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了,查出血小板減少,該怎麼辦?

在門診經常會遇到被產科醫生推介到血液科看病的孕婦,原因是她們的血小板減少。

大家都知道,血小板在人體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血小板減少,尤其是嚴重的血小板減少,意味著出血風險明顯增加,一般的出血,如面板出血(面板上的小的出血點叫紫癜,大片出血叫瘀斑)、牙齦出血多不會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害,但某些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肺出血,甚至是腦出血,將會危及生命。

懷孕了,查出血小板減少,該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血小板減少但不低於50×10^9/L,病人多無出血表現,如無嚴重創傷一般不會出現致命性的出血,也就是說相對是安全的。如血小板低於10-15×10^9/L,病人就會有自發的危及生命的出血風險,需要緊急治療,如這時還不清楚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可以給病人約輸血小板,監測血常規,以防止致命出血發生,待明確病因後,給予根本性治療。

造成成人血小板減少的病因多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就是由於免疫功能紊亂造成的血小板破壞,多發於青春期,尤其是女性,還有老年期以及身體有較劇烈變化時,如孕期和惴患腫瘤時,需要做骨髓檢查、抽血查ANA、ENA譜、抗磷脂抗體、抗β2糖蛋白抗體、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補體C3、各種腫瘤標記物等檢查,還需體檢、B超或CT,注意有無淋巴結肝脾腫大。如確診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需在血液科醫生指導下制定治療方案及確定治療時機。

其它造成血小板減少的病因還包括各種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近期有“感冒”、咽炎、發熱等表現,可以做白細胞分類,看有無淋巴細胞增高,有無異型淋巴細胞,檢測常見病毒的IgG和IgM,可以幫助明確診斷。另外不要忘記檢測幽門螺桿菌,這也是較常見的導致血小板減少的感染因素。 還有就是藥物也可造成血小板減少,常見的藥物包括抗生素、止疼藥、退燒藥、某些胃藥、抗精神疾病藥物等,可以根據病人的用藥情況做出明確判別。

懷孕了,查出血小板減少,該怎麼辦?

孕婦是一個特殊群體,血小板減少,尤其是嚴重血小板減少將對母嬰都是很大的威脅,而孕期用藥和檢查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對於孕婦血小板減少的病因檢查,上述抽血各項檢查自然可以進行,如各項檢查沒有查到相應病因,是否要做骨髓檢查?其實,骨髓檢查(就是骨穿)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恐怖,相對與其它穿刺檢查還是很安全的,無需住院,門診就可以進行,只要不是對局麻藥物過敏,懷孕並非是骨髓穿刺的絕對禁忌症。但考慮到多數病人對骨穿有恐懼感,會緊張焦慮,再有就是孕中晚期腹部明顯膨大,骨穿操作起來不太方便。因此,一般情況下可以先不給孕婦做骨穿,當病人的血小板明顯降低時,如低於30×10^9/L,可以給她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也就是給病人做診斷性治療,絕大多數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病人輸注丙球3-5天后,血小板會明顯升高,甚至升至正常,這樣不僅能夠升高血小板,減少出血風險,還能幫助我們明確診斷血小板減少病因。

懷孕了,查出血小板減少,該怎麼辦?

其實,血小板減少對於孕婦最大的考驗是在分娩時,因為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都會伴隨明顯的創傷,而血小板減少時大出血風險明顯增加,這時應該怎麼辦?首先來講,對於血小板減少的孕婦,剖宮產應該比順產容易控制出血,所以,一般都會選擇剖宮產;再者就是孕晚期孕婦可以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不僅可以提高血小板,還能促進胎兒肺成熟,具體什麼時間使用激素以及激素的用量需要在有經驗的產科醫生指導下應用;還有就是在生產前備一到兩單位血小板,可根據病人情況採取術前和/或術中輸注血小板,以確保萬無一失。

好啦,有關孕婦合併血小板減少的診治就給大家說到這裡。大家如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我們的頭條號《全能醫師健康服務》後私信我們,我們會給大家進行答疑解惑,如您認可我們的服務,敬請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