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天涯淪落人”——千年前的偶遇,是萬千不幸者的共同知音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沒有多少人的人生會永遠一帆風順。不幸,是人生路上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一道風景,但卻總會在不經意間撲面而來。

有的人因為世事變遷而不幸,所以《詩經》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淒涼;有的人因為正直無私而不幸,所以《離騷》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的悲苦;有的人因為命運無常而不幸,所以《古詩十九首》有“晨風懷苦心,蟋蟀傷侷促。盪滌放情志,何為自結束!”的無奈;有的人因為天各一方而不幸,所以杜甫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離愁;有的人因為有志難舒而不幸,所以陳子昂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孤獨。

幸運的人生千姿百態,不幸的人生同樣形形色色。不幸帶給我們悲痛,而比悲痛更讓我們壓抑和難熬的,就是沒有人理解,沒有人同情,沒有人幫助的孤獨和寂寞。之所以沒有人理解,是因為當你人生失意時,別人或許正春風得意。因此,只有同樣不幸的人,才會“同病相憐”,才會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惺惺相惜。

不過,好在我們的不幸,早被千年以前的偉大詩人白居易道出。潯陽江頭的兩個失意人,在一場看似有緣的偶遇中,將各自的不幸融在一起,昇華成一種萬千不幸者的共同知音,讓我們在訴盡孤苦中獲得平撫,獲得解脫,進而獲得新生。

“同是天涯淪落人”——千年前的偶遇,是萬千不幸者的共同知音

一、滿腹才學,造就半生暢達

說起唐朝,除了詩歌,還是詩歌;除了詩人,還是詩人。

當盛唐的熱烈,因為安史之亂而走向消沉時,兩顆詩壇的巨星——李白和杜甫,也在亂世烽煙中帶著對盛唐的愛和憐惜黯然離世,於是,詩國的絢麗多姿,似乎一下子斷崖般變得單調而寂冷,好在短暫的青黃不接之後,上天把白居易賞賜給了唐朝。從此,雖然唐王朝再也沒有重新振作,但唐詩的風采,卻仍然傳了很久,很久。

與各領風騷的無數巨星們相比,白居易算不上天才,但絕對是唐朝最勤奮的詩人。兒時書香門第的白居易,完全是一個自強不息的“學霸”。對讀書的狂熱,竟到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致於口舌生瘡,手肘成胝”的地步。蒼天不負有心人。這種近乎頭懸樑、錘刺骨的苦學,讓白居易在小小年紀,就有了同齡人難以企及的厚實學養。

但是,中國古代最不乏苦學者,也不乏因為苦學而迂腐呆板,身老明經,雖文采秀麗而胸無一策者。

幸好白居易沒有成為這樣的人,他不僅學問好,而且志向高遠,又多愁善感,具備成為一個心懷天下的優秀詩人的基礎。

“同是天涯淪落人”——千年前的偶遇,是萬千不幸者的共同知音

少年白居易,才學滿腹,多愁善感

早在盛唐時,縱然你有才,要在長安城混出個名堂,也需要別人幫你引薦,更別說沉悶的中唐了。所以,十八歲的白居易一到長安,便急著找名士引薦。老實說,顧況在白居易跟前,都不值一提,更別說與盛唐巨星們可比了。但或許是中唐的確是才人匱乏吧,自命清高的顧況,剛開始著實瞧不起恭恭敬敬的白居易。

他一句“長安米貴,居大不易”的調侃,讓白居易難堪不已,但事實證明,金子的光芒只要露出來,肯定會讓人驚豔。當不卑不亢的白居易把一堆詩卷送到顧況面前讓他“指教”時,顧況越來越吃驚,在讀到《賦的古原草送別》時,他的臉色變了,態度也變了,跟著話也變了——“好詩!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麼難的!”

從此,白居易在長安不僅居得容易,而且慕名而來者拜訪不斷,吃不完的宴席,喝不完的美酒。人氣有了,接下來便是遊學,徐州、襄州、蘇州、杭州等,整整十年的時間,真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十年看盡天下花”。

“同是天涯淪落人”——千年前的偶遇,是萬千不幸者的共同知音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人生如果這樣快活和如意下去,又何來不幸?

