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仙家身份,沙僧在流沙河中如何存活?真身原來是流沙精

失去仙家身份,沙僧在流沙河中如何存活?真身原來是流沙精

玉帝把沙僧貶到流沙河

遵守戒律,嚴肅認真,默默無聞,此為那挑擔漢子的所做之事;小心謹慎,明哲保身,卻不失俠腸義骨,此為那

捲簾大將

的為人。這一切,塑造出了這性格內向、安分守己的和尚,唯法是求,唯師是尊,皈依佛法。

《西遊記》中,各路妖怪皆有真身,孫悟空為靈猴,天蓬元帥為豬身,而默默無聞的沙僧卻始終以人形示人,鮮有露出真身,原著中也罕有提到他的本體。

那麼,他的本體究竟是何方神聖?

失去仙家身份,沙僧在流沙河中如何存活?真身原來是流沙精

沙僧被貶至流沙河

一、焰發妖魔,習通水性,此為沙僧真身

在《西遊記》第八回中,菩薩領如來旨意,行東土尋求取經人。菩薩正走間,行至那流沙河界,水勢洶湧,如山峰陡峭。茫茫汪洋間,仙家皆難以到此,浮萍也莫能浮。岸處無雁落,未聞有猿啼。

正當菩薩忘懷於此處風景時,水中跳出一妖魔來,十分兇惡。他生得青黑相間,赤腳光膀,眼神凶煞,紅髮亂飛,宛如混世魔王。此妖魔未曾打過招呼,直衝菩薩,虧得相伴菩薩一旁的惠岸出手才擋下了這出其不意的攻擊。

幾合交戰後,妖魔才得知來人正是那菩薩,直言道:

我本是靈霄殿下的捲簾大將,只是因為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杯盞,就被玉帝貶下凡間來,變得這般模樣。

這便是沙僧的第一次出現,從他的言語中,我們可以清楚他的身世:曾今貴為玉帝左右的捲簾大將,卻只因打碎了杯盞被貶下凡間,淪為這副醜惡的模樣。

但,

為何玉帝把沙僧貶到流沙河中

,而不是如豬八戒一般落在陸地,這便不得不提及他的本體身份了。

失去仙家身份,沙僧在流沙河中如何存活?真身原來是流沙精

本事捲簾大將的沙僧

且看此回中的流沙河,可謂濁骨凡胎,難以渡之,失去仙家身份的沙僧此刻若是一介凡胎,又如何在這嚴峻的流沙河中存活呢。層層刨析之下,便只剩下一種可能,他的真身

習通水性

其實在書中隨後的的章節便零星地講訴了沙僧的前世今生,《西遊記》第二十回中,唐僧剛剛收服八戒,便遭遇一禪師,禪師直言

“野豬挑擔子,水怪前頭遇”

這般預言果如禪師所說,在第二十二回中,唐僧一行惡人遭遇難以渡過的流沙河以及破水而出的妖魔,而這妖魔便是沙僧。因此那禪師所言的水怪,必然指代了沙僧的本體。

失去仙家身份,沙僧在流沙河中如何存活?真身原來是流沙精

失去仙家身份的沙僧

但僅僅一個

“水怪”

,也無法言明沙僧那人形模樣,和不同尋常的神通。正當八戒和沙僧正打得難解難分之時:

“沙僧忽聽得風響,急回頭,見是行者落下雲來,一個跟頭,隱去蹤跡,潛入深海之中,頃刻間不見身影。這般神通,直讓八戒連連叫苦,悟空無奈,只能駕雲行至普陀山,尋找菩薩相助。”

從這已然可以看出,沙僧善習水性,非一般妖怪能夠匹敵,因此他的本體身份也絕非平凡小妖。

而在《西遊記》第六十一回中也證實了這一點。牛魔王為尋回被悟空奪走的芭蕉扇,言提到了沙僧的本體:

“我聞得唐僧……三徒弟沙流精。”

