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致璘與教字埡

□陳自文

民國年間,湖南省大庸縣西部有西教鄉,解放後改為教字埡鄉,1958年改名教字埡人民公社,不久又恢復教字鄉之名,今更名為教字埡鎮——萬變不離其宗,一個“教”字改不掉。世界上的地名太多了,而以“教”字給鄉鎮命名也許僅此一處。

命名人是清乾隆初年慈利縣貢生伍致璘,永定、慈利的古縣誌上均有記載。

清道光《永定縣誌》載:“教字埡,在教兒巖壁下,當溪正衝,石平,方丈許,歲貢伍致璘,大書‘教’字刻石上,他石多剝落,此跡獨存。”

清同治《續修永定縣誌》載:“教字埡在縣西十四都,乾隆間慈邑明經伍致璘授徒其地,大書‘教’字於石。”

清光緒《永定縣鄉土志》載:“教字石,在教字埡,慈利明經伍致璘字鐵峰,精《易》學、天文,授徒於此,因大書‘教’字於石,至今不 ,遂以名其地。”

清嘉慶《慈利縣誌》則曰:“伍致璘,學問贍博,著《正學一貫指蒙圖》、《士學說》,舉博學宏詞,任永順縣學訓。”

清同治《慈利縣誌·文苑》亦曰:“伍致璘,號鐵峰,學問贍博,舉博學宏詞,任永順縣訓導,著《正學一貫指蒙圖》、《士學說》。”

清同治《慈利縣誌·縣貢》補充道:“伍致璘,字如璋,乾隆五年(1740)貢,任永順縣訓導。”

綜上述,可判定:①西教鄉、教字埡是因伍致璘在溪邊一塊“方丈許”的平石上大書並鐫刻一個“教”字而得名。②伍致璘字如璋號鐵峰,是慈利縣人,曾在此辦學“授徒”,重視教育事業,方才大書一個“教”字於石。③伍致璘精《易》學、天文、學問贍博,舉博學宏詞,乾隆五年獲歲貢後,任永順縣訓導。④他有兩大著述:《正學一貫指蒙圖》和《士學說》。

有三點需說明:①他另寫有八闋“浪淘沙”詞,題為《茶庵八景》。其《正學一貫指蒙圖》已佚失,《士學說》載於清嘉慶《慈利縣誌》。②他系“明經”舉士。所謂明經,即明於經書也。唐制六科舉士:一秀才,二明經,三進士,四明法,五書,六算。以詩賦取者,謂之進士;以經義取者,謂之明經。清時謂貢生曰明經。③他在教字埡授徒大書“教”字的時間,當在他被薦舉為貢生之前,即乾隆一年至五年之間。

對於教字埡那塊刻有“教”字的大石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編纂《大庸縣誌》和各鄉鄉志時作過實地考察,記載如下:

“大庸教字埡河畔有教字石,清時刻,慈利明經伍致璘授徒於此,大書‘教’字,鐫刻於石,後遂以名其地。石寬4。2米,高3。5米,厚1。5米,字長1。55米,寬1。62米,離水面一米許。”

以教治國齊家,是我國儒家的傳統思想,孔子授徒周遊列國,孟母教子舉家三遷,都閃耀著“教”字的光輝。伍致璘在西教鄉授徒並題“教”字刻於石,給這方山水添加了靈氣,二百七十多年來“教”風文脈不斷,一度騰達輝煌。清光緒年間,出了工詩能文的儒士數十人,其中有楊敬亭,任永定縣崧梁書院院長。其子楊良翹,錄丁酉科拔貢,旋應京試,錄授知縣銜,先後任福建省寧洋、浦城兩縣知縣和漳州知府。還有六名秀才:楊濟川、熊小云、楊卓然、高筱恆、熊稽之、舒敬軒。一名女詩人:楊蔚英。民國年間,則有赴法留學的熊世麟,工程師熊世平以及熊世悌、覃伯才、覃婉玉、覃少英、李會友等一批縣內知名文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大庸二中設於教字埡,辦了二十餘年,為國家培育了大量人才,使教字埡一度成了大庸西部的文化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