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紅樓:為薛寶釵伸冤——蘅蕪君並非“國賊祿蠹”之輩

淺談紅樓:為薛寶釵伸冤——蘅蕪君並非“國賊祿蠹”之輩

《紅樓夢》中“擁林派”和“擁薛派”一直紛爭不斷,很多讀者將薛寶釵和林黛玉作為兩個對立的個體進行比較,將寶、黛、釵三人的關係視為“三角戀”,最終薛寶釵鳩佔鵲巢,林黛玉夭逝,所以薛寶釵被視為害死林黛玉的“兇手”。

此外,薛寶釵有著很強的入世之心,屢屢規勸賈寶玉“委身經濟之道,立足孔孟之間”,被賈寶玉斥之為“國賊祿蠹”之徒,許多讀者更加對號入座地認定薛寶釵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是封建禮教的捍衛者,跟賈雨村乃是一類人,甚至有專家透過賈雨村所吟“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推測薛寶釵最終改嫁給賈雨村,如此種種,不一而論,讓人哭笑不得。

淺談紅樓:為薛寶釵伸冤——蘅蕪君並非“國賊祿蠹”之輩

薛寶釵確實熱衷功名利祿,但她絕對不是以上讀者惡意揣測的那副模樣,恰恰相反,薛寶釵的思想乃是“經世致用”,以為社會做貢獻的方式來實現自我價值,這跟“國賊祿蠹”四字有本質區別。

各位看官可還記得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瀟湘子雅謔補餘音”,林黛玉因為在宴會上吟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被廣學博聞的薛寶釵抓住漏洞,知道了林黛玉偷看《牡丹亭》一事,於是就發生了薛寶釵規勸林黛玉一事。

寶釵道:“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並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第四十二回

淺談紅樓:為薛寶釵伸冤——蘅蕪君並非“國賊祿蠹”之輩

薛寶釵此處將自己的價值觀說得明明白白,她並不是嚮往奪取功名利祿之後養尊處優的優渥生活,而是要藉助平臺輔國治民,給社會做貢獻,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是尸位素餐,把讀過的書都給糟蹋了,用今天的話來說,薛寶釵認為“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樣的價值觀堪稱是《紅樓夢》全書最正的了吧!

淺談紅樓:為薛寶釵伸冤——蘅蕪君並非“國賊祿蠹”之輩

不僅如此,薛寶釵對封建官僚的貪汙腐敗、不作為深感厭惡,為此在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中專門做了一首《螃蟹詠》來諷刺世人。

《螃蟹詠》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酒未滌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在這首《螃蟹詠》中,薛寶釵將賈雨村之類的貪官汙吏比作橫行霸道的螃蟹,認為他們對於社會“有何益”,此詩的諷刺意味很濃,因此詩社眾人讀了之後,皆認為“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人毒了些”。

淺談紅樓:為薛寶釵伸冤——蘅蕪君並非“國賊祿蠹”之輩

所以薛寶釵對“國賊祿蠹”的痛恨絲毫不亞於賈寶玉,只是兩人厭惡的方向不同而已,賈寶玉、林黛玉等輩只想“獨善其身”,而寶釵卻要“兼濟天下”,為世人做貢獻,這是兩種境界,而且寶釵對賈寶玉、林黛玉的人的心境有著透徹的洞察力,她很清楚寶、黛的處事境界與心理需求,而寶、黛卻對寶釵的境界一無所知,最直接的證據就是第四十五回薛寶釵規勸林黛玉後,林黛玉的大徹大悟。

黛玉嘆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至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得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第四十五回

林黛玉何其聰明,薛寶釵輕輕一點化,她便像《麥田裡的守望者》中的霍爾頓一般,完成了心理上由個人向社會的過渡,並且心裡對薛寶釵大為感激,視寶釵為良師益友。可到了賈寶玉這裡,因為他心中的執念太深,他固執地認為,只要是勸他讀書學習的人都是“國賊祿蠹”,並將寶釵也歸入此類,這無疑是對薛寶釵的誤解。

淺談紅樓:為薛寶釵伸冤——蘅蕪君並非“國賊祿蠹”之輩

直到今天,薛寶釵的思想仍然沒有過時,她提倡的價值觀正是社會不斷前進的內在動力,這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是人類千萬年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還是那句話:“獨善其身”誰都能做到,但“兼濟天下”卻需要莫大的勇氣,這一點,薛寶釵做到了!

本文引文均來自《紅樓夢》脂硯齋批評本80回本,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