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魂魄》第四章 人體執行框架

《中醫魂魄》第四章 人體執行框架

第四章 人體執行框架

1、執行框架

透過第三章的學習,我們應該建立起一個人體執行的基本框架。

1、功能與形體:人體的主要功能是運動、思維、感受與表達。功能正常需要頭、四肢、臟腑、皮肉筋骨等形質器官能正常工作。

2、形體與氣血:形體器官能正常工作需要其處在一個適宜的人體內部環境中。適宜的人體內部環境由氣血維持,因此氣血為形體之本。

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l)。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2)。血氣經絡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3)。

。。。

氣血

等基本物質,經絡等臟腑組織的功能,是

人體的根本

,而人體的軀殼好象樹木的枝葉。如果氣血的強盛勝過形骸,是人體生命力旺盛的表現,就長壽。反之,如果不能勝過形骸,就夭亡。

《黃帝內經講解-壽夭與先後天的關係》

中醫討論的疾病大部分在這個環節,即氣血充養形體、臟腑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後在學習《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的時候會探討人體各個部位(皮肉筋骨脈、頭項胸腹肩背腰、四肢關節、臟腑經絡)的正(元氣、宗氣、營衛氣、津、血)虛和邪(風熱暑溼燥寒、痰飲、淤血)實問題。瞭解這些問題的外在表現,及如何判斷與治療。

3、氣血與精:

人體氣血來自臟腑之精氣。後天之精配合先天之精,共同轉化產生氣血,再透過經絡、血脈、三焦傳輸到全身供形體使用。前述氣血為形體之本,而精則為氣血之本。氣血為精所化,精亡則人亡。

後天之精主要來自脾胃,因此人無胃氣則亡。先天之精主要存於腎,若耗盡,人亦亡。因此脾胃被稱為後天之本,腎被稱為先天之本。

脾脈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

《素問•玉機真藏論》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1)。

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2)。

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藏,氣歸於權衡(3),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4)

《素問•經脈別論》

胃者,五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藏六腑皆稟氣於胃(1)。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鹹,先走腎(2)。

《靈樞·五味》

4、外界資源的吸收

人體的形、氣血與五臟所藏的後天之精皆來自對自然界天氣、地氣的吸收,所以呼吸與飲食都很重要。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1)。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2)。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3),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4)。

《素問•六節藏象論》

普通人都知道飲食、呼吸重要,但是難以意識到脾胃吸收能力的區別,所以中醫重點提示這一點。

地之五味由口攝入,貯藏於腸胃,經過脾胃的消化轉輸,水谷精微得以充養五臟之氣。故在一般情況下,食慾旺的人,五臟精氣相應充足;食慾差的人,五臟精氣相應衰少。《靈樞•五味》說:“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說明五臟之氣的盛衰,與攝取飲食的多少有密切的關係。

《黃帝內經講解-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

人一日三餐,飲食留於腸胃。胃空虛的時候,水谷在腸。腸空虛的時候,又有水谷補充到胃。腸與胃交替儲存著水谷,保證人一直有地氣可以吸收。若腸胃都空虛,人無地氣補充,就快要死亡了。由此可見,人體吸收後天之精,補充五臟精氣,是持續性的,不能中斷。腸胃主要功能是消化、儲存水谷,而水谷精華的吸收過程是由脾來完成的,在腸胃補充水谷充足的情況下,脾的吸收能力就成為關鍵因素。現代社會疾病,因脾功能弱,對水谷的吸收不充分,造成五臟精氣不足,進而造成的疾病的情況非常普遍。

腸胃之長,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谷九鬥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腸胃所受水谷之數也。平人則不然,

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臟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氣也

。故腸胃之中,當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後,後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鬥五升,而留水谷盡矣;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氣津液皆盡故也。

《靈樞-平人絕谷第三十二》

5、神與其它:

神總管以上全部過程,無論是高階的思維情緒還是低階的人體本能,所有平衡過程都由神來控制。若神的控制能力強,則即便精、氣、血、形的數量稍少,也能配合的很好。反之,如果神的控制能力弱,則即便其它要素較多,也可能出現分配不合理的情況。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素問·移精變氣論》

神與氣血等要素共榮互損。從共榮角度看,神足可以合理的調配氣血;氣血足則可以養神。從互損角度看,如果神異常,則逆亂損耗氣血;而氣血失衡則神無所養,可導致神的異常。

神的異常往往表現為精神類疾病,輕則失眠、多夢、煩躁不安,重則抑鬱、癲狂、健忘、神昏。因此,治療這類疾病應從形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心理疏導,安撫其思維情緒;另一方面則是調理氣血失衡之處,健壯形體。

中醫學形神合一理論,在認為形體對精神起決定作用的同時,強調精神意識也對形體的健康發生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志意調和,不但能使思想集中,精神專一,魂魄不致散漫無常,懊悔憤怒等異常情緒也無從產生。而且還使五臟的功能,不至因為精神情志的變化,而引起氣運失常,從而使五臟功能正常,正氣健旺,不會受邪氣的干擾而生病。

