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利器之七星漂的選材與製作使用

在野釣的釣組配置上,就不能少說七星漂。因為它對釣水面、水底複雜環境或明水,都具有很大的適應性,又因其取材廣泛製作簡單攜帶方便,因而被野釣愛好者所廣泛使用。但透過與釣友的交流中瞭解到,雖然不少的中老年朋友喜歡使用七星漂,但多不會自己製作,雖能在漁具店買到成品,但很難滿足不同需要的七星漂,在此,我將自己長期製作、使用七星漂的體會與有興趣的釣友分享一下。

一、選材

要想製作出一組經久耐用的七星漂,其中材料的選擇很重要。材料要具備醒目、密度大耐磨損、浮力大的優點。我常使用白雞毛梗、鴨毛梗或鵝毛梗做材料,這些材料到農貿市場一般都能找到。但不論是雞毛、鴨毛還是鵝毛梗,除了進行必要的清洗外,都不能選用被開水燙過的,因一旦被開水燙過,就會破壞毛梗表面的一層蠟膜,使用時間一長,毛梗表面很容易變黃,影響觀漂的清晰度。

在以上三種材料中,鵝毛梗的體積最粗鴨毛梗次之,就數雞毛梗體積最細,但材料密度正好相反,釣友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使用。如果製作的釣組用於釣遠或釣深,建議選用鵝毛梗,由於它較粗釣遠時具有目標醒目配重大便於遠投、用於釣近時可以選擇鴨毛梗或雞毛梗,與鵝毛梗相比,它們具有材料密度大、久用不宜鬆動、體積細小靈敏度高的優點。

二、製作

當取得以上羽毛後,要先進行必要的表面除垢及涼幹。在去除羽毛兩邊的羽絨時,不要用剪刀剪,要用鋒利的玻璃或刀片沿羽毛的走向向前刮,不能倒著刮,否則易損壞毛梗兩邊的表層。

製作七星漂的時候,由於每一根羽毛梗都是前細後粗,為了使做出的散漂釣組每一粒浮漂儘量保持一樣粗細,要準備基本一樣粗的七根羽毛梗,並且粗細儘量保持相同,分別剪取每一根的前一節,就是說,每一根的第幾節要與其他幾根對應的節數配套,才能製作出相同粗細的散漂。

至於每一粒漂留多長,要根據你的視力、釣的遠與近、用於釣底還是釣浮的需要來定,一般視力弱、釣遠或釣底的,應剪取長一些(2公分左右),否則就剪1公分左右為宜。這樣,一次可以製作出規格接近的若干組散漂。

野釣利器之七星漂的選材與製作使用

材料的處理、下料完成後,接下來就是怎麼把剪取的材料穿到釣線上了。我看到有的釣友先將釣線穿入針眼裡後直接穿過毛梗中,這種穿法是不正確的。我們將釣線穿過浮漂後,既想浮漂起到醒目的效果,也要求浮漂經久耐用,在線上不易產生鬆動現象。將線穿入針眼再穿浮漂。

這時候,再細的針鼻子也粗於雙線的直徑,勢必增加毛梗內徑,減少浮漂與釣線的緊密度,使用中再加上提竿時水對浮漂產生阻力,更容易使浮漂過早出現鬆動,造成調釣目數出現自動變化,最終影響提竿時機的把握。

為了避免浮漂過早出現鬆動,在穿釣線的時候,應該選擇略粗與釣線的縫衣針,釣線不要穿入針眼再穿毛梗,而是用針尖先從羽毛梗的正中穿一個洞,然後用線頭直接從洞裡穿過(從毛梗粗頭往細頭穿)。這樣,浮漂的內徑只略等於前一種方法內徑的1/4—1/3大小,有效地增加了其對釣線的緊密度。

三、調校

七星漂調目及釣目的靈敏度無法像臺釣法或立漂那麼追求精細。因為七星漂之間的距離一般都遠遠大於立漂的“黑線”距離,在遇輕口魚方面就略顯弱勢。但並不是說七星漂就只能釣鈍,它也可以釣靈(宿短鉛墜與鉤的距離或宿短散漂之間的距離)或釣浮,只是釣者追求的目標不同(靈敏度或環境的適應性或競技或休閒等)而決定方法的取捨。

使用七星漂的時候,其調目與釣目的多少,也是取決於魚情、水情、餌料輕重及觀漂習慣來決定的。當遇到魚的吃口較好、魚頭較密或感覺略有水流的時候,可以調平水釣1—3目,當出現魚口很輕的時候,為追求靈敏度,可以宿短墜與鉤的距離及減少散漂之間距離,調2—3目釣1—2目。當魚情需要釣浮的時候,可以調2—3目釣1—2目,具體的調釣目多少,主要靠隨機應變及個人觀漂習慣而定。

四、施釣

七星漂規格的配置、垂釣的深與淺、調釣的靈鈍程度,都要與釣場的環境、魚情、水情相適應。

野釣利器之七星漂的選材與製作使用

1)與水情的適應

水情有深與淺、靜與流之分。當遇到水體較深,魚的密度較大且有雜魚半水攔截餌料的情況,除了使用較粗的散漂及對應的配重以外,為了追求快速下底,應將散漂之見的距離宿小,減少浮漂過早承擔重力而影響下降速度,這樣一方面可以避開雜魚攔截餌料,也可以減少鉤餌到位時間,增加垂釣效率。

如遇水體有一定流速的時候,為了抵抗水流和便於觀漂,要用粗漂、細線、重墜,散漂之間的距離要拉大,這與水的流速有關,水流(緩流)與七星漂拉大成正比,否則,浮漂很容易沒入水裡。至於鉛墜的配重大小或浮漂之間的具體距離,以能停得住鉤又能看到吃口訊號為原則。

七星漂的優點是既可以釣很淺的水域,比如20-30公分,又可以釣5-6米的深水,這是立漂很難操作的。但在釣很淺水域的時候,由於水體淺傳遞的鉛墜落水聲大,要使用細小漂小墜,適當拉開浮漂距離,減少下降速度避免驚魚。下鉤餌不要拋竿,要採取輕“遞”的方式入窩。

2)與魚情的適應

魚群泳層的深與淺、吃口輕與重、生口與猾口都是變化的,七星漂的使用也要與之相對應。

當發現魚的泳層較淺或有介面的時候,要用小漂小墜(最好是雞毛梗做的)並拉大浮漂之間的距離,使頭1—2粒浮漂較早承擔重力,減緩整個線組下降速度,讓其呈現緩慢、飄然下落的狀態,便於魚追餌覓食。

底釣當遇到魚吃口較輕的時候,也要用小漂輕墜追求靈敏度。散漂用餌一般用動物性葷腥餌料較多,如:細、紅、活的蚯蚓、紅蟲、或蛆蟲,因其重量輕,我一般調2目釣1—2目,浮漂之間的距離及鉛墜與鉤的距離都保持在1公分以內,這樣的調釣狀態,魚吃口不是太輕的情況下,都能看出魚訊。如果遇到魚口較猾空竿率較高的時候,可以將浮漂上捋適當釣鈍,釣3—4目即可。

3)與環境的適應

七星漂的最大優點是能適應水底凹凸不平的地形,減少頻繁調漂的煩惱。當發現水下地勢不平整的時候,可以適當拉開浮漂之間的距離,減少上下調漂的煩惱及時間。

在水面有水草、樹枝的情況下,七星漂更能體現出優越性。它可以釣很小空間的釣點,即使是隻有拳頭大小的草洞,也不影響它下鉤,不像立漂那樣翻身站立需要較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