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魚類會上浮?深度分析,外界因素與自身原因對魚上浮的影響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釣魚很簡單,釣好魚很難,它包括了很多內部環節和外界因素!就單單一個釣層選擇就有釣底與釣浮兩種,細分又有釣底、釣離底、釣半水、釣水皮四種。這些不同的釣層並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根據魚的實際泳層得出的結果!特別像鯽魚、鯉魚、草魚類中下層魚,會因很多因素出現較大的泳層變化。因此為了有一個好的作釣效果,在作釣水層上也要根據魚的泳層變化而變化!

通常情況下,中下層魚多棲息於水的底部,貼近水底覓食,但是當它們受一些因素影響時,便會離開水底出現上浮現象。這些因素主要分兩種:水域的外界因素和釣魚人的自身原因

!本文就與釣友們探討一下,這兩種因素到底對魚類的上浮有什麼影響?

為什麼魚類會上浮?深度分析,外界因素與自身原因對魚上浮的影響

一、水域的外界因素對魚類上浮的影響

水域的外界因素是影響魚上浮離底的主要因素,它包括水溶氧量、水層溫差、水域環境三種!

1:水溶氧量偏低導致魚類上浮

魚類生活在水中,其主要供氧源為水溶氧。當水溶氧量偏低時,魚類活躍度降低、覓食不積極,主現離底上浮的現象。當水溶氧量過低時,甚至會浮至水面,出現“浮頭”現象

!而影響水溶氧量的主要原因便是天氣和水溫!

釣友們都知道,夏季悶熱無風的天氣不好釣魚!什麼原因呢?悶熱無風的天氣,氣壓偏低、氣溫較高!偏低的的氣壓影響了氧氣對水的滲入,使水的溶氧量偏低。並且無風平靜的水面,減少了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更加減少了氧氣對水的滲入。同時水溫越高,水的溶氧飽和度越低!因此出現悶熱無風的低氣壓天氣時,水溶氧量很低,魚類活躍度差、覓食不積極!

為什麼魚類會上浮?深度分析,外界因素與自身原因對魚上浮的影響

為什麼魚上浮呢?這就和水深有關係了!

水位越深空氣中氧氣的滲入量越少,並且水底的淤泥、腐爛物,也會影響水底的含氧量。也就是說水越深,水溶氧量越低!所以當整體水域溶氧量偏低時,魚類會上浮到水溶氧量偏高的中上層水層

以上便是水溶氧量對魚類上浮的影響分析。

這種現象主要出現在春末至初秋,氣溫較高、氣壓較低的時候

。特別是夏季天氣炎熱,當出現悶熱無風的低氣壓天氣,受天氣影響水溶氧量偏低,魚類很容易出現上浮現象!

為什麼魚類會上浮?深度分析,外界因素與自身原因對魚上浮的影響

2:水層溫差過大導致的魚類上浮

除了水溶氧量對魚上浮影響較大外,

水層的溫差也是影響魚上浮的一個關鍵!魚類屬於冷血變溫動物,身體的溫度會隨水溫變化,這也就讓魚類有一定的“趨溫性”

另外每種魚類都有它的適宜溫度範圍,同時也有一個對溫度要求的臨界點。當水溫在它適宜的溫度範圍內時,魚類活躍度較高,覓食積極性也非常的大!但是當水溫高於或低於它對溫度要求的臨界點時,魚類無論從活躍度還是覓食積極性上都會變差,嚴重時可能出現死亡現象!

當局部水溫不適合魚類生存時,它們便會尋找相對溫度較適宜的水域、水層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春秋季節作釣時,一般都會釣的近一點、淺一些,而夏冬季節作釣,一般會釣的遠一點、深一些。這主要因為春秋季節,近岸淺水區溫度多處於15℃至25℃之間,對於魚類生存、覓食較適宜。而夏冬季節,近岸淺水區溫度偏高或偏低,對魚類的生存與覓食都不適宜,這時魚類多會在離岸較遠的深水區活動、覓食!

為什麼魚類會上浮?深度分析,外界因素與自身原因對魚上浮的影響

透過上面的分析與舉例可以看出,

魚類對於水溫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而在一天中,對水層溫度變化影響最大的是陽光的照射。受陽光的照射和水熱傳遞快慢的影響,水域中水錶的溫度比水底的溫度,在上升速度上要快得多。這也就導致了不同水層之間,有一個明顯的溫度差!受這個溫度差的影響,水溫較低,水底溫度小於水錶溫度時,魚類就會離開水底,上浮到水溫更高的水層,也就出現了我們常見的離底上浮現象

以上便是水層溫差對於魚類上浮的影響分析。

這種現象多出現於深秋至初冬、冬末至中春,水溫較低、陽光照射較強的晴天!特別是春季氣溫回升的晴天,當中午光照強烈,水錶溫度回升過快時,受水層溫差影響,魚類會經常性出現上浮現象

為什麼魚類會上浮?深度分析,外界因素與自身原因對魚上浮的影響

3:水域環境對魚上浮的影響

野釣資源下的水域環境是不一樣的,受這些水域環境的影響,魚類也會出現上浮現象,常見於一些多水草或水質肥的自然水域!

