吸引使用者到自己醫院。所以會出現同一個賬號每個帖子的人設都不一樣的情況。”

北京君都律師事務所生命科學與健康醫療法律部律師張文波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導致上述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部分醫美機構存在賺快錢、混水摸魚的想法,不考慮口碑,不在乎發展的可持續性;市場上存在部分不良醫美渠道,虛構虛假案例,吸引消費者去醫美機構消費,從而拿到高額返點;更美APP自身監管力度不足,使上述問題愈演愈烈,無法得到解決。”張文波指出。

記者隨後就上述問題致電更美APP,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釋出的部分真實性存疑的醫美案例,主要系醫美機構代運營賬號釋出的虛假廣告。對於此類問題,平臺在首頁推薦機制上,會對日記進行評級,優先推薦內容真實、圖片清晰度高、能成為其他消費者做決策依據的帖子和日記。

“同時,為保證使用者體驗,更美平臺會採用“機審+人工稽核”的方式對平臺的帖子進行稽核。更美平臺數據量浩大並每日大量更新,會在接到相關使用者反饋與舉報後,第一時間對被舉報內容進行核實並根據社群規定對醫院做清空日記、下架等處理。”相關負責人表示。

整形日記背後的“生意經”

這些真實性存疑的醫美案例從何而來?

記者調查後發現,在某寶等電商平臺上,售有大量的“醫美整形案例對比圖”,使用者只需購買下載後便可使用。在某寶平臺,記者被一家名為“北歐日系喵美業素材”的店鋪所吸引。“整形精選案例對比,172張高畫質圖+109個PSD原始檔”,產品詳情頁面顯示,精選案例對比圖包括鼻部、眼部、唇部、下巴、胸部、臀部、吸脂等多個方面,而這套“精選案例對比圖”僅售價89元。

記者就案例對比圖的來源問題詢問客服,客服迴應稱,案例圖片源自醫美整形機構,購於微信平臺。

當記者質疑圖片是否會和別的商家“撞圖”時,客服表示,這種機率較小,並向記者展示了其中的幾張截圖,每張截圖中約有90張對比案例。“像這樣的截圖有一百多張,案例圖片很豐富,使用起來也很方便。”客服說道。

隨後,記者點開一家名為“米斯醫美視覺設計”的店鋪,店鋪首頁售有“機構髮圈必備,醫美案例對比圖”“口腔案例對比圖”等產品。

“對比案例一般在微信朋友圈釋出,很多機構都可以用,沒有肖像權問題。通常都是包月做,我們安排美工作圖,打上醫美機構的水印,配上軟文,直接發就行。”客服介紹稱。

“要想擴大客源的話,還可以在醫美平臺上釋出‘日記案例’。這種由醫美機構與模特直接簽訂肖像權協議,不用擔心肖像權問題,在各個平臺都能釋出。”客服舉例稱,新氧平臺日記案例釋出的稽核過程較為嚴格,必須上傳獨家案例,即同樣的照片只能由同一使用者上傳使用。其他平臺稽核把控不嚴的話,購買非獨家案例即可。

記者瞭解到,獨家面部、胸部、吸脂案例模特的購買價格分別為1200元、1500元、1500元,各包括120張生活照、6張術前照、6張術後照以及5個小影片。而非獨家案例,僅售300元一套。“獨家案例按照機構的要求來拍,醫美機構需要什麼,模特就拍什麼。”客服表示。

更美APP醫美案例真實性存疑 專家:違規醫美髮布平臺應承擔連帶責任

客服諮詢截圖

值得關注的是,當記者詢問日記案例的真實性、模特是否做過手術時,客服表示,所有平臺的日記案例,除了部分為合作的醫美機構打造的之外,其餘的都是P圖。“我們是擺拍的,比如要做一個全切雙眼皮手術整形的前後對比,我們會找眼睛好看的模特擺拍,不是真實手術,術前的單眼皮透過P圖就能實現。”

客服表示,他們有很多好看的模特,機構可以按需求自行挑選。“肯定都是找眼部、鼻部特別好看的模特,醜化下術前。本身眼睛不好看的,怕是P不出這麼美的術後。再說,P一百多張術後,美工也不願意。”

 律師: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的,違規醫美髮布平臺應承擔連帶責任

更美APP平臺釋出的醫美案例真實性存疑,是否違規?侵犯了消費者的哪些權益?電商平臺上售賣的“醫美整形案例對比圖”又是否合法?

為此,未來網記者採訪了多位法律界專家。浙江京衡(寧波)律師事務所醫療健康法律部主任章李表示,由於醫美機構入駐更美APP平臺,每篇醫美日記案例都可以連結到對應的醫美機構,那麼釋出的相關資訊包括案例日記可以認定為廣告行為,應當受《廣告法》《醫療廣告管理辦法》所管理。

他指出,根據廣告法第四十六條、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第三條等規定,醫療類廣告發布前應當經過當地相關行政部門審批。同時廣告發布者應當審查廣告主《醫療廣告審查證明》後方可釋出廣告。

“如果更美APP盡到了審查等義務,醫美機構透過欺詐等方式讓更美APP平臺誤以為其廣告形式合法合規,就行為而言,一般是不需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但是由於醫美行為關係到人身生命健康,若因醫美違規廣告行為引發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根據廣告法第五十六條等規定,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如更美APP平臺)、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章李向記者表示,如果更美平臺沒有盡到相應廣告審查等義務,尤其是針對醫美日記案例,對上傳的病歷材料、照片等材料是否真實、是否可以一一對應等情形沒有盡到審查義務,則需要承擔相應民事賠償責任、行政處罰責任等法律責任。

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律師諮詢專家、上海律協智慧財產權委員會委員陳小兜表示,更美APP平臺釋出真實性存疑的醫美案例,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如果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還侵害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對於電商平臺上售賣的“醫美整形案例對比圖”,章李認為違反了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十七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資訊;《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定,經營者不得透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對於上述觀點,陳小兜表示認同。同時,她進一步表示,部分醫美機構透過購買“醫美整形案例對比圖”來獲取客源的方式並不合法。“購買虛假的P圖案例來進行宣傳,說明自身提供的服務內容無法或並不足以產生‘案例對比圖’所呈現出來的效果,甚至這種效果除了修圖以外根本不可能實現,顯然是虛假宣傳。靠虛假宣傳來獲客,極可能是消費欺詐。”

“有關部門應加大對類似醫美平臺的監管,透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行政部門執行行政職能時能夠職能明確、有法可依。”章李表示。

張文波則認為,網際網路平臺應共治合力,推進信用共管。“醫美平臺應邀請醫生、機構、消費者參與,提高醫美服務經營的透明度。積極引導行業自律,開展信用體系建設。”

張文波提示稱,消費者對待醫美整形問題應保持理性,對市面上的醫美資訊進行甄別。如果消費者因醫美機構釋出的虛假內容上當受騙,甚至出現人身損害問題的,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並進行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