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帝王心思:是否出身越低,越不能與屬下共享富貴?

明太祖朱元璋在歷朝的開國皇帝中,可以說非常特殊,他的出身非常的低微,是真正從最底層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一位開國皇帝。

幼時底層的遭遇,遭遇大旱瘟疫,曾出家為僧,在飢餓和死亡線上掙扎的經歷給年幼的朱元璋記憶裡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正是如此,他在登上帝位,一躍成為萬人之上的主宰者時,更容易同情那些民間的窮苦百姓,而對官吏的態度近乎仇視。

明太祖朱元璋的帝王心思:是否出身越低,越不能與屬下共享富貴?

在人們的印象裡,明太祖朱元璋和漢高祖劉邦對待功臣都是“狡兔死,走狗烹”的最好案例,但實際上,劉邦對待功臣,已經非常仁慈。在劉邦登基後分封的一百三十七位列侯中,只有兩個人被劉邦所殺,分別是陽夏侯陳豨和淮陰侯韓信。英布、陳豨等是先後起兵反叛,怪不得劉邦清算。

遍觀朱元璋在後期對功臣的嚴酷清算,人們不禁要問:是否貧寒的出身影響了他的思想,才讓他越發不能容忍權力受到威脅?

建國之初,朱元璋急於求治,而在百廢待興之時迅速恢復生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並不容易,故而朱元璋大體上演習了元朝的政治制度,在中書省下設左右丞相,第一功臣徐達為左丞相,總攬軍政大權,李善長為右丞相,負責內政要務。但是長期以來相權和皇權之間存在著越來越深的矛盾,有鑑於前朝歷史,朱元璋一直希望獨攬軍政大權,找機會虛弱相權,終於透過胡惟庸等案達到了目的。即使有人還想達到近似於相權的權力,洪武時期恐怖的政治氛圍也使得他望而卻步。

朱元璋給人的最大印象莫過於好殺人,而且有些人並非是非殺不可,是毫無理由、一時怒起的。在建國後,朱元璋的殺人行動就更加無法遏制,即使是他的皇后馬秀英,也只能盡力保全一些朝中老臣。

而他的行動主要是配合其反腐行動,其次就是剷除皇權上對他最有威脅的人。

他親自頒佈《大誥》,用最直白的話推廣出去,讓平民百姓也瞭解他的刑法,掀起了中國古代最冷酷、最嚴厲的懲貪運動。對於生活在底層的窮苦老百姓,有著和他們一樣在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底層掙扎的經歷的太祖皇帝,寄予他們最深切的同情。他明確的告訴老百姓,路上看到哪個官員貪贓枉法,可以把他揪下馬來,直接扭送官府治罪。尋常官吏日子過得還不如平頭百姓舒心。

明太祖朱元璋的帝王心思:是否出身越低,越不能與屬下共享富貴?

為了肅清吏治,懲治貪官,朱元璋制定了最嚴厲的律法:貪汙超過10兩銀子,就可以治罪,貪汙超過60兩銀子,殺!這60兩銀子是個什麼概念呢?據記載,當時一般的正六品的官,一年的俸祿也就是這個數。這樣可憐的待遇,無怪乎後世要猜測,朱元璋可能存心要虐待官吏。整個大明朝放眼望去,只有後來海瑞可以靠著這點俸祿頑強的活下去。也不難解釋,為什麼後來明清的政府,都默許了官員搞出一點“養廉銀子”,朝廷的賑災、軍餉,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內耗,到那時就沒人肯追究了。

嚴酷的刑法並沒有完全嚇倒貪官們,不但朱元璋在世時,貪汙腐敗像割不完的雜草,春風吹又生,在其去世之後,更是死灰復燃般,再也擋不住勢頭。在後來,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貪汙最嚴重的朝代。

除了殺以外,還需要給那些貪官以震懾力。故而朱元璋也發明了一系列酷刑,其中最有名要數剝皮實草。就是在處死貪官後,把貪官的皮剝下來,然後在皮內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並掛於公座之旁,供眾人參觀。然而他不太理解為什麼自己的手段如此嚴厲,為什麼貪汙現象還是層出不窮。在位的31年間,朱元璋殺了足足有15萬貪官。以至於後來出現了一個很神奇的現象:

官員不夠用了!

明太祖朱元璋的帝王心思:是否出身越低,越不能與屬下共享富貴?

