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災172」千古奇仗:只死了一個人,就拿下了半個敵國

第二路魏軍,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他們一仗都沒打,就拿下了堅城長安,以及周圍的眾多城池。

其實這是一隻怎麼看怎麼衰的軍隊,由宋兵將軍周幾和司空奚斤兵分兩路,分別統帥,周幾打陝城,奚斤打蒲阪,拿下這兩座重鎮之後,再合兵向長安推進。

問題在於,這兩個人不和,周幾齣身和資歷都更好一些,本事也更大,相較而言,奚斤就全面落後。因此周幾看不上奚斤的才能,一提到奚斤就吹鬍子瞪眼,恨不得親手揍他一頓,奚斤也非常忌憚這個老臣。現在是分兵推進階段,兩個人暫時還碰不上面,等合兵之後,百分百會弄一堆問題出來。

一支軍隊,應該只有一個聲音,拓跋燾非要安排兩個有仇的統帥,不知道他為什麼幹出這麼有創意的事情,或許是為了讓這一路魏軍不要表現太好,免得搶了他的風頭吧。

這支一開始就不被看好的軍隊,卻一路都在創造奇蹟。

周幾本來是去打陝城的,結果百里外的弘農先崩了。弘農的鎮守者曹達是個文官,根本沒有沙場對陣的勇氣,聽到北魏大軍前來,很乾脆俐落的就跑了,北魏軍稀裡糊塗的打開了西進的門戶,長驅直入關中地區。

接下來,發生了一件喜事:周幾突然病死,合兵之後可能的矛盾瞬間消彌於無形。

軍權之爭,向來是要動刀子、拿人命來填的,但老天用這麼一記操作,讓這兩路魏軍完美的避開了內耗,創意度爆滿。

但這對於胡夏人來說,就沒那麼美妙了。

奚斤的主攻方向是蒲阪,鎮守蒲阪的胡夏官員叫赫連乙鬥,他比弘農太守曹達有勇氣得多,看到合兵一處的北魏軍氣勢洶洶而來,他並沒有撒腿就跑,而是派使者立即趕赴統萬城告急,傳達自己扛不住了,希望中央派人來救的意思。

使者到達統萬的時間非常不巧,正好看到赫連昌大敗後潰逃進城、被拓跋燾團團圍住的一幕,要是他早兩天過來,看到的就會是仍然意氣風發的赫連昌;如果晚兩天也好,那時候拓跋燾也已經撤兵走了。但使者無巧不巧的正好在這個節骨眼上到了,或許是上天也厭倦了中原無休止的紛爭,所以推動了命運的轉輪,在冥冥之中推動中原的統一。

這個使者看到的景象,對局勢有巨大的加速作用。他立即轉身,回蒲阪報告了自己看到的資訊:“統萬城敗了!”

赫連乙鬥是宗室,胡夏的江山他也有份,所以他的勇氣比曹達多一點。但也僅僅是多那麼一點而已。

在聽到都城大敗的訊息之後,赫連乙鬥瞬間崩潰,做出了跟曹達毫無區別的選擇:放棄了自己的一切責任,棄城逃跑。

北魏軍於是又撿到了蒲阪這座要城。

這還不算完。

赫連乙斗的逃跑方向是長安,這裡的鎮守者是另外一個宗室:赫連助興,赫連乙斗的侄子,他跟叔叔一樣,擁有並不豐滿的勇氣和責任感。

狂奔而來的赫連乙鬥帶來了統萬危急的訊息,並且為了拉赫連助興下水,讓自己的逃跑舉動不那麼顯眼,他極力向赫連助興推薦自己的操作,讓他跟自己一起跑,以避開身後北魏軍的兵鋒。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赫連助興立刻就採納了自己這個叔叔的意見,跟赫連乙鬥一起,棄守長安,跑路到了四百多里外的安定郡,才算穩定了下來。

於是,北魏軍又莫名其妙的撿到了長安。

這座中原重鎮的易手,也讓整個關中的勢力重新洗了次牌:秦州、雍州的氐族、羌族部落全部投降北魏,北涼國君沮渠蒙遜和氐王楊玄也都遣使者入魏,請求歸附。

整個出征過程中,北魏軍一仗沒打,只損失了一個將軍,還是病死的,全程懵逼的拿下了關中地帶,運氣好到詭異的程度。應該說,這就是老天意圖結束北方的紛亂,並且選中了北魏作為最後的終結者,所以把氣運一股腦的堆給北魏了。作為受益方,拓跋燾看到這份戰報,應該大喜過望才對。

但是,拓跋燾並不怎麼開心,他甚至很失落。

他才是天之驕子,戰場之王,這次出征卻無功而返,奚斤這個老匹夫,才能無比平庸,有什麼資格搶走屬於自己的光芒?

