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制野生首烏”究竟是什麼樣的何首烏?

近日,有朋友拿著一張方子來問我,

上面的“九制野生首烏”是生首烏還是制首烏?去哪可以買到?

今天我們來看一看,“九制野生首烏”究竟是什麼樣的何首烏?

“九制野生首烏”究竟是什麼樣的何首烏?

何首烏(來源於網路)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

同一個藥用植物採用不同炮製方法得到的飲片,藥性和功效有很大區別

。所以,在選擇何首烏的時候,分清生首烏和制首烏的區別十分重要。其中,

生首烏

(藥典名為“何首烏”):蓼科植物何首烏的乾燥塊根,秋、冬二季葉枯萎時採挖,削去兩端,洗淨,個大的切成塊,乾燥。藥性苦、甘、澀,微溫,能夠解毒消癰,截瘧,潤腸通便。用於瘡癰,瘰癧,風疹瘙癢,久瘧體虛,腸燥便秘。

“九制野生首烏”究竟是什麼樣的何首烏?

生首烏(來源於網路)

制首烏

(藥典名為“制何首烏”):何首烏的加工炮製品,取何首烏片或塊,照燉法用黑豆汁拌勻,置非鐵質的適宜容器內,燉至汁液吸盡;或照蒸法,清蒸或用黑豆汁拌勻後蒸,蒸至內外均呈棕揭色,或曬至半乾,切片,乾燥。

“九制野生首烏”究竟是什麼樣的何首烏?

制首烏(來源於網路)

那麼,“九制野生首烏”是什麼樣的呢?

從名稱上看,這就是採用“九制”的方法去炮製一個野生的何首烏

,所以,“九制野生首烏”是制首烏,那麼“九制”是什麼意思呢?

實際上

,“九制野生首烏”是傳統的何首烏炮製法,經典說法是“九蒸九曬”,

在《太平聖惠方》、《證類本草》、《本草綱目》中均有記載,其中以《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最為詳細。原文為“用何首烏赤、白各一斤,竹刀颳去粗皮,米泔浸一夜,切片。用黑豆三鬥,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過。砂鍋內鋪豆一層,首烏一層,重重鋪盡,蒸之。豆熟,取出去豆,將何首烏曬乾,再以豆蒸。如此九蒸九曬,乃用”。也就是說,生何首烏要與黑豆一起蒸9次,每次蒸完要曬乾,也就是要曬9次,這樣炮製以後才能用,這就是俗稱的“九制”。

“九制野生首烏”究竟是什麼樣的何首烏?

本草綱目記錄九制何首烏較為詳細

那麼,這種傳統“九制”方法有什麼意義嗎?

根據目前學者的研究,何首烏用黑豆汁潤透後蒸(蒸4小時+悶潤8小時),九蒸九曬後,何首烏中的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從炮製前的5。42%下降到炮製後的2。10%,而遊離蒽醌類的含量從炮製前的0。13%上升為炮製後的0。174%。簡單地說,

與生首烏相比,九制何首烏的二

苯乙烯苷明顯下降,遊離蒽醌類少量上升

。那麼,現在藥典記錄的一次炮製法能達到這個效果嗎?根據學者的研究,我們也找到一組資料,何首烏用黑豆汁潤透後再蒸24小時+低溫烘乾後,二苯乙烯苷含量明顯下降,蒽醌類成分少量上升。單從這兩個成分的變化上看,兩種炮製方法似乎區別不大。當然,也許有其他重要成分沒有納入考慮。

“九制野生首烏”究竟是什麼樣的何首烏?

九製法後的制首烏-二苯乙烯苷

“九制野生首烏”究竟是什麼樣的何首烏?

九製法後的制首烏-蒽醌類成分

“九制野生首烏”究竟是什麼樣的何首烏?

一次蒸製法後的制首烏

因此

,“九制野生首烏”是本草記載的何首烏傳統炮製法,需要9次蒸9次曬,炮製後的首烏當然是制首烏。但是,現在這種炮製法已經很少了,絕大部分制首烏應該都是按照中國藥典的規定,1次蒸製成的

。從化學成分角度看,“九製法”和“一次蒸製法”在二苯乙烯苷和蒽醌類成分的含量變化趨勢上基本相同。

【小金藥師說藥事】系頭條號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