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的皇后!

鄒平,山東省轄縣級市,由濱州市代管;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北,地處魯中泰沂山區與魯北黃泛平原的疊交地帶。

鄒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的皇后!

這裡的醴泉寺位於鄒平市西南長白山中。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距今有1500年的歷史,是一個叫莊嚴的法師建立的,當時名為龍臺寺。唐中宗時寺僧仁萬重建寺院,寺院落成之日,洽東山有一泉湧出,中宗賜名“醴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自古就有“品重醴泉”之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曾在繼父友人的引薦下在此讀書。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劉徽:

鄒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的皇后!

劉徽,山東濱州鄒平市人,魏晉期間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國數學史上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中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段成式:

段成式,字柯古,鄒平人。唐朝著名志怪小說家,工詩,有文名;代表作是短篇小說集《酉陽雜俎》。與杜牧、李商隱、溫庭筠齊名。信佛讀經,飲酒賦詩唱和,以解其憂,超脫世俗。

段成式為官期間,曾為故里修七孔拱橋,架通南北之路。鄉人為記段氏功德,遂將相鄰的段、加、馬、喬四村改名為“段橋”,並刊石立碑。

周越:

鄒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的皇后!

周越,字子發,一字清臣,北宋山東鄒平人。是中國書法藝術歷史斷層的重建者,其門下出了黃庭堅、米芾、蔡襄三位中國書畫史上的大家。

米芾也在其自述中說:“餘年十歲寫碑版,學周越;蘇子美札;自作一家。”章惇介紹蔡襄書藝時說:“君謨(蔡襄字)少年時,乃師周越。”蘇東坡說:“草書非學聊自娛,落筆已喚周越奴。”可見周越的書法藝術在北宋書壇的影響巨大。宋初書法基本上是承襲唐五代書風,因循無創新,其興盛期是在宋神宗時的蘇東坡、黃山谷、米襄陽、蔡君謨四家名世後。

張臨:

張臨,鄒平市人,明朝張延登《長白先生祠堂記》記載:“鄒平縣南十里,層巒疊嶂,亙綿如翠屏者,長白山也。元張先生臨,字慎與,嘗讀書山中,淹貫經史,教授生徒,三徵不起,稱長白先生雲。明興建‘徵士坊’以旌表之。縣東七里,相傳為先生讀書故址………稱長白先生祠。”

張萬鍾:

張萬鍾,字扣之,貢生,享年約五十二歲。明末清初山東省鄒平縣人。他出生於明萬曆中期官宦世家,其伯祖張一元,官至河南巡撫。清初文壇領袖王漁洋即是張萬鐘的女婿。著有《鴿經》一書,被譽為世界鴿子研究的真正開創者。

伏生:

鄒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的皇后!

伏生(伏勝,字子賤),漢人,享年100歲。濟南(今山東濱州市鄒平市韓店鎮蘇家村)人,曾為秦博士。

秦時焚書,於壁中藏《尚書》,漢初,僅存二十九篇,以教齊魯之間。文帝時求能治《尚書》者,以年九十餘老不能行,乃使晁錯往受之。今文《尚書》學者,皆出其門。世傳的今文《尚書》皆出於他。

馬驌:

鄒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的皇后!

馬驌,清代歷史學家,山東省鄒平市人,字宛斯,一字聰御。世祖順治間進士,任淮安(今江蘇省淮安市)推官,改靈璧(今安徽靈璧縣)知縣。聖祖康熙十二年(1673年)卒於官,士民奉祀名宦祠。

尤以研究夏、商、周曆史著稱,時人稱其為“馬三代”,在中國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著有《左傳事緯》十二卷,全書貫通春秋史事,頗便參考。又廣搜古代典籍,編纂《繹史》一百六十卷,為當時學者所推服。

李化龍:

李化龍,山東齊東(今山東省鄒平縣碼頭鎮內)人,清朝將領。自武進士授藍翎侍衛,擢貴州銅仁協都司。

其死後葬於齊東縣內(今山東省鄒平縣碼頭鎮李馬村西)上百畝墓地內石馬石羊墓碑等建築林立,其墓內有皇帝賞賜的各式珍寶陪葬,並傳其由於溺水而死未見其屍骨,清帝嘉其功績,而制金頭銀身遂以下葬。並賞賜給李化龍其後人一頂龍燈,遂以萌蔭子孫。其墓地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破壞。至現在李馬村全村都姓李,可推斷為李化龍之後代子孫。

成瓘:

成瓘,字肅中,號辷園。清代濟南府鄒平縣(今山東省鄒平市)人。少嗜讀書,博學強識。

與清朝著名學者俞正燮為至交,猶精於算術 ,對《周髀算經》及漢代尺度楷量都有精當的闡述,對醫學也頻有研究,著有《篛園醫說》。1836年(道光十六年),續修《鄒平縣誌》。

袁守侗:

鄒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的皇后!

