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在上篇文章(每天聽人說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你真的瞭解它們嗎?)裡,我們從動力學角度和大家談了談穩態轉向問題、轉向特性的定義以及轉向特性與驅動形式之間的一些聯絡,但是這些都有個大前提:輪胎的側偏角不大!因為只有這時,輪胎的側偏力才與側偏角成正比。你一定好奇,如果不滿足這個關係呢?今天我們就從更一般的幾何學角度,再次審視我們的轉向特性問題。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兩種不同的轉向工況

為了後續的討論方便,我們先要區分兩種不同的轉向操作:低速轉向和高速轉向。它們可能有很多其它的別名,但是區分的標準非常簡單:是否能夠忽略離心力作用!繼續借用上集的腳踏車模型來說明問題。

A)低速轉向

如果車輛作轉向運動時的速度很低,那麼我們可以近似認為沒有離心力的作用,既然沒了離心力,那麼輪胎就不會產生側偏,也就沒有側偏力,這樣輪胎狀態也就和直線行駛沒啥區別了。那麼車輛圓周運動的狀態應該是這樣的: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我們一般稱​Os為靜態轉向中心,​Rs是靜態轉向半徑。在實際中,前輪轉角​都是很小的,因此靜態轉向半徑​相比於軸距​來說大得多。轉向角、軸距和轉向半徑之間存在以下關係式: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上集裡面也說過,穩態轉向時的橫擺角速度​其實就是圓周運動的角速度,因此也很容易求出: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那麼這時的質心側偏角​呢?你能寫出來嗎(只需要一條輔助線即可)。

這裡多說一句,真實車輛有左右兩個前輪,它們的轉向角並不一樣,而是略有差異。一般是內輪略大,外側輪略小,這是為了保證在轉向過程中,內外輪的垂線能夠相交於靜態轉向中心點。實際中這是透過題型轉向機構來實現的。內外輪略有差異的這種配置方式,稱為阿克曼轉向。

B)高速轉向

當轉向速度提高時,離心力就不能再忽略不計了。前後輪胎也產生了側偏現象以提供與離心力平衡的側向力。於是轉向幾何關係如下所示: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強調一下幾個關鍵不同:

轉向中心發生了移動

角度關係也發生了變化

但是經過簡單的幾何分析,就不難寫出在高速轉向時,幾個引數的表示式。首先是新的轉彎半徑: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然後橫擺角速度為: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注意:這裡出現了前後輪的側偏角這兩個引數,轉向特性的奧秘就在於這兩個值,我們後面將圍繞它們做一些文章。

最後是質心側偏角,這個推導稍微麻煩一點,需要在轉向特性圖上做一條輔助線,在這裡我就不囉嗦了,直接把結論寫出來: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如果你想獲得全部的推導過程,請關注我即將推出的關於車輛動力學的技術專欄。在其中我將把這些在科普文章中不方便展開的內容,詳細的講給大家聽。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用幾何關係描述轉向特性

還是從最直觀的轉彎半徑的表示式入手。在高速轉向工況中,圓周半徑的表示式中多出了前後輪側偏角兩項,稍微整理一下,我們把側偏角寫到一起: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顯然,隨著前後側偏角相對大小的變化,兩者的差值也在正負之間變化。大家應該感到似曾相識,因為上篇中我們就折騰出了一個“穩定性因子”,它的正負對應著不同的轉向特性。那這裡的正負取值,莫非也能定義不同的轉向特性?咱們來看下:

如果前後輪側偏角之差為

,即前輪側偏角

大於

後輪,這時候回轉半徑大於前面的靜態回轉半徑,也就是說車輛的回轉半徑變大了,這是什麼特性,顯然就是

不足轉向

US

)嘛;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如果前後輪側偏角之差為

,即前輪側偏角

小於

後輪,這時候回轉半徑小於前面的靜態回轉半徑,也就是說車輛的回轉半徑變小了,這正是

過多轉向

OS

)的特徵;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最後如果前後輪側偏角相等,那麼就是

中性轉向

NS

),此時不論車速如何,車輛均能夠保證與靜態轉向相同的半徑。

你看,這又給了我們一個理解車輛穩態轉向特性的角度,而且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的話更加直觀一些。原來這個神秘的轉向特性,其實就是看前後輪誰的側偏角更大嘛。因為側偏角實際上反映了側偏力的強弱,如果側偏剛度基本恆定的話,那其實也就是看

