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被裁,年終獎十萬變五千,他卻說:設計師需要一點迷之自信

寒冬被裁,年終獎十萬變五千,他卻說:設計師需要一點迷之自信

戴著腳銬跳舞。

作者 | 張帆

編輯 | 肖琪玲

孫樹瓅(lì)是個隨性的人。

逗比建築師、全能加班狗、流竄的大學老師……這些是他給自己貼上的標籤。

在很多人眼中,孫樹瓅確實像一個怪胎。

可以連續工作二十多個小時,可以一年工作365天,可以在國慶、跨年、乃至除夕堅持加班,可以一週6個專案Deadline,還可以在半夜酒醒後爬起來繼續畫圖……

他說愛好會變成一種精神層面的強大自驅力,讓人每天起床後(至少在精神上)都充滿動力和期待。

01

迷之自信

2012年,孫樹瓅從澳洲留學結束後回國,Aedas是他在國內進入的第一家事務所,在此之前他面了十幾家公司,拿到了不少offer,被朋友戲稱為“面試達人”。

之所以從一眾offer中選擇Aedas,原因很簡單:Aedas是當時為數不多把設計部門落在上海的事務所之一。雖然那幾年很多外資事務所也在國內成立了辦公室,但大多隻是做配合或者協調工作的部門,員工很少有機會到一線親身參與設計。

在Aedas,每個人都像一顆流水線上的“螺絲釘”,工作流程精細到檔案儲存位置、命名方式,使得專案推進的速度和效率都極高,孫樹瓅也因此得到較為快速的成長。

到了2015年,一股冷風席捲整個行業,幾乎大部分事務所都陷入“寒冬”。

即便如Aedas這樣的國際事務所也未能倖免,被迫只能以裁員等方式縮減成本。“應該是當時接不到專案,公司從兩百多人迅速縮減至二十多人,據說只保留了一些提供後期服務的部門,設計師幾乎全部被裁掉。”孫樹瓅告訴「計成」。

孫樹瓅回想起來,寒冬早有徵兆,早些年公司發展利好時會帶著全體兩百多號員工“包機”到韓國舉辦年會,甚至在首爾希爾頓酒店連包三天食宿,“豪氣十足”;而第二年年會則只是隨便找了家西餐廳,簡單吃了頓年夜飯。

相對而言,孫樹瓅是幸運的,在被裁員之前他早有跳槽的想法,已經面試過幾家公司,內心有了心儀的選擇。所以裁員對他幾乎沒有太多影響,甚至還因此拿到了裁員補償。

離開Aedas後,他去了一家主攻醫療建築的外資事務所,區域領導答應除了工資以外,年末額外提供10萬人民幣的獎金。結果一年之後,總部的大老闆以公司效益不好為由,只給了5000元的獎金,一氣之下孫樹瓅選擇了離職、創業。

期間,他經歷過失敗、也曾兩個月接不到專案,但最後還是透過對設計的執著和熱愛探索出了一條“野蠻生長”的道路。

很長一段時間裡,他以獨立設計師的身份當著“槍手”,帶著一支三人團隊幫很多一線事務所“做外包”,漸漸在周圍圈子裡小有名氣。

與此同時,他還受邀完成了幾個國際商業競標專案,並單槍匹馬擊敗了老東家Aedas在內的數家知名事務所。

也是在一次競標中,孫樹瓅接外包時做的方案打敗了帝奧設計集團,雙方因此“不打不相識”,最終他選擇與帝奧設計集團“聯姻”,並和另外兩位合夥人白小松、嵇文傑一起,聯合成立了MUDO Architects(墨度建築設計)。

寒冬被裁,年終獎十萬變五千,他卻說:設計師需要一點迷之自信

△ 他們設計的青田博物館

說得更直白一點,孫樹瓅的團隊被收編了,找到了更大的“靠山”,團隊也擴張至四十餘人。

在孫樹瓅看來,背靠大公司創業既輕鬆也更有壓力,有了更多試錯機會,也揹負著更多的期待和責任。他希望抓住這次機會,直面更大的挑戰和更廣闊的空間。

02

“拼命”做設計

如果從大一算起,今年是孫樹瓅在設計行業學習、工作的第十五個年頭。

過去這些年,他留過學、當過“槍手”、創過業、去過外資事務所……

如果用一個詞貫穿他的職業生涯,可能“拼命”最合適。

寒冬被裁,年終獎十萬變五千,他卻說:設計師需要一點迷之自信

△ 去年跨年夜孫樹瓅還在加班

8點起床、9點到13點工作、用半個小時解決午飯、13點30到17點繼續工作,下班之後回到學校上研究生的設計課程、22點到家後再用4到5個小時完成作業和論文……。

這是孫樹瓅研究生時期的工作日安排,似乎從進入建築專業的那一天起,他就開始進入“拼命”的狀態。

2007年2月,他隻身前往澳洲墨爾本大學,攻讀建築學,本碩連讀,學制5年,當時孫樹瓅剛滿18歲。

於他而言,學設計是早就確定好了的事情。

高中時期,孫樹瓅覺得形形色色的球鞋很漂亮,在課堂上偷偷地畫過很多雙。那時候他只想做和設計有關的事,“沒考慮過專業,只要是設計相關就都可以。”