袁守侗,字執衝,山東鄒平焦橋人。乾隆九年(1744年)舉人,乾隆十四年(1749年)授內閣中書,十八年(1753年),入值軍機章京。二十年(1755年),任侍讀。後歷任郎中、監察御史、太僕寺卿、浙江鹽驛道、廣西按察使、吏部侍郎、刑部侍郎、戶部尚書、刑部尚書、河東河道總督、直隸總督等職。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五月卒於任上,終年六十歲,追授太子太保銜,賜祭葬,諡號清愨。

張實居:

張實居,字賓公,別號蕭亭。為王士禎的內兄,清代隱逸派山水詩人之一。漢族,鄒平人。

田敏:

田敏,五代時鄒平(今山東省鄒平市)人,少通春秋之學,粱貞明中進士,歷仕粱、唐、晉、漢、周,歸北宋,官至兵部尚書,以太子少保致仕。篤於經學,後唐天成初,奉昭刪定《書儀》,又於馬鎬等人同校《九經》。晉天福四年(939),授祭酒。入周後,世宗柴榮頌他為“詳明禮樂,博涉墳典,為儒學之宗師。”據《冊府元龜》稱:太長卿田敏為文儒領袖,或家藏萬卷,或手校六經。然所校經書,好以獨見自任。如將《尚書盤庚》中“若網在綱”改為“若綱在綱”,重言“綱”字。舛誤甚多。

王薄:

鄒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的皇后!

王薄,齊郡鄒平(今山東省鄒平市北)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隋大業七年(611年),王薄因兵役繁重,與同郡孟讓以長白山為據點發動農民起義,自稱“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號召農民參加起義軍。活動在齊郡、濟北郡之間,山東農民紛紛響應。

大業八年(612年),起義軍擴大至數萬人,聲勢浩大,屯於泰山下。由於麻痺輕敵,為隋齊郡通守張須陀所敗。王薄率軍北渡黃河,又被張須陀追至臨邑擊敗。王薄被迫北上與孫宣雅、赫孝德等起義軍會合,眾達十餘萬人,再次南下回到章丘城(今章丘北)。張須陀率兵兩萬增援章丘城,再次擊敗起義軍。此後,王薄率起義隊伍轉戰于山東中部地區。

唐武德二年(619年),王薄率眾投奔宇文化及,駐守聊城。竇建德攻聊城時,王薄開門引竇軍擒宇文化及。同年降唐,被任命為齊州總管。武德五年(622年)為仇家所殺。

袁景芳:

袁景芳,字蘭馥,號紫蘭。山東省長山縣焦橋村人(今鄒平縣焦橋鎮)袁守侗祖父。在清朝初年由例貢授中書,改戶部員外、工部郎中,出守廣西柳州,擢授陝西平慶道按察使司副使。

在清末民初,在我們國家流傳著一個民謠,“河南康百萬,江南沈萬三,山東袁紫蘭”,傳說這三個人是財神爺趙公明轉世,這三個人都達到了富可敵國的程度。什麼叫富可敵國,就是他家裡的財富,可以和國家相匹敵。

李廷桂:

據《李氏族譜》記載,山東鄒平輝裡村李氏族人李廷桂原來共有6個兒子,但大兒子李景嚴17歲早逝。從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次子李鵬考中舉人,到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四子李鵠最後一個考中進士,李廷桂的5個兒子在25年的時間裡先後考中舉人和進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五子登科”。

李士翱:

鄒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的皇后!

李士翱,字如翰,號長白,山東長山縣北關(今鄒平縣長山鎮)人。登嘉靖癸未(嘉靖二年,1523年)進士,與日後的內閣首輔徐階同科,授潛山知縣。以能理繁,改婺源知縣,政最,擢山西道御史,巡兩淮鹽課,奏發隱匿羨餘銀八十萬。上嘉之,特賜金幣。再按蘇松,錚錚有聲,出知荊州府。在荊州任上,遇到少年時期的張居正。張居正幼名張白圭,李士翱因欣賞其才華,為張白圭改名張居正。舊例,沙市稅錢皆官自沒入,翱請以補宗室祿米之費。築公安、監利長堤百里,以御水患。民有“賢太守,真父母”之謠。世宗幸承天,部即改翱知之,扈從餼給,取辦裕如。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三年無烽火之警。入為少司徒,提督西苑,屢產嘉禾,頻受羊酒金幣之賜,歷升大司徒。適寇興,需餉,翱排程有方。以忤權相嚴嵩落職,家居十載,杜門著書,戒子弟勿擾公府,遠近賢之。後穆宗登基,復翱原官致仕。仍贈資善大夫、太子少保,諭祭全葬。著有《長白集》行於世,祀鄉賢。其裔孫邦潢、徵泰、炌、丕先,皆以科名顯。

孝恭孫皇后:

明宣宗孝恭章皇后孫氏,山東鄒平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明英宗朱祁鎮生母,永城縣主簿孫忠之女。

鄒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的皇后!

與明宣宗朱瞻基朝夕相處,感情很深。明宣宗即位之後,冊封孫氏為貴妃。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廢胡皇后,改立孫貴妃為皇后。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駕崩,朱祁鎮繼位為帝,孫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孫太后採納了兵部侍郎于謙等主戰派的意見,讓朱祁鈺即位,是為景泰帝,化解了危機。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復位,孫太后上徽號曰“聖烈慈壽皇太后”。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孫太后崩逝。全諡為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葬於景陵。

當然,鄒平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鄒平歷史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