前後輪誰分擔了更多的離心力

而已。前輪承擔的更多,那麼前輪側偏角就會更大,則車輛就偏向於不足轉向,如果後輪承擔的更多呢,那當然就是過多轉向咯。我們把這三種轉向特性對應的幾何關係同時繪製在下面這張圖上,就一目瞭然了。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可以看到,不論是何種轉向特性,只要是有離心力存在,前後輪就需要產生側偏角(側偏力)來平衡離心力。而只要存在側偏角,那麼根據幾何關係,車輛的轉向中心就不再是圖中靜態轉向中心Os了,而是會向車頭的方向移動。

再談轉向中心

剛剛所說的這個轉向中心的概念貌似有些抽象,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加深一下對它的理解。但這次我們只討論NS特性的車輛,原因嘛我後面會提到。

到目前為止我們知道,NS特性車輛的運動半徑並不會因為車速改變而改變,從幾何角度來理解的話,就是前後輪對半分擔了離心力,因而也產生了相同的側偏角。要注意的是,前後輪側偏角均會隨車輛速度而增加,且時刻保持相等(中性轉向的特點)。在圖上畫出來的話就是這個樣子: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顯然,從最初的低速轉向到高速轉向,我們清楚地看到,轉向中心從後輪中心移到了前輪中心的位置上(水平投影位置)。但有趣的是,轉向半徑完全沒有變化,都等於軸距除以轉向角, 這是因為前後輪任何時刻的側偏角均相等,而這正是中性轉向車輛的特徵。那它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別急,繼續跟我探索。在前圖的基礎上把質心側偏角和車身畫出來,如下圖: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怎麼樣,差別很明顯了吧。隨著車速提高,車輛的質心側偏角(即車輛質心的速度方向與車身縱軸線之間夾角)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軸線的一側移動到了另一側。這一點反應到車身姿態的話,我們發現:

隨著車速提高,車頭越來越指向了彎道的內側!

這一點,在你開車的時候仔細體會一下便會發現。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以上的分析都是基於NS特性車輛的,如果你駕駛的是一部有著過多轉向特性的車輛,那麼這種隨車速增加而指向彎道內側的趨勢會更加明顯!當然US車輛會好一點,但是速度超過了一定的限值,仍然也會發生這種情況。也就是說,這種特點與轉向特性無關,歸根結底它是由轉向的離心力而造成的。

轉向特性兩種定義的聯絡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從動力學角度描述了轉向特性,並定義了一個穩定性因子A,它與零的關係決定了車輛究竟是過多轉向還是不足轉向。而本文又從幾何角度定義了穩態轉向特性,那麼我們自然會想問,這兩種定義之間是一致的嗎?它們有什麼聯絡嗎?

回顧一下,上篇中我們得出的關於方向盤轉角與轉彎半徑的關係為: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而本文中,由(3)式,略加變換可以得出: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兩種表示式已經整理成相似的結構,進行比對,不難看出: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所以我們就此得到穩定性因子的另一種形式:

認為汽車轉彎很簡單?來了解下這背後的科學原理吧

很明顯,分子是前後輪側偏角之差,而分母​這一項(V^2/R)恰好描述了圓周運動的加速度,那麼兩者相除的意義就很明顯了:即

產生單位側向加速度所需的前後輪側偏角之差

,就是穩定性因子。再回想下我們在本文前面說過的,一輛車到底是不足還是過多轉向,就看它的前後輪誰分擔了更多的離心力嘛,離心力大,側偏角就大,是不是和這裡不謀而合了?因為離心力的大小就靠加速度這一項來體現的嘛!

結語

本文從幾何的角度與大家探討了車輛轉向的一些有趣的規律,再次提醒各位的是,這種幾何關係是普遍意義上的,不論輪胎側向力是否與側偏角成線性關係,它都是成立的,而上篇中動力學分析則是建立在側偏角較小的線性假設上的。希望透過上下兩篇文章,能為各位勾勒出一個更加全面和立體的關於車輛轉向特性的圖景。

如果你希望瞭解更多汽車背後的科學知識,請關注我以及我即將推出的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