二、一腔忠貞,換來人生悲歌

像許多有志文人一樣,白居易人在江湖,心在社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是他嚮往的正道。於是,十年後他再次來到長安,做學霸時的辛苦沒有白費,他一舉考中進士,被授予校書郎。

三十而立的白居易,雖也知道這只不過是個閒差,但有總比沒有好,起碼這裡是長安,是最接近天子的地方,最有可能實現抱負的地方,所以他不覺卑微,仍然認認真真幹了五年。五年後,或許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吧,他又被授予左拾遺。聽起來官大了——相當於現在的監察部部長。

但這在那時,是個好聽不好乾的工作——專門挑皇帝和大臣的毛病。挑皇帝的毛病就要觸逆鱗,對膽量和能力都是極大的考驗;挑大臣的毛病就要結怨與眾人,弄不好肯定成為眾矢之的。左右都為難!

但白居易是詩人,是志士,不是權謀之人。他一個勁兒地上書、勸諫,用自己的正直、單純和善良,頭也不回地對抗著皇權、陰謀和狠毒。

終於,皇帝忍不住了,對大臣李絳說了這樣一句話:“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忠言逆耳,皇帝不領你的情,權臣們自然也更不會欣賞你的忠貞。

從這方面說,白居易對得起天地良心,對得起這個官位,對得起志向和學問,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人。但正因為追求堂堂正正,白居易最終沒有對得起自己。

元和六年,對白居易來說,是慘不忍睹的一年。這一年母親去世,白居易回家丁憂,正所謂福不雙降,禍不單行,屋漏偏逢連夜雨,丁憂期間,愛女又去世。無情的打擊,重重地砸在這個接近中年的男人身上。

用我們現在人的標準來看,白居易或許是一個只顧工作不顧家的工作狂,但也只有這樣的“工作狂”,還在為漸漸病重的大唐操勞不已。面對有志難舒的不如意和家庭變故的雙重打擊,白居易心裡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終於丁憂期滿了,接下來該是用時光撫平傷口的時候吧,看似的確這樣,朝廷左贊善大夫,專門陪太子讀書。這是一個無數人擠破頭想要攀的高枝。

“同是天涯淪落人”——千年前的偶遇,是萬千不幸者的共同知音

然而,白居易還是白居易,江山易改,忠貞難移。所以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讓白居易從此一落千丈。

事情是這樣的: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身亡。武元衡是正人君子,因為反對藩鎮割據才被奸人所害。白居易自然看不過,便站出來上表皇帝請求緝拿兇手讓武元衡得以瞑目。但此時的朝廷,早已被小人們把持,白居易的主張,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便立馬抱成一團誣陷白居易和武元衡結黨。皇帝本來就對白居易有意見,小報告多了,自然憤怒不已,大筆一揮,貶白居易為江州司馬。

白居易的經歷,像極了屈原和司馬遷,以及無數因為正直而獲罪的人。

有什麼辦法呢?要麼活著,要麼死去。屈原看透了楚國,最後跳了汨羅江。但司馬遷受了宮刑,

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

他用極度的忍耐,極度的孤獨,成就了非凡的事業。

白居易也選擇活了下來,便帶著孤獨和悲憤上路。離開長安時,送別他的,只有考進士時認識的好友元稹。

自此一別,好友天各一涯,再難相逢,那熟悉而陌生的長安,從此或許也只不過是魂牽夢繞的故鄉!

元稹送了一程又一程,但千里搭涼棚,沒有不散的宴席。元稹忍著淚、含著痛,寫下《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同是天涯淪落人”——千年前的偶遇,是萬千不幸者的共同知音

三、淪落天涯,偶遇傾訴之人

白居易終於帶著好友的祝福和無奈來到了江州,在小城裡過著謫居生活。

像後來柳宗元到了永州,蘇軾到了黃州一樣,過去的人生,對他們或許是一場夢,夢裡曾豪情萬丈,相信自己不負蒼天,蒼天定不負自己。但夢醒後,是無盡的悲痛、淒涼、悔恨,悔恨後又是祈盼,祈盼後又是絕望,絕望後又是希望。

佛說:生老病死皆是苦,而苦的根源,在於有慾望。白居易不能完全消滅自己的慾望——報國安民的理想,做正人君子的操守。只能在埋頭寫詩中暫時忘卻煩悶,給心靈一個呼吸的視窗。但縱然達觀如蘇軾,也有“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孤獨,白居易又怎能完全跳出這份不幸呢?

