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石頭過日子去吧,李四光和妻子的兩首小情歌

1979年電影《李四光》裡有這樣一個情節。

你和石頭過日子去吧,李四光和妻子的兩首小情歌

丈夫又去了書房工作,妻子淑彬不高興了

地質學家李四光常年埋首冰川石研究,有些忽略了妻子淑彬。

一天,李四光親自下廚,妻子覺得味道淡了,李四光起身去拿醬油,正好有學生拿來了新的膜片,他便提著醬油瓶就走進了書房工作。

吃飯這事早就忘到腦後了。

你和石頭過日子去吧,李四光和妻子的兩首小情歌

這一忙就到了深夜,回到臥房的李四光

這一忙就到了深夜,妻子早已熟睡,李四光心懷歉疚,走到床前,想寬慰一下妻子,卻撲了個空,原來被子裡,只是妻子用一堆“石頭”(李四光開採回來研究的石頭)堆成的一個“人”形,並沒有人。

似乎是在說:你和石頭過去吧。

妻子已經回了孃家。

電影進行到這,一句妻子的“抗議”沒有,一句丈夫的“申辯”也沒有。

短短的一個撲空, 一個擺放的人形,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你和石頭過日子去吧,李四光和妻子的兩首小情歌

本想寬慰一下妻子,表示歉疚

你和石頭過日子去吧,李四光和妻子的兩首小情歌

被子底下的都是一塊塊石頭

你和石頭過日子去吧,李四光和妻子的兩首小情歌

似乎是在說:你和石頭去過吧。

電影裡,李四光的扮演者是孫道臨,妻子許淑彬由俞萍扮演。

電影講述了地質學家李四光為新中國地質科學發展, 嘔心瀝血,以多病之身壯烈之志做出巨大貢獻的感人故事。

這同樣也是一個愛情故事。

你和石頭過日子去吧,李四光和妻子的兩首小情歌

李四光第一眼就看中了舞臺上獨奏的淑彬

電影開篇,年過六旬的李四光聽著妻子為他演奏的鋼琴曲《奮鬥曲》,陷入了往事的回憶。

他和妻子許淑彬可以說是因音樂結緣的。

青年時的一天,李四光陪同學去看音樂會,舞臺上鋼琴獨奏的女孩引起了他的注意,問朋友,那個彈鋼琴的女孩叫什麼名字。

朋友回答:她叫許淑彬啊,你們有共同的音樂愛好。

李四光問許淑彬:你剛才彈的是什麼。淑彬回答:這是我自己寫的《奮鬥曲》

你和石頭過日子去吧,李四光和妻子的兩首小情歌

一個拉小提琴,一個彈奏鋼琴,這就是琴瑟和鳴了吧

實際上,李四光在片中也有幾段拉小提琴的場景。

很少有人知道,李四光也是一位小提琴作曲家和演奏家。

新中國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難》 的作者, 就是李四光。他經常用《行路難》來釋放心中的苦悶哀愁。

如果用音樂來做比喻。

《行路難》演奏出了李四光在科研道路上遇到的重重坎坷,

《奮鬥曲》彈奏出了他面對重重坎坷執著前行的勇氣心聲。

不同的是,《行路難》時他是一個人

而《奮鬥曲》,身邊已經多了一個人,路雖行難,但品嚐到了奮鬥的甜蜜。

你和石頭過日子去吧,李四光和妻子的兩首小情歌

李四光在課堂上問學生們:你們為什麼要報考地質學

年輕時,李四光放棄了在國外科研的優渥工作,回到了國內。 在國立北京大學任教。

記得在片中有一幕,在課堂上,李四光問同學們,為什麼學地質?

同學們的回答五花八門。

有人說:學地質,是因為別的系考不上才考的。

有人說:學地質是為了採礦,賺錢。

這讓李四光很是感慨。

你和石頭過日子去吧,李四光和妻子的兩首小情歌

李四光用音樂釋放心中的苦悶

當時一位西方的詹姆斯教授說:四大發明都是中國發明的,但是傳到西方,飛速發展,中國幾千年來卻始終在原始的狀態。

李四光下定了決心,要想在中國開展地質力學研究,重要的還有啟蒙學生們的思想。

你和石頭過日子去吧,李四光和妻子的兩首小情歌

在地質學會議上慷慨陳詞的李四光

但是,新學說新理論的提出,一定會遭到固有學界的阻力。

李四光提出的“中國存在第四紀冰川”,以及後來提出的“中國並不貧油”的觀點都遭到了當時西方主流地質界的反對。

時代的動盪,周遭的質疑。

真的是《行路難》啊。

但再難,也要《奮鬥(曲)》啊。

一次在和西方地質學界交流的會議上,李四光的發言再次遭到國內外同行反對。

萬般落寞,一抬頭。

妻子回來了。

淑彬站到了他的身邊。

這一來,再也沒有離開。

你和石頭過日子去吧,李四光和妻子的兩首小情歌

在最落寞遇挫時,妻子回到了身邊

你和石頭過日子去吧,李四光和妻子的兩首小情歌

一次深情相望,再也放不開的手

電影對兩人這次相逢,同樣沒有給與太多的臺詞。

一曲《奮鬥曲》,一次深情相視,已經勝過萬語千言了。

你和石頭過日子去吧,李四光和妻子的兩首小情歌

電影《李四光》海報

電影的結尾,

大家都反對李四光出門工作,妻子淑彬卻給他找來了鞋。

此時的李四光已經是體弱多病,走路都很不穩了, 在路上,他還在思索地震預報研究工作上的難題,不斷在小本本上記下要完成的工作。

“開闢地質科學的新領域,還有多少事情要做啊。”

“向海洋進軍,開發利用地熱,解決地震預報,不知道還有沒有時間,讓我把它搞出一個結果來啊?”

電影攝製於李四光先生去世後八年,登上熒幕時,觀眾其實已經知道“沒有多少時間了”。

但電影並沒有呈現李四光離世的情節,而是在結尾給了他一個走進晨曦遠去的背影。

彷彿李四光先生仍然在我們身邊,他還在為他深愛的祖國努力奮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