言已至此,便可知沙流精便是這沙僧的真實身份。

可此處還有一個疑點,那就是,為何妖怪之身的沙僧能夠成為捲簾大將,侍奉在玉帝身旁呢?對於這些疑惑,書中也有所言明。

失去仙家身份,沙僧在流沙河中如何存活?真身原來是流沙精

沙僧善習水性,非一般妖怪能夠匹敵

二、本是人間凡夫,卻為沙河妖魔

在原著二十二回中,八戒與沙僧相鬥,直言道:“你是個什麼妖精?”沙僧聞言,講述了自己的來歷:

“自小生來神氣壯……常年衣缽謹隨身。”

從沙僧的自述詩不難看出他本是凡間夫子,只因曾遊歷千山萬水,拜師學藝,衣缽謹隨身,又遇真人,助得自身功德圓滿,被玉帝加升,榮為捲簾大將。

可就是這樣的沙僧被貶下凡間時,卻淪為了烏巢禪師和牛魔王口的

水怪、沙流精

,究竟為何?

失去仙家身份,沙僧在流沙河中如何存活?真身原來是流沙精

淪為了烏巢禪師和牛魔王口的水怪、沙流精

同樣在第二十二回中,求助菩薩歸來的孫悟空面對唐僧的詢問,如實講訴菩薩的言語:

“這妖怪本是侍奉玉帝的捲簾大將,只因在天有罪,墮落此河,忘卻形象到處作怪。”

菩薩的言語透露出了,沙僧為何捨棄了自己的形象,轉胎為這流沙河中的水怪的原因。其實與那同樣被貶下凡間的豬八戒,無非是殊途同歸。

八戒因

“奪舍投胎,投在個母豬胎裡”

淪為一介豬精,而沙僧或許是因為身居高位的玉帝不允許侍從能夠擁有任何的己見,只能無條件的遵守命令貶入流沙河中。

這荒無人煙的境地讓他逐漸

迷失了人類的本性,轉而為妖

,開始吃食往來行人,與這噬人的沙河融為一體,成為了那兇惡的流沙精。

失去仙家身份,沙僧在流沙河中如何存活?真身原來是流沙精

沙僧迷失了人類的本性,轉而為妖

三、沙僧本無錯,奈何奴性深

作為一個墮落的神仙,沙僧的身上肩負著

濃厚的贖罪色彩

。他遵循佛道,捨棄了先前的妖魔形象,成為了一個細心、聽話、惟命是從的和尚。

他在取經過程中意志堅定,在遇到困難時,八戒曾想過回到高老莊逍遙自在,孫悟空也曾因為遭受唐僧的誤解多次回到花果山。

唐僧雖是取經人,其取經之心也未必堅定,常常在取經過程望月遙嘆家鄉美。唯有沙僧始終心無旁騖地堅守著一個念頭,那便是守護唐僧到往西天取經。

失去仙家身份,沙僧在流沙河中如何存活?真身原來是流沙精

守護唐僧到往西天取經

在《西遊記》第三十回中,沙僧在黃袍怪前的言語一掃往日的木訥,直言不諱,道明瞭大仁大義,這時候的沙僧深受佛教教化,其體現出來的仁慈寬厚儼然與佛教的

“慈悲為懷”

相吻合。

然書中除開描寫了沙僧的美德之外,亦對他性格中的缺陷進行了描寫。

儘管沙僧貴為天神,但所謂的“捲簾大將”實質上也不過是玉帝的侍臣罷了,僅僅是因為無意打碎玻璃盞就被貶下凡,這樣草率的行徑為何讓沙僧能夠甘心接受呢?

除此之外,當菩薩勸他跟隨玄奘取經時,沙僧不假思索地立馬同意,儼然忘卻了自己並未犯下什麼滔天惡果。而這些,皆是由沙僧的贖罪思想決定的。

失去仙家身份,沙僧在流沙河中如何存活?真身原來是流沙精

沙僧的贖罪思想

當紅孩兒把唐僧捉去,豬八戒提出散夥時,沙僧只是喃喃言道:

“我等感激蒙受菩薩的勸化,甘願守護唐僧上西方求經,以此來將功折罪。”

從這話看來,沙僧的贖罪思想已然深入骨髓,並嚴重影響了其西天取經的性格。

在這場旅途中,他默默無聞,專心挑擔,全然不似他少時那般

“萬國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從吾撞”

的豪情壯志。最終雖修成正果,但已然失去了人的生氣,只能嘆其一生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