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又一個TOD規劃獲批,以高標準規劃塑造對外門戶形象

機場聯絡線是上海軌道交通線網中重要的東西向快速通道,實現虹橋國際機場與浦東國際機場快速聯絡,共設9站,其中在閔行和徐匯交界的華涇地區設華涇站,與已通車的15號線和規劃19號線三線換乘,實現半小時內直達兩大機場,有利於更好地承接中心城區、虹橋商務區和臨港新片區的複合輻射,融入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戰略。由閔行區編制的華涇站周邊區域控規調整近日獲市政府批覆。

規劃充分發揮交通優勢和生態優勢,統籌謀劃、整體設計,以TOD理念打造功能無縫銜接的綜合樞紐,以高標準規劃塑造閔行對外門戶形象。沿景洪路兩側打造120米城市高地,沿春申塘打造濱水地標,透過擴容學校、調整養老設施等,最佳化基礎教育和公共服務佈局,打造宜居宜學宜養品質空間。

閔行又一個TOD規劃獲批,以高標準規劃塑造對外門戶形象

華涇站周邊區域規劃鳥瞰

產業集聚+商辦綠化+濱水地標

為進一步最佳化功能定位和用地佈局,實現地區能級和城市品質提升,閔行區開展了華涇站周邊區域控規調整。規劃範圍東至景東路、南至春申塘、西至老滬閔路-虹梅南路、北至華濟路-區界,面積約74。22公頃。

閔行又一個TOD規劃獲批,以高標準規劃塑造對外門戶形象

規劃範圍東至景東路、南至春申塘、西至老滬閔路-虹梅南路、北至華濟路-區界

規劃中踐行TOD理念(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即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圍繞地鐵等公共交通,建立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體的綜合體,實現交通功能和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區域聯動、謀高做實、打造“資源高度集聚”發展高地的思路貫穿始終。

圍繞軌交華涇站,向西聯動梅隴地區中心,向南聯動偉巴斯特科研總部集聚區,向北銜接徐匯華之門板塊,打造產業集聚、功能複合的

戰略高地

規劃商業商辦量約47。61萬平方米,住宅量約23。88萬平方米,綠地總面積約24。37公頃,形成集聚商業服務、總部辦公、品質居住、文化休閒的

功能高地

除了商業商辦住宅集聚,充分發揮交通優勢和生態優勢,沿景洪路兩側打造120米高的門戶地標,沿春申塘打造城市濱水地標,形成綠色協調、特色鮮明的

形象高地

閔行又一個TOD規劃獲批,以高標準規劃塑造對外門戶形象

春申塘沿線打造成城市濱水地標

商務、生活、遊憩與軌交無縫銜接

這個站點也是機場聯絡線上除了兩個終點站(虹橋站、上海東站)外,唯一可以實現三線換乘的站點,交通優勢非常明顯,

透過華涇站,實現半小時內直達虹橋國際機場與浦東國際機場

,有利於更好地承接中心城區、虹橋商務區和臨港新片區的複合輻射,融入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戰略。

而軌道交通15號線和19號線華涇西站透過地下聯通,未來兩者均可跟機場聯絡線的華涇站進行換乘。

規劃設計中,統籌謀劃、整體設計,踐行“一體化”理念,推動各個功能組團滲透融合,提高公共空間與慢行網路的連續性,打造“功能無縫銜接”的綜合樞紐。透過引導各地塊結合軌交站點及其出入口整體開發,預留商業商辦與機場聯絡線間的聯通道,實現

商務、生活、遊憩與軌交“無縫銜接”

另外,透過將公交首末站、公共停車場等交通設施調整至軌交站點、商業設施周邊並混合設定,

打通“最後一公里”,實現換乘“零距離”

,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方便市民高效出行。規劃顯示,在機場聯絡線北側規劃1處商業商辦交通設施混合用地,底層規劃交通樞紐和公交首末站,含公交線路5條,非機動車泊位1000個,計程車候車點3-5個。

打造宜居宜學宜養品質空間

此次調整中還體現出

以人為本、公共優先

的規劃思路:將小學調整為九年一貫制學校並擴大用地規模,打造“家門口”的學校;將社群

養老福利設施

社群商業設施

調整至住宅西側並規劃

室內菜場、衛生服務站

,就近滿足周邊居民的多樣化生活需求。透過最佳化基礎教育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佈局,打造“宜居宜學宜養”品質空間。

閔行又一個TOD規劃獲批,以高標準規劃塑造對外門戶形象

交通組織示意圖

規劃成果的落地也是區規劃資源局堅持高水平規劃編制、推動規劃成果不斷最佳化完善、多方協調推動的結果:針對用地佈局方案、城市設計管控等內容,與市規劃資源局及梅隴鎮反覆溝通,市、區、街鎮一體保障規劃紮實推進;針對商業商辦用地與周邊軌道交通銜接、交通設施佈局最佳化及道路系統最佳化等問題,與市、區交通委,區綠容局等部門及申通、申鐵公司多輪對接並充分聽取行業部門意見。

閔行又一個TOD規劃獲批,以高標準規劃塑造對外門戶形象

記者:崔松鴿

供稿:區規劃資源局

編輯:崔松鴿

轉載請註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閔行又一個TOD規劃獲批,以高標準規劃塑造對外門戶形象

閔行又一個TOD規劃獲批,以高標準規劃塑造對外門戶形象

閔行又一個TOD規劃獲批,以高標準規劃塑造對外門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