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以太極拳為物化載體,以當代觀念攝影為探索,用太極的方法拍太極,用光影藝術詮釋了太極文化的博大精深。創作者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李英傑先生。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是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陳氏十四世祖陳長興在家傳太極拳的基礎上由博歸約,精練歸納成為現在所流行的老架一路。其風格特點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架勢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以纏絲勁為核心,動作以腰為主,節節貫串;一動周身無有不動,一靜百骸皆靜。運動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發勁時,完整一氣。真正體現了陳氏太極拳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的風格特點。

以下太極拳動作演示者陳媛媛,陳正雷之女,中國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村人,陳家溝陳氏二十世,太極拳第十二代嫡宗傳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武術七段,國家一級武士。河南省太極拳協會副主席。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三十八勢

小擒打勢,又名小擒拿。有兩種練法:拿法是兩臂較低為之合,打法是兩臂較高為之開。無論哪種練法都必須瞻前顧後,左顧右盼,精神振奮。身體要中正,頂勁要領起,腰勁要塌下,襠要開圓。否則周身無力,襠不圓轉換則不靈。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三十九勢

抱頭推山勢,其走的按勁,從走勁的角度要求,太極拳講究一動無有不動,走勁須始於足,發於腿,主宰於腰,而形於手指。在技法使用上,抱頭推山側重於將敵人拔根發出,勁力宜長,身法宜大,方向上走弧形,微向上發。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四十勢

六封四閉勢有所指。四閉,即四門緊閉,要做到在用意行拳時,嘴不要張開,要閉住自己的呼吸,眼、耳、鼻、口都閉合著,內向丹田,即所謂的“四門緊閉”。由此達到意氣貫穿的無我境界。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四十一勢

單鞭勢是拿法和採法兩種兼施並用,如用拿法可再加一次呼氣。合勁時,胸內含,周身皆合為一體。拳論講:六封四閉向右推,又有敵人左後追。回頭諸勢來不及,惟用單鞭為適宜。單鞭三節肩肘手,隨機應變向外摧。進攻莫忘守邊界,我守我強任人侵。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四十二勢

前招,以右手為主,是用右背和右臂擊之,周身應全神貫注,發令在心,傳令在手,觀色在目。眼見之,心知之,手隨之,才能做到機至靈,動至速,觀其形,知其心。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四十三勢

後招,向右側打挒勁。要求以腰脊為軸,左右旋轉,此動作先吸氣後呼氣。本勢不必用大身法轉換,小身法過渡即可。前招方終,後招即來,要保持連綿不斷,手腳運轉,上下相隨,協調一致。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四十四勢

野馬分鬃勢,因其運動狀態與賓士野馬的鬃毛左右分披相似而得名。動作舒展,貴在進身,勁在腰身,也就是雙手有力、腰身蓄力。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四十五勢

六封四閉勢轉體旋腕時,要啟動腹肌,配合兩腳之間的蹬地,引動兩手腕旋腕。轉體旋腕採用吸氣。可用手接住對方來手,纏繞住對方手腕,擒拿住對方。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四十六勢

單鞭勢取甩直了的鞭子,自然是柔中有剛,擊拍響脆。在技擊上“單鞭”式是連消帶打,以守為攻的用法。拳論講:聲東擊西計最良,透敵入侵善用方。誰知實向左推畢,轉身右擊一字長。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四十七勢

玉女穿梭勢,從單鞭開始接玉女穿梭,此勢為平縱法。演練者跳得越高、越遠,越好。落地時要保持輕靈穩固,左先右後,重心偏右。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四十八勢

懶扎衣勢完成後,習練者要做到內外三合。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為外三合;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為內三合。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四十九勢

六封四閉勢下捋擁擠時須注意,雙手下捋時採用呼氣,弓步前擠時先採用吸氣再用呼氣。若敵人向我進攻,我以左掌臂保護自己胸、面部,用右掌對敵方胸、面部進攻。注意身體重心後移,雙臂下捋時,先松左胯,略轉腰,帶動手臂下捋。動作的開合、轉變都要以腰脊為軸來帶動。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五十勢

單鞭勢拳論講:單鞭一勢最為雄,一字長蛇畫西東;擊首尾動精神貫,擊尾首動脈絡通。中間一擊首尾動,上下四旁扣如弓;若問此勢妙何處,須尋脊背骨節中。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五十一勢

雲手勢名是象形而來的,主要動作是劃圈。單獨操練雲手,都是先從單雲手開始。單雲手又有定步和活步之別,起步階段自然以定步為基,可減少難度,易於入門。按傳統的單雲手操練形式來分,又有正反之別。雙雲手是雙手的交替配合,練會了單雲手,自然通曉雙雲手的動作要領。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五十二勢

擺腳跌岔勢,擺腳落地震腳時,湧泉穴要虛,同時右手由上向下,左手由下向上各在身體兩側劃圓弧後在身體右側相交。右腳震腳時,正好是兩手相交時。周身皆成合勁,兩手高與胸平。跌岔時,兩胯鬆開,左腳後跟先著地,腳尖翹起,兩拳心向上。左半身下塌,右半身上領,左手有上衝之意。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五十三勢

左右金雞獨立勢,運動時,演練者兩手隨重心左右移動,同時由上向下劃弧,上下協調一致,松兩肩,舒胸,氣往下沉,勁達於兩掌根。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五十四勢

倒卷肱勢,兩臂內收的同時,襠要開圓。膝既外開而又內扣,也就是開中寓合,閤中寓開。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五十五勢

白鵝亮翅勢,意欲開必先寓合,意欲合必先寓開,且開合皆注意不丟不頂,連綿不斷,才不至於產生凸凹的缺點。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五十六勢

斜行勢,拳論講:斜行一二再二三,迴應前勢興正酣。四面八方皆有備,功成始悟不空談。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五十七勢

閃通背勢,要求演練者轉換重心時,以腰為軸,髖關節放鬆,隨身體旋轉,手領腳隨;轉體時,左腳尖內扣,屈膝松胯,腰勁下塌,右膝隨轉體自然提起,腳尖自然下垂。震腳時,上下一氣呵成。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五十八勢

掩手肱拳勢的精要,主要體現出一個“掩”字,應用時拳肘同發、相互掩映。陳長興在《用武要言和戰術篇》中所述的攻擊方法:“起手如閃電,電閃不及合眸。擊敵如速雷,雷發不及掩耳。”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五十九勢

六封四閉勢擁刁上託時,兩胯上下發勁,發力到手上,形成剪下勁,就像剪刀鉸東西一樣。兩手之間的距離是一小臂的長度。擁刁上託時採用吸氣。當敵方出拳時,我即抬起左手向前、向上擁接對方手腕外側,順勢握住,沉肘順纏;右手迅速順纏屈臂抬起,用右掌托住敵方左肘下,隨之向上托起形成反關節,將敵方拿住。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六十勢

單鞭勢,拳論講:七個單鞭運轉奇,四面八方洩天機。此勢乃為中定勢,一動一運一太極。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六十一勢

雲手勢,拳論講:左上右下次莫亂,上引下進意中貫。掤勁不丟左右轉,左右引擊互更換。太極陰陽真造化,奧妙無窮玄又玄。

《太極圖典》陳正雷世家卷“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三)

第六十二勢

高探馬勢要求演練者上體自然正直,雙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跟步移換重心時,身體不要有起伏。拳論講:太和元氣運周身,上下手足各相隨。上用手肘下用足,後往前來急轉身。眼前側視右中指,任人四面八方侵。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