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下冊,談談有餘數的除法(個人見解)

說道有餘數的除法,第一個給學生要講的可能就是“餘數”的概念了(除法之前已經學習過),什麼叫餘數?簡單說就是平均分配後剩下的就是。比如,有三塊糖平均分給兩個學生。每人一個,還剩下一個。那麼剩下的這一個給他起個名字叫做餘數。再比如,有五塊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學生,每人2塊,還剩下一塊。剩下的一塊就是餘數。這就是餘數的概念。讓學生對餘數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在除法當中有兩種運算,除盡的和除不盡的。除盡的沒有餘數,除不盡的才有餘數。所以說在以後的除法計算中,被除數能夠除盡的直接寫商結束(不用畫蛇添足),除不盡的才需要在商後面新增餘數。那餘數怎麼寫?如下圖所示

二年級數學下冊,談談有餘數的除法(個人見解)

之所以強調是因為總有部分學生習慣性的列完豎式後,只寫商而忘記了餘數的存在。(只有豎式下面有餘數),另一個就是算式後面的餘數與商之間有6個點(不多寫。不少寫,寫點時不要刻意去追求圓潤之類,某些學生能把這6個點描畫的又圓又黑,沒有必要的,簡單點就行了)總的說來餘數就是分完(平均)之後剩下的那些,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餘數”。

下面說說餘數與除數的關係(餘數永遠小於除數),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可以舉例子說明,比如把一些糖都分給小朋友,假如有5位小朋友,平均分完之後可能剩下幾個?列算式肯定是(糖塊的數量÷5)第一種可能是一個不剩(正好分完),第二種可能是還剩下一個到四個之間(因為這些不夠分了),不可能剩下五個或者大於五個(因為那樣還能夠繼續平均分)。所以得出餘數不可能大於除數的結論

二年級數學下冊,談談有餘數的除法(個人見解)

也就是說在以後的做題當中,一旦發現你的餘數大於除數了就證明你的計算是錯誤的。也算是間接的一種驗算吧。關於有餘數除法的驗算(求被除數)商×除數+餘數=被除數。之前沒有餘數的求被除數公式是商×除數=被除數。因為餘數是平均分完之後剩下的,既然是剩下的在求被除數時加上即可。所以得出公式:商×除數+餘數=被除數

關於有餘數除法求商的問題,讓學生根據乘法口訣計算,看被除數里面有幾個除數(選擇最接近被除數那個)。比如24÷5=()讓學生想24裡面有幾個5,這裡的幾個是最多那種情況(切記)。四五二十(最接近),五五二十五(大了),透過口訣得知最多有四個五,所以商就是4。因為四五二十,被除數是24,減去20還剩下4個,那麼這四個就是餘數。得出算式24÷5=4……4。這是口算,以後學習的豎式計算也是這個思路。

二年級數學下冊,談談有餘數的除法(個人見解)

最後說說有餘數除法有關的應用題單位的選擇。首先,在做應用題時算式後面的商和餘數都要新增相應的單位的(部分學生忘記新增),再有就是在新增單位時它們並不是一模一樣的,比如上圖中的應用題:繩子總長39米,做一根跳繩需要7米,問能做幾根跳繩?還剩幾米?(在這裡都可以看出來它們的單位分別是什麼了,幾根跳繩單位是“根”還剩幾米單位是“米”)所以說在做題是要看清相應的單位,不要著急回答。不要想當然的以為單位都是一樣的,這是不對的。

本人教育界小學生,只是把自己教學中的一些個人經驗與大家分享。說的不合適的地方請同行前輩多多批評。您的關注是對小河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