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門”有感

看“破門”有感

破 門

文/劉振輝

看一部電影,如果能把自己陷進角色,心情隨著劇情變化而變化,我認為這就是一部好電影。《破門》從製作到演員無一大腕,土的掉渣,場景襯托著質樸的故事情節,卻讓我一次次潸然淚下……

喜哥原本是縣級中學的數學老師,在合併學校時多才多藝的他放棄了在中學任教的機會,主動要求到川西北山區一所破爛不堪的小學當體育老師,在他的眼裡,孩子們怎麼能沒有音樂呢?怎麼能沒有體育呢?

這是一所十多年沒有體育老師的學校,其艱苦條件可想而知,就連老校長都說別人都是往外跑,你怎麼偏偏跑到這裡。當喜哥把那隻經過三年歲月的破足球帶到學校,大多數孩子露出了驚奇的表情,跟著喜哥一起稱它為腳球。

喜哥的到來給這所小學帶來了生機,也給這群山區的留守兒童開闊了視野。一向反對的校長看到孩子們在變得自信,不由得也從心裡開始支援。小主角王海川在他小時候母親就離家出走,父親在礦上打工,他就像脫韁的野馬橫衝直撞,早被被同學們冠以了“坦克”的綽號。在喜哥的帶領下,他不僅改掉了天天掛在樹上逃課的習慣,成績也由不及格到及格,為人從暴躁到知道剋制,這群野慣了的孩子第一次明白了團結的意義。在全市小學生足球賽上,這群沒有隊服球鞋的孩子們穿著花花綠綠的衣裳,男女搭配著組成一隊,由於毫無比賽經驗,以失敗告終的她們自尊心備受打擊,老校長說服眾鄉親,用流水席來為這批失敗而歸的足球隊員“慶功”,喜哥為了開導喪氣的球員們,講起了“伊斯坦布林之夜”的故事。

隊員們更加刻苦訓練,每個人心裡憋著一口氣期待反敗為勝證明自己。突然,震驚世界的大地震驟然襲來,學校頓時變成廢墟。“坦克”的父親、喜哥的兒子等都在這場災難中失去生命,夢想成為新明小學梅西的“小鋼炮”因被倒塌的房屋壓的時間太長而雙腿截了肢。

在驚慌中恐懼,在睹物中痛哭。是足球讓孩子們有了希望,在斷牆前、在雨水中,我們又看到了喜哥帶著孩子們在踢球的身影。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孩子們充分展示了不服輸的堅毅,雖然破門依舊一波三折,但經過這場大劫難的他們堅韌了性格,他們真的破了球門,也破了自己的心門。

其實,這才是生活的意義,每個人從出生就是如此。在跌倒中爬起來,在失敗中找到經驗,歲月靜好的捷徑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痛苦讓眼淚瀰漫雙眼,勝利讓眼淚溼潤雙眼,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在一次次眼淚中我們走向成熟;在一次次破門中我們才能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