由於大小貪官前赴後繼,殺掉貪官的空位子沒能及時補上,有的時候不得不一個地方官員兼任其他周邊縣的父母官。後來這樣也不能滿足需求,因為兼任的官員也貪汙了。不得不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帶罪上堂。父母官大人身帶重枷,腳鎖鐐銬,上堂審理官司,和犯人同臺對跪,審官司的時候去掉枷鎖,審完官司帶上枷繼續回牢裡過夜。

朱元璋的反腐行動在嚴厲的政治氛圍下,畢竟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效,使得洪武年間成為明朝吏治最清明的時期,文武百官人人自危,每天辦完差事回到家中,便會和妻兒慶祝一番,以為又活過一日。這股壓力壓的越狠,在反彈時候如彈簧般彈起的更高。在朱元璋去世後,貪官們又像“雨後春筍”般浮現出來,新任的建文皇帝仁慈寬容,他們終於呼吸到了寬鬆柔和的氣息。

朱元璋殺人除了為了反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政治鬥爭。

朱元璋無時無刻不在提防著那些有可能功高蓋主的開國功臣。為此,朱元璋搞了兩次大的動作。即胡惟庸案和藍玉案。這兩次總共清洗了兩三萬人,其中很多稍有關係、甚至只有一面之緣的路人也無辜受戮。

明太祖朱元璋的帝王心思:是否出身越低,越不能與屬下共享富貴?

但是朱元璋如此雷霆行動,他也有自己的親疏好惡。他殺人也是分關係的,這並不是說功勳卓著就能倖免於難,而是情感上更傾向於最早期的那批人。

這一批人,是朱元璋在濠洲時期一起打拼的嫡系,資歷老,私交好,如湯和、常遇春等。當時朱元璋從郭子興帳下的一介十夫長成長為獨自拉起一支隊伍的豪帥,離不開這些兄弟的幫襯,朱元璋其實是記在心裡的。

另一些人,屬於在朱元璋佔領集慶後,諸路義軍順勢歸降的派系。這些人封賞很多,功勞很大,但在朱元璋的心裡感情比較疏遠。比如渡江時歸降的廖永忠,帶領了一支實力強勁的巢湖水軍,後來在洪武八年被殺。

明太祖朱元璋的帝王心思:是否出身越低,越不能與屬下共享富貴?

朱元璋第一個賜死的功臣廖永忠

所以說,朱元璋殺人的背後,其實也玩弄了一些心思。他依然扶持、提拔了屬於自己嫡系的那批勳貴元勳。否則,他對官吏如此心狠,又如何得到這些能臣幹吏的支援?如何取得士大夫的信賴?

嘗試拿明太祖和唐宗宋祖這些皇帝比較,後者對待功臣,可謂開明的多。曾同為朝中官員,反而更能懂得下屬們利益均分的心思。那麼,是否低微的出身,是朱元璋猜忌刻薄人格形成的催化劑,讓他走上了這條道路呢?

和其他帝王相比,朱元璋的人格魅力不足,也沒有充足的自信。他從最底層摸爬滾打走上巔峰,得到很多比他聰慧機警的名士的輔佐,如劉伯溫、李善長。事實上,他從來沒有真正的信任過他們,也害怕自己和自己的後代無法駕馭這些功臣。他不像唐太宗,可以靠恩德威望、文治武功能讓這些功臣們心悅誠服。一旦有人不服,他決不允許歷盡艱辛爬到的皇帝寶座被人搶去,也只能透過殺戮來消滅異己。

同時,他的出身也帶給他擺脫不掉的小農思想。權力是必須牢牢抓在手裡的,為此一切旁系都要為朱家的江山讓位。朱元璋設立了嚴酷的錦衣衛來監視百官,並廢除丞相,親自管理六部。當時還沒有內閣,皇帝理政非常的辛苦。與之相反的是,朱元璋對待自家子孫,是真的好,留給太子朱標非常大的權力,只是天不假壽,朱標38歲時就英年早逝。

明太祖朱元璋的帝王心思:是否出身越低,越不能與屬下共享富貴?

朱標

令他想不到的事,這些功臣沒有給他和他的子孫帶來威脅,真正帶來威脅的卻是自己的家人。他的四兒子朱棣在他去世四年後就奪取了孫子朱允炆的皇位,那時候卻再沒有能征慣戰的大將來保衛建文朝廷,這一切是如此的諷刺,卻又是這樣合情合理。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七十一歲的朱元璋病逝。他的一生雖然殺伐甚重,但其從一介貧農到登上最巔峰的寶座,所在位三十一年間廓清宇內,肅清北元,厲行節儉,勤政愛民,所立規章制度,規劃周詳,也為後世清代所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