他壓抑的性情,太需要有個人傾聽,有個人理解,有個人憐惜了。或者是讓他傾聽別人的不幸,也是對自己不幸的一種消解。

機會來了!

黃葉紛飛的秋日,南行的群雁更增添了秋日的悲涼。在這樣淒冷的季節裡,白居易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

月夜,友人將要離去的船裡傳來聲聲琵琶的彈奏。白居易循聲而去,見到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

或許是好久沒聽過這樣美妙的音樂,或許這琴聲是那樣的符合白居易當時的心境,他便讓琵琶女重彈一曲。琵琶女爽快地答應了,就像她遇到了知音一樣。

“同是天涯淪落人”——千年前的偶遇,是萬千不幸者的共同知音

於是,《霓裳羽衣曲》出來了,《六么》出來了。琴聲時而如暴風驟雨,時而如竊竊私語,時而流暢婉轉,時而凝結中斷。而凝結中斷的時候,卻透出無盡的憂怨愁苦。正當白居易陶醉於這種愁怨時,琴聲卻似刀槍嘶鳴,布帛撕裂,戛然而止。

原以為彈者是一位美麗的妙齡女子,最後卻是一位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的確,就像白居易原來沒有想到自己會有如此的不幸一樣,現在她也想不到琵琶女的相貌會如此令人不可思議。

在命運的鐵掌面前,誰又能一輩子過得順風順水呢?白居易是如此,琵琶女也是如此。

白居易終於瞭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她曾和自己一樣,紅遍京城,多少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因想一睹她彈琵琶的風姿而踏破門檻。但她又高潔如蓮——只賣藝不賣身;孤傲如梅——從不知寂寞為何物。

但韶華易逝,青春易老,二十年後,她成了殘花敗柳,愛他的人離她而去,繼續追求年輕貌美的女子;粉絲們曲終人散,繼續為新的偶像而狂歡。

歲月真無情,衰老了紅顏,淡薄了人情。不得已,她遠走他鄉,來到江州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在商人眼中,她或許只是用錢買來的生育工具。

正所謂“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但是,那重情重義的弄潮兒,又在哪裡呢?

“同是天涯淪落人”——千年前的偶遇,是萬千不幸者的共同知音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她的經歷,和白居易何其相似,曾今一樣的大紅大紫,曾今一樣的心高氣傲,曾今一樣的冰清玉潔。而今,同樣流落天涯,孤苦寂寞。

她遇到了真正願意聽她、懂她人生的人,白居易也遇到了可以釋放他孤苦寂寞和滿心不甘的人。

不一樣的遭遇,同樣的不幸在充滿離愁別苦的琵琶聲中碰撞,交融,共鳴,昇華,成為兩個不幸者共同的傾訴。這種傾訴,經過白居易健筆一寫,便成了文學史上的一篇不朽之作——《琵琶行》。

之所以不朽,不僅因為兩顆同樣美好的心靈在最適合的時間裡來了一次最傷感的偶遇,而且因為這種偶遇和相知,也讓無數遭遇不幸的人,明白這份孤苦並不只降臨在自己身上,每個在追求之路上奔跑的人,都有理想幻滅的無奈和辛酸。

四、不朽之作, 終成知音之歌

這份不朽不僅將芸芸眾生的不幸激盪,也將古往今來無數賢者的不幸遭遇勾連。

由此,我們想到了李白的“驊騮拳局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韓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辛棄疾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元好問的“四壁秋蟲夜雨,更一點、殘燈斜照。清鏡曉,白髮又添多少。”;曹雪芹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同是天涯淪落人”——千年前的偶遇,是萬千不幸者的共同知音

黃金萬兩容易得,知己一個卻難求。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正因為知己難求,所以才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不朽美談,才有嵇康刑場“廣陵散絕”的千古悲歌。

在你不幸的時候,有人懂你,陪你共消愁苦,人生就不會荒涼一片,在沒有人懂你、陪你的時候,就讓我們放飛思緒,傾聽千年以前的那場偶遇,傾聽無數賢者面對不幸的傾訴,那麼,我們縱然不幸,但並不孤獨,在與無數賢者的隔空對話中,我們明白我們的不幸,原來也是因為執著,因為付出,因對得起蒼天而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