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底——垂釣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找底

——在垂釣過程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所以說它重要,就是因為底找的好壞也是決定魚獲多少的關鍵所在。而許多釣友在實際垂釣過程中,不論用何種方法找的底,對於是否找到了“實底”卻很少探究。殊不知底找的好壞卻逐漸成為釣友們在實際垂釣過程中的“攔路虎”和“絆腳石”。下面我就找底時易出現的狀況談一些淺見,找底最容易出現的就是離底和過底。

找底——垂釣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對初學釣魚的釣友而言,特別是一心要學釣鯽魚的釣友,學會用小橡皮泥粒找底是非常重要的。這種看似笨拙的找底方法,其實是最實用的,可以為新手省去很多因為看不見水下的變化而產生的麻煩,使學習的過程能建立在正確的基礎,釣鯽魚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底釣。底釣、底釣,如果連底都找不好,從何而釣呢?

找底——垂釣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作為釣鯽魚愛好者,如果找底這門功夫學不好,想把複雜多變的浮漂語言看懂了,是十分困難的。正確判斷浮漂語言的前題,是必須知道雙鉤及子線在水下的狀態,最起碼要知道是單鉤到底,還是雙鉤到底,子線是彎曲的還是直的,否則無法分清有效魚訊和無效魚訊之間的區別,也就搞不懂同樣的浮漂語言,中魚和不中魚的原因,只能是蒙著釣。而蒙著釣,因得不到正確答案和經驗積累,釣技是很難得到提高的。

其實現實中有很多釣友沒有確切找到底,要麼就是“釣離底還8丈遠”要麼就是“早都過底8百米了,浮漂還怎麼靈敏”?當然這類事也不光是初學者犯錯的特權,往往也有高手深陷之內。所以說寧可多花5分鐘也要找到底,並且找準。

找底——垂釣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具體到用釣餌找底,都有哪些弊病了,首先,釣餌入水後可能脫落、會溶散、會被魚吃掉,,尤其是有白條。而你又看不見發生的這些變化,這樣就無法保證找到的底是否準確,因為這種找底的方法,是建立在餌入水後不發生變化這一假設之上的。

另外,在經過多次測試才能定位的找底過程中,我們無法保證每次掛到鉤上的釣餌重量、體積都相同,因重量、體積不同,也會影響測底的準確性。而用事先做好的橡皮泥粒找底,從頭掛到尾,只要中途不更換,它的重量和體積是不會改變的,而且可以避免溶散脫落,被魚吃掉等麻煩。如果中途發生了脫落,鉤一出水面即可知道,並且可以根據不同的浮漂和不同的找底要求,用手捏出各種大小不同的橡皮泥粒,使用時對號入座十分方便。既使用一粒橡皮泥粒也很方便,因為它的自重,是可以隨意加減的。

找底——垂釣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這裡要再次強調一下:半水空鉤調漂之後,一定要先稱一下用於找底的橡皮泥粒的自重,而且找上鉤底(既雙鉤到底)和下鉤底(既上鉤離底,下鉤到底),所用的橡皮泥粒的自重是有所不同的。用下鉤找底時,最好是浮漂在半水狀態時,橡皮泥粒的重量讓浮標下沉一至兩目,大於兩目,底可能找不準。用上鉤找底時,橡皮泥粒的自重應該在兩目重基礎之上再加上一個鉤子的重量。如果鉤子很輕,不到浮漂的半目重,可以忽略不計。

找底——垂釣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舉例說明此重要性:如果你是用一個自重為三目以上的鉤釣大型魚,當你半水調漂四目後,用重兩目的橡皮泥粒找上鉤底時,當下鉤觸底後(鉤的自重被地面承受)浮漂就可能升到四目以上,讓你誤以為上鉤已到底,其實此時上鉤並未到底。用橡皮泥粒找底,是一種比較方便可靠的方法,實際上也是最節省時間的找底方法。俗話說的好:一步找底到位,免得一天受累。但願大家都能認認真真找底,輕輕鬆鬆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