選擇建築學更多是基於藝術學科與理工類學科之間的綜合考慮。當時他參加的是澳洲高考,以孫樹瓅名列前茅的成績,家人希望他報考一些類似金融、生物工程這些更有“錢景”的專業,他卻對設計、創意類的專業更感興趣。

“每天創造新的東西,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大學裡,孫樹瓅成績並不突出,常常處於中游水平,但卻是老師眼中的“刺頭”,常常因為設計作業與老師意見相左,吵得不可開交。

其中最嚴重的一次分歧是研究生時期的畢業設計,課題要求在某一個新城區設計一座能夠帶動整片區域活力同時具備圖書館功能的建築。

孫樹瓅經過區域人流分析後,設計了一座城市綜合體:底層是開放性的商業街區,上層包含酒店、賭場,圖書館被放在了商業街和塔樓相接的裙樓高層區域。

圖書館不在沿街醒目的位置,甚至不在首層,這樣的設計讓導師頗為不滿,多次要求他修改方案,並質疑他:“不把它放在一樓,不讓它展現出來,如何讓別人知道商場裡面有個圖書館呢?”

但孫樹瓅不以為然,他認為圖書館並不是自己設計的主體,只是一個體驗空間,他想堅持自己的設計,為此常常和導師爭論,最後也因為堅持己見,在學期末的彙報中得分偏低。

從那時起,孫樹瓅就開始展現出對設計執著的一面。

很多年後,這種執著也還在他的設計中延續。

孫樹瓅認為做設計就像戴著腳銬跳舞,隨著設計師能力的增長,所面臨的腳銬會越來越重,需要在更多前提與條件下做設計。而優秀的設計師則是在大量的限制下,依然能夠最大限度的去做自己想要的設計。

03

海歸與“老八校”

相比同齡人,大學時期的孫樹瓅有更多的主見和職業規劃。

大二暑假,他就開始往設計院投簡歷,整個暑假都在設計院實習。“其實也沒有什麼機會真正參與設計,大部分時候都是做一些零散的輔助工作,但這次經歷讓我第一次對職場、設計院有了深刻認知。”孫樹瓅告訴「計成」。

也是在實習之後,他開始意識到學校生活與職場的差異,

真實地體會到實踐對於一位設計師的成長意義:親身參與設計遠比待在學校閉門造車重要的多。

寒冬被裁,年終獎十萬變五千,他卻說:設計師需要一點迷之自信

△ 孫樹瓅學生時期的設計作品

為了抽出更多時間實習,在本科結束的那個學期,他自主學習了所有可以提前完成的科目,最後預留出4個月,回到上海在PTW事務所實習。

也就是在這次實習中,他第一次看到自己設計的內容被採用。哪怕只是整個方案中極小的一部分,孫樹瓅也能體會到成就感。

到了研究生階段,孫樹瓅直接以全職實習的形式進入澳洲先鋒事務所Studio505,幾乎每個工作日都是白天上班、晚上上課,週末還會常常用來加班或趕功課。即便如此忙碌,他還會擠出時間和朋友喝酒、開Party。

研究生畢業,在Studio505全職工作一年多時間之後,孫樹瓅選擇了回國發展。

當時澳洲的建築市場趨近飽和,大多數事務所只能接到小型專案或者改造專案,對設計師而言雖然穩定但發揮空間有限。而國內市場則明顯更具活力,高層建築、商業綜合體在那幾年源源不斷地從地面“冒出”,對於海歸設計師而言大有可為。

實事也確實如此,2008年之後,大批外資事務所入華拿下了大量頂級標的,因此需要在華招聘不少設計師。選人上,他們似乎更青睞有留學背景的畢業生。

“也許並不合理,但在當時海歸確實比本土設計師更容易找到進入外資事務所的機會,也更容易接觸到一線專案,得到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和薪水。不可否認,我也曾享受過行業發展的紅利。”孫樹瓅直言。

從邏輯上看,外資事務所“高看”海歸設計師的原因也很簡單:有點類似找老鄉的狀態,外資事務所的高管大多來自海外的一流名校,他們希望在同等條件下挑選一些與自己有類似經歷、受過相同教育的學弟、學妹。

不過孫樹瓅認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海歸設計師“高人一等”的局面正在被消解。很多年後,作為創始合夥人的孫樹瓅,在招人時完全不會因為“海歸”背景對面試者有所優待。

在他看來,近幾年很多海外名校擴招明顯,導致畢業生水平參差不齊,如果能選他寧願要“老八校”的畢業生,至少基本功更紮實。

在知乎,孫樹瓅有12845個粉絲。面對“該不該把興趣當做事業?”的問題時他寫道:

“這兩年建築圈內卷無比嚴重,人才多、機會少、收入少,每天都能看到各種行業勸退。有一說一,他們說的的確都沒錯,但

是愛好會讓你產生一種迷之自信,覺得你就是能闖過行業困境,抓住極少機會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