在水草較多的水域魚類也會出現上浮現象,但是並不是每個有水草的水域,魚類都會上浮!這種現象主要出現在浮生水草過多,並且水深不淺於1米的水域

。雖然說水草在光合作用下能製造氧氣,但是這些浮草產生的氧氣大都釋放到了空氣中,加上浮草對水面覆蓋過密,導致水底出現溶氧不足!另外浮草處的浮游生物較多,為魚類提供了良好的覓食環境。所以說這種水域中,魚類便會出現上浮現象!

為什麼魚類會上浮?深度分析,外界因素與自身原因對魚上浮的影響

水質較肥的水域多為淤泥底,水底腐爛物較多,並且水域中的浮游生物及藻類較多!這些水域水體的顏色一般為褐綠色或褐黃色,並且水域的整體水溶氧量偏低,特別是水底受淤泥、腐爛物的影響,水溶氧量更低

!這種水質較肥的水域,是魚類出現上浮現象最多的水域。在這種水域中生存的魚類,活性較差、食物充足,相對開口較差!並且一旦水溫過高、水溶氧量過低,魚類便會出現停口現象,甚至死亡,這也是肥水魚難釣的主要原因!

以上便是水域環境對於魚類上浮的影響分析。在這些特殊的水域環境中作釣,就要改變我們的常用釣法,改釣底為釣浮。透過尋找魚泳層,釣離底或半水,甚至釣上層!

小結一下:上面我們分析到的三種情況,就是水域的外界因素引起魚類上浮的主要原因!這些因素是人為不可改變的,只能根據實際情況去改變我們的釣層,如此才能提高魚的吃餌機率!

為什麼魚類會上浮?深度分析,外界因素與自身原因對魚上浮的影響

二、釣魚人的自身原因對魚類上浮的影響

釣魚人的自身原因也就是人為因素!它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餵食習慣,二是窩料、餌料的霧化。

1:餵食習慣對魚類上浮的影響

嚴格說這個和釣魚人無關,主要和養魚人的投餵有關,但是釣魚人作釣前不去了解魚情,就是自身原因了!

這種情況多出現於一些歡樂塘、斤塘、關係塘,魚為放養,並且密度很高,養魚人每天準時投放飼料對魚進行餵食!由於魚的密度過高,養魚人在投餵過程中不能一下滿足魚的食量。

當魚類發現水中投放下飼料時,為了爭搶到更多食物,魚類便會離開水底上浮到水域的中上層。久而久之,魚類在這種水域中,就形成了離底上浮的生活和覓食習慣

以上便是餵食習慣對魚類上浮的影響分析。如果在這種水域中作釣,我們不去了解魚情,仍然一味的釣底,那麼就是釣魚人自身的原因了!

為什麼魚類會上浮?深度分析,外界因素與自身原因對魚上浮的影響

2:窩料、餌料霧化太快對魚上浮的影響

野釣要打窩這是一個釣魚常識,我們都知道也都這麼做了。但是打窩也得講技巧與方法,這就有很多釣友做不到了!

有些釣友在作釣前,往往會把很多麥麩、玉米麵、豆腐渣,或者一些粉狀商品窩料,加水攪拌、攏成團後,一股腦的全部拋入釣點,美其名曰“打大窩、釣大魚”!

這些霧化快的窩料團,入水後就開始霧化,導致釣點中上層水域形成了大片霧化區,並且由於窩料比重較輕,漂浮於釣點中上層遲遲不入水底。水域中上層的窩料多於水底,也就誘使魚類離底,上浮到窩料較多的中上層水域覓食,從而亂了釣點的魚層,出現魚層上浮現象!另外還有釣友在作釣時,使用餌料霧化過快,提竿頻率過高,導致水域中上層餌料霧化殘留多於水底釣層,從而誘使魚類出現離底上浮現象!

為什麼魚類會上浮?深度分析,外界因素與自身原因對魚上浮的影響

以上便是因窩料、餌料霧化太快對於魚類上浮的影響分析。

無論在打窩還是在作釣過程中,學會適當控制霧化時間及霧化區,才能更好的避免因霧化現象導致的魚類上浮現象

小結一下:在養殖水域作釣過程中,我們首先要了解、分析魚的覓食習慣,從而更好的選擇釣層!而在野釣水域中,為了控制魚的覓食泳層,就要學會控制窩料、餌料的霧化層及霧化時間!

為什麼魚類會上浮?深度分析,外界因素與自身原因對魚上浮的影響

最後總結:在整個作釣過程中,我們要時刻注意魚類覓食時的泳層變化!無論是受水域外界自然因素影響,還是受釣魚人的自身原因影響。當魚類離開水底出現上浮現象時,我們也要隨之改變作釣水層,尋找到魚類新的覓食泳層。如此才能保持魚類的吃餌速度,提高我們的中魚率及魚獲!最後祝廣大釣友們:開竿中魚,大鯽大鯉!

為什麼魚類會上浮?深度分析,外界因素與自身原因對魚上浮的影響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影片,期待與您探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