這種事情是無法說出口的,這也讓拓跋燾更加鬱悶。所以在大戰過後,奚斤立下了巨大的功勞,但史書卻沒有任何他得到封賞的記載,拓跋燾一文不賞,反而在此後試圖阻止他再立新功,並且在他終於掉進坑裡之後,興高采烈的對他大加羞辱。

不到二十歲的拓跋燾,也具備少年人獨有的中二病,見不得任何人遮住自己的光輝。這次徵夏,雖然成果巨大,但都是奚斤立下的,拓跋燾自己率領的這一路軍,儘管打敗了夏軍,但沒能啃下統萬城的一絲一毫,這如何能讓他順氣?

幸好,第二次機會很快就來了。

赫連昌同樣是剛繼位的少年,同樣的年少有為,見不得屬於自己的東西被搶。因此,在第二年春天,他就派出了自己的弟弟赫連定,統軍兩萬,去收復被奪走的長安。

這給了拓跋燾發起第二次徵夏戰爭的理由。

不過,上一次的無功而返,給拓跋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統萬城猶如一塊鐵坨子的城牆,讓他完全沒有任何辦法可想,明明戰力佔優,但根本啃不動,最終只能無奈的撤回來。這一次,他強行忍住了功利心的噬咬,並沒有第一時間拔營出發,而是叫人在陰山大舉伐木,製造攻城器具。

這一回,我不能再在統萬城下傻登登的退回來了。

拓跋燾表現出了難得的剋制,一直等到三個月後,攻城器具造好,才再次拔營而出,直奔統萬。這一次為了保險,他足足帶上了九萬大軍,步兵、騎兵、攻城兵兼備,誓要一血上次無功而返的恥辱,壓過只會撿漏的奚斤。

不過,他的剋制已經到了極限了。

拓跋燾是天生的戰場動物,如果說先前他的心態是無比焦灼的話,那大軍開拔的號角聲一響,他的心立刻就沸騰了,恨不得馬上出現在統萬城下。而且長安還不斷有訊息傳來,前去攻打的赫連定太不成器,已經被奚斤打敗了好幾次了,再不抓緊,這次又得被奚斤壓過去。

於是,在渡過黃河之後的第二天,內心被啃噬得無比痛苦的拓跋燾,突然釋出命令,決定再次丟下所有輜重,只率三萬輕騎兵,一路兼程趕往統萬,餘下的大軍在後面慢慢趕來。

步兵走得太慢了,尤其是還帶著大量的攻城器具,根本快不起來,拓跋燾等不了了。

這個舉動當然遭到了群臣的反對,既然要輕騎突進,那我們辛苦的造這麼多攻城器具幹什麼?還不是因為統萬城太過堅固,沒有這些重型裝備,是根本啃不下來的,你上次不是已經試過了嗎?

拓跋燾的理由則是:用兵之術,攻城最下,我們帶著這麼多裝備出現在統萬城下,胡夏人必定會死守不出。我只帶輕騎兵直抵城下,他們看不到攻城的步兵,或許就會放鬆警惕,讓我把他們誘出城來,用野戰打得他們叫媽。

這個理由,牽強到連辯駁的價值都沒有。

誘敵出城,得是在守城方認為進攻方實力不濟的情況下才有效。上次打統萬,赫連昌已經見識過北魏軍的戰鬥力了,這次他還會傻呼呼的中招嗎?

退一步講,就算他中招了,在城下被痛扁一頓,又能怎麼樣?他只要跑回去,把城門一關,照樣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上次不是已經走過一遍這個流程了嗎?

很明顯,這就是拓跋燾想要去爭功,隨口瞎扯的一個理由而已。但他是皇帝,肯對臣下解釋,已經很給面子了,誰也不能反對他。

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是,上次打柔然的時候,拓跋燾也是丟下所有的輜重,只帶十五天的糧食出門打險仗,但那次,他沒對任何人解釋,只是簡單的下令這麼幹。這一次卻對大臣們來了一頓長篇大論,可見內心深處的心虛。

只有沒把握,才會給自己找理由。

他這一回的操作,完全重複了第一次攻打統萬的做法,沒有任何變化。但是,他不進步,不代表敵人不進步。

這回,赫連昌為他準備了必死的陷阱,只等他往裡鑽了。

「五胡災172」千古奇仗:只死了一個人,就拿下了半個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