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真正的馭人高手,懂得利用別人的長處,規避別人的短處

鬼谷子:真正的馭人高手,懂得利用別人的長處,規避別人的短處

你說一個人的德行,真的可以彌補能力上的不足嗎?

相信大家都聽過“用人先用德”之類的話,尤其是很多老闆喜歡掛在嘴邊的“寧用無能的庸才,也不用有才的小人”。

聽起來,真的很有道理。

反正,周顯王是挺認同的。

說了您忍住別笑,蘇秦其實有深深的愛家愛國情懷,這話說起來彷彿貽笑大方,其實《史記》裡確有記載,蘇秦成功前,被家人親戚百般嘲笑,萬般鄙視。但是他成功後,居然以德報怨,把家人親戚邀請到一起,然後“散千金以賜宗族朋友”。

居然把錢分給了親戚朋友。然後說一句非常扎心的話“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啥意思?

人啊,一有錢了,親戚朋友就開始仰望了。一沒錢了,親戚朋友就開始鄙視了。又風輕雲淡的說了一句:

人之常情。言外之意是,我原諒你們曾經對我的指指點點了。

從某個層面上講,蘇秦對親戚朋友,確實沒得說。這是不是跟你一貫認識的那個絕情絕義,人品極差的蘇秦有所不同呢?

人性是複雜的,會有光明的一面,也會有灰暗的另一面。有時候,真的很難分清誰是好人,誰又是壞人。

至於蘇秦超強的合縱聯盟的業務能力,實在是天下無敵。然而,周天子就這麼以“品行不端”為由,捨棄了蘇秦。

你說是蘇秦的損失,還是周顯王的損失呢?

經常會有朋友問:蘇秦是哪國人?

他家是洛陽的,可能是個商人家庭。彼時東周的都城就在洛陽,所以蘇秦是“周人”。想當年,蘇秦悟出揣摩術以後,第一想到的其實是報效祖國,他去周顯王那找工作。

結果被拒了,理由也很奇葩: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弗信。啥意思呢?

周天子以及幕僚們覺得蘇秦人品不行,注意,是人品行,而不是能力不行,硬是把蘇秦給拒之門外。

這麼說起來的話,東周被滅實在是有道理的啊。連後來的曹操都知道“唯才是舉”的道理,周天子居然不知道。

不能說拒絕了蘇秦,周天子失去了最後翻盤的機會。但是我們可以說,確實是件不明智且很可惜的事情。

有句話咋說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鬼谷子:真正的馭人高手,懂得利用別人的長處,規避別人的短處

關於人才,司馬光做了個歸納,用道德和能力兩個標準將不同的人歸類,阿信做了個總結:

德才兼備,是聖人。無德無才,是庸人。

有德無才,是君子。有才無德,是小人。

很顯然,司馬光也認為品德和才華是兩回事,品德好,並不意味著能力強。所以,司馬遷的用人觀是什麼呢?

我們請另一個不太會用人的諸葛亮回答,他的答案很簡單:“親君子,遠小人”。

換言之,就是用品德好的,不用能力強的。恕我直言,我不下十次聽見很多老闆親口說這句話。司馬光深以為然,而且他的邏輯很簡單:

笨人能力有限,幹不了什麼壞事。小人能力太強,讓人防不勝防。

這話是有道理的,轉譯過來就是,用平庸的愚人,不用有才華的小人。

一個人知道自己作惡,遠比一個不知道自己作惡的人強。

也就是說,一個人知道自己是在做壞事,或許他是貪婪且自私的,但是他心裡是明白的,愚人則不同。

他們整天昏頭昏腦,幹啥啥不行,人品第一名。或許他們啥也不懂,卻很擅長以道德的名義做事。

這種人才是最可怕的,幹了混賬事情,卻不知道自己是個混蛋。沒啥能力,卻以人品說事。

其實,誰是君子,誰是小人,這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

柏楊提出了另一個觀點,在用人之前,用人者當真知道誰是君子,誰是小人嗎?肯定是不知道的,否則肯定就不會用。

就比如,你要做一單生意,不管看起來多賺錢,最終結果也需要事後核算才知道是否賺錢的。換言之,你已經知道這單生意是虧本的,不賺錢的,你肯定是不會做的。

一個人的人品好壞往往是事後才知道的,這就使得“用人先看德”變成了一句空話。恕我直言,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是品貌端正的君子,別人都是道德敗壞的小人。

所以,君子和小人不應該是主觀判斷。做企業的人也應該明白,君子和小人都是需要約束的,而約束二者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制度。

鬼谷子:真正的馭人高手,懂得利用別人的長處,規避別人的短處

所以,企業用人到底用君子,還是小人?

從某個層面上講,讓有道德潔癖的君子做君子該做的事情,諸如勞模,榜樣。讓有才華的小人做小人擅長的事情,諸如公關,競爭,各司其職,各行其道其實挺好的。

對此,鬼谷子曾經風輕雲淡的說了四個字“無為以牧之”,生怕我們聽不懂,他又說“智者不用其所短”,品德差是短處,能力差也是短處。所以真正的智者懂得用別人的長處,不用別人的短處。

某個層面上講,品德是才能,能力也是才華,每個人的才華是不同的。二者應該並重,而非厚此薄彼,要麼薄了德行,要麼薄了才華。所以真正會用人的人應該懂得:

用人所長,天下無不用之人;

用人所短,天下無可用之人。

用人所長,必容人之所短。

本文由鬼穀道、鬼谷子智囊團創始人

鬼谷信

原創出品,更多精彩內容可私信回覆“鬼谷秘籍”,贈送您道藏鬼谷子智慧內參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