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進口名牌”釣魚線和釣魚鉤大多是貼牌分裝的

臺灣人對當代大陸釣具製造的貢獻是巨大的。

林實夫先生與煙臺金島漁具有限公司的合作,吸引了臺灣釣具屆許多有識之士的關注。一時間好多臺灣釣具商頻頻光顧金島。帶來了好多先進的管理經營銷售理念,極大地促進了金島的迅速發展。

1995年林實夫先生的朋友,高雄漁具商W先生,透過煙臺金島漁具有限公司“進口”了一集裝箱躉裝釣魚線。開啟集裝箱後門,我第一次見到那種萬米大軸的釣魚線。隨集裝箱還運來了 要在大陸仿製,用來分裝釣魚線的工具和包裝樣品及商標,原來他是要把躉裝釣魚線在大陸分裝,然後把貼牌釣魚線銷售到世界各地!

很快一個二十來人的釣魚線生產車間就組建完畢。在翁先生的指導下,姑娘們坐在工作臺後,每人手裡搖著類似紡車的機器,把躉裝大軸不同粗細的釣魚線,飛速分裝纏繞到注塑車間早已生產出來的,能繞裝百米或二百米的透明ABS釣魚線盤中,隨後經專人貼上精美的商標,再10盤扣一摞,吸塑包裝,裝進各種彩標包裝盒裡,很快就投放了市場。這種生產方式很快傳入江浙,衝擊了那些苦心孤詣研發生產釣魚線的國內工廠。

1997年新加坡客人來工廠驗貨。批次抽檢查驗完畢兩個貨櫃的插接式釣魚竿後,新加坡客人要求送他們到煙臺山下的某生產釣魚鉤的工廠。按他們提供的地址開車過去,才知道那裡還有個生產“日本釣魚鉤‘’的工廠!

原來漁業部 L先生 在那裡租借了某學校後院空閒教室,建立了釣魚鉤分裝車間。參觀後才領教了日本釣魚鉤可以這樣生產。原來他們也是用集裝箱拼箱進口日本躉裝釣魚鉤,拉到租借的學校後院倉庫,每日用天平過秤分發給幾十個女工,經她們的手10只或12只一袋,分裝在插著印刷精美包裝紙卡的透明塑膠袋裡。裝入彩盒批發給零售商投放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