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懂《資治通鑑》?先跟熊逸老師來上一套再說!

歷史小白也能讀懂《資質通鑑》了。熊逸版《資治通鑑》第一輯就是一大套好幾本,第二輯又來啦。

一如既往的包裝精美,套本的精緻誠意滿滿,畢竟這個年代讀紙質書就是一種儀式感。至於裡面的乾貨自不必說。

內容涵蓋了周紀三至秦記二,逐字逐句的解說,但不是翻譯。光目錄都洋洋灑灑的19頁,以260個小問題為提綱挈領,講解了這個時間段的歷史事件、背景、意義,引申了更深層的政治經濟較量,讀完讓人思考滿滿。

果然看歷史的角度不一樣側重點不一樣,看到的東西也會不同。在熊老師的筆下,歷史是流動的豐富的有趣的,別看這本書這麼厚,可是非常好讀,是我心目中既有趣又有用的書籍。據說本書是熊逸在得到app上的講課內容,後期又整理成實體書的。

讀熊逸的這版《資治通鑑》,可以學到什麼東西呢?

不光有《資治通鑑》的內容,而且作者更希望能還原歷史,同一事件深究背景原因的時候都有其他史料的比對,比如《戰國策》《史記》。

讀史不光要看到所見,要看不同版本史料的不同,在不同中思索原因,探究真相。除了看史書中寫到的內容,還要睜大眼睛去看史料中沒有寫什麼,有時候沒寫什麼映射出來的事實可能更重要。

不但有中國歷史,還有全球歷史。同一時代裡,中西方的差異在哪裡,原因又為何,在這裡都能找到答案。

比如在“希臘化時代”,西邊已經有了造像和立碑技術,統治者可以藉助發達的造像藝術,在廣土眾地的各個角落塑造自己的雕像,還可以把自己的面容鑄造在錢幣表面,以形成認同感和向心力。

反觀同時代的中國,因為藝術水平的落後無法像西方一樣,而疆土卻越加廣大,秦始皇想出的法子是頻繁巡視,增加自己的曝光度。沒想到吧,影響東西方管理模式的選擇的,一開始居然是藝術水平和藝術發展方向!

文學知識。“沛莫能御”“好勇鬥狠”出自何處?“油然”跟“油”有什麼關係?“禮貌”這個詞怎麼來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是誰說的?這裡的“書“指的是什麼書?讀完這一輯就知道啦!

熊逸老師的歷史,可以有趣到什麼程度呢?

讀此書之前,我眼裡的孟子是滿口仁義道德的呆滯形象,讀完之後卻變的生動了,他周遊各國,啥啥都有他的事兒,哪哪都有他的事兒。喜歡抬槓,滔滔不絕,卻一點都不嚴謹,鮮少有能落到實地的建議。看誰不順眼說誰,管你是哪兒的王。活像一個戀愛中的女人:嘴長自己身上,正反說都有理。

巴蜀大戰,都去找秦國幫忙,秦國策略,先去伐蜀,又摟草打兔子,把巴國也滅了。這些場景被熊逸老師描述的既生動又形象又有趣,也不至於讀完就忘。

總之,本書知識文獻廣細緻又嚴謹,現了作者的大歷史觀。給讀者一點小建議,感覺最好還是從第一輯開始讀,不管是時間線或者是讀歷史的方法論上都更加順暢一些。

讀不懂《資治通鑑》?先跟熊逸老師來上一套再說!

讀不懂《資治通鑑》?先跟熊逸老師來上一套再說!

讀不懂《資治通鑑》?先跟熊逸老師來上一套再說!

讀不懂《資治通鑑》?先跟熊逸老師來上一套再說!

讀不懂《資治通鑑》?先跟熊逸老師來上一套再說!

讀不懂《資治通鑑》?先跟熊逸老師來上一套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