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錯”對嗎?

一個老掉牙的故事。爺孫倆牽著一頭驢走著,迎面碰見一群人對其指指點點:“有驢不騎,傻了!”倆人聽了覺得有道理,爺爺便讓孫子騎上,自己牽著。遇見幾個老人,呵斥孫子道:“年紀輕輕的,自己倒會享受!一點兒不孝順老人!”孫子很慚愧地下來,換爺爺騎上。走著走著遇見一群婦女,婦女們都道:“一把年紀了,大模大樣騎著驢,可憐這孩子還要給他牽著。”爺爺很羞愧,倆人商量了一下,決定都騎上。結果路上被動物保護主義者訓斥了一番:“你們太狠心了!這麼一頭小驢竟然騎了倆人?這是要驢命啊!”爺倆不好意思地從驢背上下來,又是一番商量:有驢不騎牽著,傻;孫騎爺不騎,不尊老;爺騎孫不騎,不愛幼;倆人都騎,不愛護驢。乾脆抬著吧!結果人們就看到了一幅奇景。

其實,換個角度看,這倆人的每一行為也都是對的。有驢不騎,鍛鍊了身體又愛護了驢嘛;爺騎,尊老;孫騎,愛幼;爺孫同騎,既尊老又愛幼;倆人抬著,既鍛鍊身體又娛樂了群眾,也挺好的。

李四說,評判對錯首先要有標準。張三有張三的標準,李四有李四的標準,張三的標準並不比李四的標準高明或高階。如果社會的大多數人持相同或相近的標準,通常就是社會意義上的對了,你看,人數多就對。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堅持自己的標準,結果是另類或孤立。如果你選擇以大眾的標準為標準,安全感是有了,但你背棄了自己的內心,失去了自我。就看你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