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一夫多妻制下,姐夫和小姨子相差38歲,生了孩子還沒領結婚證

在非洲尚比亞,小哥兒公司的修理工最近花3000塊人民幣娶了比他小15歲的老婆,至此,他已經先後娶了三個老婆,但是都沒有和女方領結婚證。

第一個老婆人很好,因為想離父母近一點所以沒有跟修理工出來打工所以兩人分開了,他和第一個老婆生了一個兒子。

第二個老婆是他前同事,因為性格很刁蠻,和修理工常常吵架所以也分開了,兩人生育有一兒一女。

第三個老婆今年25歲,兩個人打算要2個孩子,他這個老婆沒結過婚也沒有孩子所以修理工給岳父多付了一倍的彩禮錢,當地娶老婆花1500塊人民幣就可以了。他岳父也娶了兩個老婆,家裡最小的女兒也就是修理工的小姨子才2歲半。

修理工是三個孩子都在上學,學費都要不少錢。

非洲一夫多妻制下,姐夫和小姨子相差38歲,生了孩子還沒領結婚證

那麼修理工為什麼不和三任老婆辦理結婚證呢?

原來是他留了個心眼,如果和三個老婆都辦理結婚證了,將來兩人覺得不合適想要結束婚姻關係的時候,要分給女方一些財產。如果有孩子的話,每個月還要支付將近100塊人民幣的撫養費。

如果不去辦理結婚證,就沒有這方面的約束,給不給完全看男方的心情。

有人會有疑問,不領結婚證為何兩人在一起生活還養育孩子?非洲國家很多地方普遍都比較窮,一個家庭孩子多了吃飯都成問題,女孩子早點嫁出去,找個男人就有了生活的依靠,也給家裡減輕了負擔。

非洲一夫多妻制下,姐夫和小姨子相差38歲,生了孩子還沒領結婚證

一夫多妻制是非洲國家和部分地區的傳統婚姻形式,有個肯亞人阿庫庫一生娶妻130次, 養育了106個兒子和104個女兒。

當地人信奉“妻子是財富的象徵”,在過去由於自然災害和戰爭等原因,男性死亡率較高,一夫多妻制保障了女性的生育權,為國家繁衍人口做出一定貢獻。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國家都從法律上規定了一夫一妻制,但是對部分農村地區盛行的一夫多妻制也沒有干涉,就是結婚證只能發放給第一個老婆,其它老婆是沒有正式身份的。而且要徵得第一個老婆同意才能娶其它老婆。

丈夫要給每一個老婆蓋一棟房子,讓她們帶著各自的孩子獨立生活,然後讓妻子們都能輪流“侍寢”。

現在到非洲工作、創業的中國人人越來越多,也有不少人娶了非洲老婆,有的可能只需要花人民幣1000元就搞定了,丈母孃也不要求有房有車。這對我們解決國內3000萬光棍問題是個好訊息。

修理工的故事不僅揭秘了非洲“一夫多妻制”的真相,也反映了非洲貧困地區底層女性的生活困境。

像修理工三個老婆這樣的底層女性由於貧窮,缺乏社會資源,得不到社會認可和尊重, 只能透過結婚提高抗風險能力,早早找個男人相互依靠取暖才有安居之所。

她們原生家庭的收入不足以維持溫飽,只好讓女兒嫁出去另謀生路。對學歷不高,家庭條件不好的底層女性而言,嫁人是獲得更好生活的最佳途徑,哪怕是不領結婚證婚姻沒有保障。她們也義無反顧,想要透過嫁人來改變命運。在貧困地區,作為底層女性,經濟獨立和人格獨立是一種奢望,她們沒有為自己人生做出改變的機會。

非洲一夫多妻制下,姐夫和小姨子相差38歲,生了孩子還沒領結婚證

關於修理工的家庭,已經有3個孩子還打算再生2個孩子,有網友傲慢的指責修理工越窮越生。先拋開對窮人生育權利的歧視,批判「窮人生育,越生越窮」卻不管現象原因,這是不負責任的。

阿比吉特·班納吉的《貧窮的本質》書中提到一個概念“貧窮陷阱”,是指在一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階段出現的,個人收入的增加少於必要投資需求的增加,導致無法進行更進一步的投資,從而個人收入增長陷入停滯的一種現象。

像修理工這樣的窮人要想增加收入,除了補充資金,還有增加勞動力和教育投入等條件。資金投入沒有,相比教育的效率太低成本太高,家庭理性的選擇是生育更多孩子,持續增加勞動力投入直到等於生活成本是最優選擇。因而會選擇“越窮越生”。

對窮人家庭來說,維持生活的成本要遠低於維持中產生活的成本, 但是中產階級孩子的產出水平並不比窮人家庭高多少,因而窮人傾向於比中產階級生育更多的孩子。

所謂多一個人口就多一份希望,集中力量辦大事 。但是由於要素的邊際產出遞減,窮人會越生越窮。 比如一畝地兩個人可以種200斤,三個人可能只能種250斤,四個人可能只能種280斤。

窮人之所以會“越生越窮”是因為他們在“貧窮陷阱”中掙扎不出來。

實際上,縱觀歷史,環境越惡劣,人類真的就會越多生。相反的,環境越好,人類真的就會不願多生,最終可以達到生育率為負的效果。

中產家庭少生孩子是為了活得更好,窮人家庭多生孩子是為了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