《黃帝內經講解-血氣精神的重要作用》

6、臟腑功能中,因五臟對幾大要素的作用最大,比如五臟藏神、心主血脈、腎藏精、肝藏血、肺主氣等等,所以五臟功能最為關鍵。若五臟失衡,對人體要素的產生、體內環境的形成影響最大,內經說治五藏者半生半死。

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腑起到輔助作用,除了吸收飲食精微外,還要接收髒在工作中產生的濁氣廢物,將之排出體外。

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

此受五藏濁氣

,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

《素問•五藏別論篇第十一》

總的來說,臟腑產生氣血以養形體。若是細化的話,則五臟又各自側重營養不同組織。腎主骨生髓,腎精不足,則骨質疏鬆,骨髓虧損。其它心主血脈、肺主皮毛、脾主肉、肝主筋皆為同理。

光明教材對中醫整體觀的介紹就是人體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並透過經絡系統,把六腑、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聯絡成有機的整體。也因此,五臟代表的人體地氣五行的平衡至關重要。五行學說與陰陽學說並重,作為《中醫藥學概論》第一章的內容,是中醫學的最基礎內容。

2、幾大指標失衡的常見情況

人體的髒、腑、皮、肉、筋、骨全身各處,都需要這幾大要素的平衡,也都有可能出現各自的失衡。比如肝可以有精的虛實、神的虛實、元氣的虛實、天氣的虛實、血的虛實等等,肺、心、脾、腎也是如此,皮、肉、筋、骨也是如此。這就是中醫的證。辨證論治就是要分辨出哪些部位分別有哪種失衡,進而進行對證治療。

教材《概論》的辨證章節,只是列出了一些常見的情況,比如肝只列出了肝氣鬱結、肝火上炎、肝火上亢、肝風內動、 肝膽溼熱、寒滯肝脈等幾種情況,這些應只是常見情況,並非全部,其它也是類似。

從指標角度看,幾大指標可以單個失衡也可以組合失衡,陽虛就是單指陽氣這指標失衡,痰熱就是兩個指標失衡,分別為痰和熱。比如傷寒論的小陷胸湯證,是心下部位的痰熱互結,屬於在一個部位(心下)上有兩個指標(痰、熱)失衡。從部位角度看,也可以有多個部位同時失衡。比如大青龍湯證,是內熱外寒,屬於內有熱、外有寒兩個部位的組合失衡。小青龍湯則是外寒內飲,也是兩個部位的失衡,分別是外有寒和內有飲。

小結胸病,屬

痰熱互結

,法當清熱開結滌痰,用小陷胸湯治療。本方由黃連、半夏、栝蔞實組成。黃連苦寒,苦降下,寒勝熱,為清洩

心下

熱結最得力的藥物;半夏辛溫滑利,開結氣,化痰蠲飲;栝蔞實甘寒滑利,有潤便化痰之功,配黃連以清熱,協半夏以蠲飲。三藥合用,痰熱各自分消,則無結滯之患。

《傷寒論講解-138條》

寒邪閉表而不能入裡,陽氣內鬱而不能外洩,從而形成

表寒內熱

之證。此時用麻黃湯則無清裡之效,用白虎湯則證未見煩渴引飲,尤其是寒邪在表,則易冰伏其邪。故治用大青龍湯,峻汗以解表閉,清裡以除煩躁,為表裡兩解之法。

《傷寒論講解-38條》

小青龍湯主之:證為外寒內飲,故用小青龍湯外散風寒,內消水飲,以達到表裡兩治的目的。

《傷寒論講解-40條》

各種失衡都有其外在特殊表現,在以後的學習中要能仔細捕捉這類表現。比如大青龍湯證的特異表現為“不汗出而煩躁”;小陷胸湯證為“心下部位按之痛,脈浮滑”。小青龍湯則為“遇寒而咳,咳吐白痰、舌苔水滑、脈弦”等等。

辨桂枝證重在汗出;辨麻黃證重在無汗;辨大青龍證重在

不汗出而煩躁

,如此則臨證方有所本。

《傷寒論講解-38條》

小結胸病,正在

心下,按之則痛(1),脈浮滑(2)

者,小陷胸湯主之(3)。[138]

《傷寒論講解-138條》

小青龍湯。。。。。寒飲射肺之咳喘,多在寒冷季節發作,常

咳吐大量白色泡沫樣痰

,且落盂成水,或咳嗽吐白色半透明膠粘之

冷痰

,宛似蛋清。寒飲鬱遏陽氣,若見面色青暗或黧黑,則謂之“水色”:寒飲阻滯營衛氣血,若致面部出現塊塊色斑,則謂之“

水斑

”;水飲上泛,若致使面部龐浮或眼瞼輕腫,則謂之“水氣”。水氣、水斑、水色,以及舌苔水滑、脈弦等,皆為辨寒飲內盛之依據。

《傷寒論講解-40條》

此外中醫的部位劃分也是一個重要的特色內容,詳細的部位劃分放在後面的章節介紹。

題目

氣血為_____之本,而_____則為氣血之本

小陷胸湯證屬於在一個部位上有兩個指標失衡,一個部位是指_____部位,兩個指標分別是_____、熱。大青龍湯證則是兩個部位的失衡,為______有熱,外有______。

優質公眾號推薦:

關注上方公眾號

免費領取:高畫質精品中醫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