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談魯迅先生:很能暴露中國人性格中的陰暗面和劣根性

魯迅先生去世時,張愛玲還只是箇中學生,是為後輩。同為民國時期名氣和影響力都非常大的知名作家,張愛玲是怎樣評價魯迅先生的,也是讓人有點好奇。雖然我們幾乎看不到張愛玲在自己文章中對魯迅先生直接的評論,但在她的散文中,有對魯迅先生的譯著《死魂靈》的引用。

張愛玲談魯迅先生:很能暴露中國人性格中的陰暗面和劣根性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美國期間,張愛玲曾將自己的小說《秧歌》寄給胡適,並寫信說:“我希望您肯看一遍《秧歌》。假使您認為稍稍有一點接近‘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那我就太高興了。”這“平淡而近自然”就是魯迅先生給《海上花列傳》所下的評語。

張愛玲談魯迅先生:很能暴露中國人性格中的陰暗面和劣根性

上世紀四十年代曾經在上海紅極一時的張愛玲,五十年代去了美國後,面對全新的環境,她為了作品能在美國開啟局面是頗費了一些功夫的。由於胡適在美國呆得時間比較長,各方面關係比較深厚,在那種情況下若能得到胡適的指導,想必張愛玲也是求之不得的。因此她在致胡適的書信裡,極為看重他對自己作品的評價。

1973年6月,張愛玲在美國難得地接受了臺灣編輯水晶的訪談,那次談話持續了長達七個小時,其中有談到魯迅。張愛玲說魯迅“很能暴露中國人性格中的陰暗面和劣根性,這一傳統等到魯迅一死,突告中斷,很是可惜。因為後來的中國作家,在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旗幟下,走的都是‘文過飾非’的路子,只說好的,不說壞的,實在可惜。”

張愛玲談魯迅先生:很能暴露中國人性格中的陰暗面和劣根性

雖然張愛玲並未和魯迅有過直接的交集,可是與張愛玲有過婚姻關係的胡蘭成在自己的文章中是經常提及魯迅先生的。胡蘭成1925年在杭州蕙蘭中學讀書時,和他的同學都是熱血的五四青年,都很仰慕魯迅先生。胡蘭成還在1933年的春天,寄了一冊《西江上》給魯迅,魯迅在日記本上也有記過一筆,“得胡蘭成自南寧寄贈之《西江上》一本”。

胡蘭成曾遺憾在魯迅生前未有過一面之緣,在魯迅先生去世後,胡蘭成還帶著仰慕的心情去拜訪了許廣平。總之,胡蘭成對魯迅的作品是讀得挺深的,就連張愛玲也說他“文筆學魯迅學的非常像”。而胡蘭成在與張愛玲交往期間,想必他們是沒少談論魯迅的。

張愛玲談魯迅先生:很能暴露中國人性格中的陰暗面和劣根性

只是,張愛玲對於時代和政治都是疏遠的態度,她說自己只是個“拘拘束束的小資產階級”而已。但在對人性的揭露方面,張愛玲的深刻在某種程度上與魯迅是有一比,而胡蘭成曾評價張愛玲在這方面對於魯迅有承繼關係。

魯迅先生因為去世的早,而張愛玲去了美國之後,因為離開了中國的文化氛圍,她的作品似乎也失去了根基,雖然能熟練運用英文寫作,只是對於美國讀者而言,要理解她作品中顯著的中國特色,總還是有些隔膜的。

張愛玲談魯迅先生:很能暴露中國人性格中的陰暗面和劣根性

胡蘭成曾寫過一篇文章《周作人與魯迅》,他說周作人與魯迅是一個人的兩面,雖然兩人在文字和人生觀點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相對於魯迅的憤怒與悲哀,周作人則過於莊嚴了。魯迅是生活於人間,周作人是尋味人間,兩人的格局與境界是相差很遠的。

在這一點上,相比於魯迅,張愛玲也是明顯不大看得上週作人的。她在1988年寫的雜文《談吃與畫餅充飢》一文中,嘲諷周作人寫散文總喜歡談吃,但來來去去就是紹興那幾樣節儉清淡的菜,那樣不厭其煩地炒冷飯不免使人感到厭倦。

張愛玲談魯迅先生:很能暴露中國人性格中的陰暗面和劣根性

因此,起碼在格局方面,張愛玲和胡蘭成都是仰魯迅而抑周作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