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總養不活,是這事沒做到位,養魚前把它做好,魚也能養好

養水這個過程,無非就是將原本不適合觀賞魚的水質,調節成觀賞魚適應的水質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我們還初步培養了一些益生菌。

如何去養水,養水一般養多久?養水之前的準備工作

養水前,我們可以將要養的水放在太陽底下暴曬2。3天,或者靜置兩三天,這樣可以有效充分的揮發掉水中的氯氣,但這並沒有完全揮發,餘氯會在我們之後養水操作中完全揮發掉。

觀賞魚總養不活,是這事沒做到位,養魚前把它做好,魚也能養好

如何去養水?

當我們的準備工作做好以後,我們就可以將要養的水倒入魚缸中,然後開啟過濾。開啟過濾是為了什麼呢?當過濾開啟時,水流會透過過濾盒裡面的細菌屋,水流會帶著細菌去到有細菌屋的地方,細菌們遇到了這些粗糙的“大塊頭”,就會紛紛住在裡面,並在其中分裂繁殖,組成菌群,除了我們熟悉的硝化細菌,當然還會有其他的益生菌。但這培養的細菌只有一點點,還沒完全建立好,在放魚以後養魚的日子,他們會逐漸強大。邊養水的同時,我們可以讓魚缸曬一曬太陽,或者開啟水草燈,讓魚缸出藻。出藻的好處我們在上篇文章說過了,他是一個稱職的固氮者。除此之外,在養水期間,他們會在水裡面進行光合作用,然後產生氧氣,之後慢慢形成泡泡,黏在缸壁上。這對魚缸的溶氧是極有幫助的。

養水一般得養多長時間?

這個沒有一個固定答案,但必須是7天以上。養的越久當然會越好。因為調節觀賞魚適應的水質的時間是很漫長的,沒有說7天馬上就完畢的。有的魚友說他7天后放魚魚還活得好好的,其實水已經快要達到觀賞魚適應程度了,但是還差一些。不過這一些,觀賞魚是可以承受並且適應的。但是我還是建議大家,養水越久越好,養得越久,菌群會更強大,藻類更多,魚缸裡的氧量會更多。

觀賞魚總養不活,是這事沒做到位,養魚前把它做好,魚也能養好

怎樣去判斷水是不是完全養好了?

水養的差不多了,我們可以開始放魚。魚養個一個月,我們可以進行判斷,魚缸的水是不是變成老水,並且完全養好了呢?我們可以用手摸一下魚缸的缸壁是不是滑滑的,並且用指甲刮一下,會有褐色的東西。其實褐色的東西,就是褐藻,他們是水質穩定後才會出現的,也是水完全養好沒有的一個標準。或者用手沾一下魚缸的水,然後聞一下,達標的水一般會有一股淡淡的,類似魚腥味的味道。(實際不是魚腥味,不知道怎麼描述,你們可以自己試試)。如果有魚缸的水出現了以上這兩個特點,各位就可以安心的賞魚,不必再為魚缸水質穩定的問題而煩惱了。

總結

魚缸水通常養七天之後就可以放魚,但是養得越久越好,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前提必須養水養七天以後才能下魚,不然魚很可能不會適應,嚴重會出現死亡現象(一般較少見)。

觀賞魚總養不活,是這事沒做到位,養魚前把它做好,魚也能養好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