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釣之走釣,還真不是且走且釣這麼簡單

傳統釣之走釣,還真不是且走且釣這麼簡單

要說傳統釣,大多是釣友都會下意識的認為,就是長竿短線,這沒啥毛病,要是再說細點,走釣,好些釣友會不以為然,不就是拎著傳統釣釣組的長竿,一邊走一邊釣,這個有什麼好說道的?大家知道下原理不就得了,有必要專門來介紹一下麼?

傳統釣之走釣,還真不是且走且釣這麼簡單

其實啊,這還真是個誤區,為什麼呢?走釣,也叫遊釣,並不是且走且釣,這麼一句,就能簡單的說清楚,甚至有些釣友會私信給我抱怨,說是也用長竿短線,用的是蜈蚣漂、朝天鉤,也是一邊走一邊釣,但是有這麼幾個問題發現很糾結:

1、身上沒辦法多裝窩料,最多也就帶了一包酒米,走哪扔哪,沒多會就扔完了,間隔距離也不遠,但是實在是不方便下竿,感受不到走釣的樂趣。

傳統釣之走釣,還真不是且走且釣這麼簡單

2、上魚之後,這魚不知道怎麼處理才方便,畢竟要一邊走一邊釣,那走的遠了,總不能腰上垮個魚桶吧?

3、走著釣倒是能上魚,大不了找個樹枝穿著魚鰓也行,但是裝魚、卸魚,滿手魚腥,總是感覺不舒服。

4、釣點有點陌生,走著釣,一不小心容易崴腳,甚至太靠近水邊,該容易滑倒水邊,一踩一腳泥。

傳統釣之走釣,還真不是且走且釣這麼簡單

出現問題才是正常的,這就說明了走釣,還真不是一邊走一邊釣這麼簡單個事,這幾個問題,其實說白了,就是對走釣不理解,準備不充分導致的,那麼走釣,需要準備哪些東西呢?

1、竿、線、漂;這個最為簡單,長竿短線的搭配,不用刻意準備多長,只要長過4。5米,基本上都可以用,當然,如果有些釣點草多,那可能就得用長竿才能打出去。

2、小水桶,這桶就是專門用來裝魚的,走到哪裡,拎到哪裡,不可以太大,也就7~10L的桶就可以,沒這個桶(以前是魚簍),那走釣過程中,樂子就大了去了。

3、手套,習慣傳統釣,而且是習慣走釣的釣友,一般都會帶上手套,因為長竿短線卸魚不方便,帶上手套之後,既能快速抓魚、卸魚,也不至於滿手粘液,搞的魚竿大把又髒又腥。

傳統釣之走釣,還真不是且走且釣這麼簡單

4、釣魚馬甲,這種馬甲以前釣魚人都喜歡穿一個,因為馬甲上有很多口袋,可以讓我們把餌盒、包裝好的酒米、小配件等,裝入不同的的兜裡,簡直就是一個移動的小庫房。

5、小魚護,走釣並不是流浪,還是需要定一個主窩點,把魚護放在主窩點,每一次輪釣走完之後,要把桶裡的魚,倒入到魚護中,同時抄網之類的輔件,一般都會放在主釣點附近。

傳統釣之走釣,還真不是且走且釣這麼簡單

除了這些裝備上的講究,還有這麼幾點,都是走釣中尤其需要注意的細節:

1、走釣的目標魚,一般都只是鯽魚,很少有習慣走釣的釣友,把目標放在鯉草身上;因為走釣講究輕裝上陣,且走且釣,所以目標魚,體型不宜太大,要不然上條10斤的鯉草,溜魚都得十幾分鍾,草魚上岸了,打的窩子都白扯了。

傳統釣之走釣,還真不是且走且釣這麼簡單

2、走釣的水域,不建議選擇大水面水域,水面大,魚密度必然小,既然已經把目標魚設定為鯽魚,那麼選擇釣位時,小河溝差、各種草灘、草窩,近岸地形相對平整,適合來回巡走,這樣的水域,才適合走釣;那些近岸高低不平,雜草叢生的水域,人都走不過去,怎麼走釣呢?

傳統釣之走釣,還真不是且走且釣這麼簡單

3、走釣的釣點水深,大多不超過1米,不要覺得這個水深太淺,但凡這個深度的水域,只要水質不是特別的糟糕,那麼一般都會有水草,有水草就會有鯽魚群出沒,再深的水,不是釣不上,而是溶氧、食物來源都不行,相對來說,魚的密度就會小很多,上魚的機率也低很多。

4、用走釣這個釣法的前提,是釣友的體力要充沛,這一點很重要,我們走釣一般打輪窩,也就是每隔上2~3米撒一個窩點出來,一般最遠,不超過5米,最多也就打4~10個窩到頭了,看似最多也就50來米,來回走幾圈無所謂;走釣,在整個過程基本上不休息,而且人一直站著,體力差一點,別說一天,釣上2個小時,可能都受不了,所以這一點,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