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的得與失:全面總結回顧12強賽

中國足球的得與失:全面總結回顧12強賽

昨夜,奇蹟並沒有降臨,中國隊儘管取勝,但仍止步,世界盃夢破碎。一時間有人嘆息,有人無奈,有人不甘心,也有人憤怒辱罵。但塵埃落定之後,我們不能就此結束,不能一次次的犯同樣的錯誤,必須認真總結,才能有所進步。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整個12強賽的歷程吧,從以下7個方面來看:

(1)教練班子搭建

40強賽結束之後,國人沉浸在奇蹟出線的氛圍當中,高洪波力挽狂瀾,帶領國足搭上12強賽的末班車,一時間,支援高洪波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現在仔細想來,高指導繼續連任主教練無可厚非。但足協有2點沒有考慮到:

在40強賽最後生死關頭,的確需要本土的救火教練來重振士氣;但12強賽是長達一年的系列賽事,以本土教練的實力,是否能夠勝任?

既然選擇了高洪波繼續擔當主教練,為什麼不能充分放權?而要干涉教練的工作?

在這樣錯進錯出當中,高指導黯然下課。足協也認識到,外來的和尚好唸經,轉而尋求洋帥,並在恆大的牽頭下,經過艱苦的談判,得到了裡皮的團隊,並給與絕對的權力,總算亡羊補牢。

經驗教訓:

要繼續培養優秀的本土教練,刻不容緩;

足協切不可插手教練事務,簽約前可以分清責任角色,簽約後必須充分給與信任。

在中國式的社會當中,選擇洋帥是明智的選擇,避免過多的人事幹擾。對洋帥的合同約束,需請專業的律師。

(2)賽前定位和計劃

12強賽前,足協和主教練的定位是:爭取第三名。這是一個比較理性的目標,畢竟按照中國隊的實力來說,能拿到第三名就已經非常好了。但有一點忽略了,理性定位是一件事,鼓勵自信又是另一件事。我們不能一方面把目標定位為爭前三,另一方面又極力鼓吹自己是12強中最弱的隊伍,打擊自己的自信,長別人的威風。而且前4場的計劃也不好:對韓國、伊朗計劃拿1分,對敘利亞和烏茲別克計劃拿4分。為什麼不每場都去拼三分? 而是制定出這樣一個低目標?

好在裡皮團隊入駐之後,迅速改變了大家的觀念:我們並不比別人差,沒有一個隊能輕易贏中國,每場比賽必須以勝利為目標。得到了裡皮的激勵後,中國隊面貌煥然一新,自信心恢復,成績也穩步提升。

經驗教訓:

作為團隊運動之首的足球,自信心至關重要,主教練切不可對外示弱,丟掉士氣。

每場比賽都必須全力爭勝,不要輕易制定“保平爭勝”之類的計劃,除非場上形勢所逼。

(3)國家隊選人策略

每一個教練都有自己喜歡的球員,這無可厚非。但只選自己熟悉的球員就不對了,高洪波時期,選擇自己的嫡系部隊,過於明顯,而且很多球員的狀態根本不適合比賽,或者踢自己不熟悉的位置。不知道是足協的授意還是主教練的意思,總之,選人策略很失敗。裡皮團隊入駐之後,廣泛考察新球員,引入隊內競爭。既有自己熟悉的球員,也有新發掘的實力球員,搭配合理,相得益彰,顯出世界名帥的實力。

經驗教訓:

國家隊選人應重狀態和特點,並和俱樂部保持溝通。

球員的使用上,最好用在他們熟悉的位置上,發揮他們最大優勢。

國家隊的主力框架必須穩定,不要大幅度變化,否定自己。

(4)比賽戰略戰術

涉及到主教練的層面,高洪波有自己的一套,但事實證明過於僵化和教條,缺少變化,五後衛陣型打了很多場,起不到作用,也沒有變化。過於強調製約對手,而忽視了自己的特點。裡皮上任後,堅持以我為主的戰略,充分發揮每個球員的特點,掌控局勢。在戰術層面,裡皮根據對手的情況,時而4後衛,時而3後衛,時而單前鋒,時而雙箭頭。定位球戰術豐富。

經驗教訓:

球隊的戰略是以我為主,控制局勢為先。寧失一子,不失一先。

戰術一定要多變,根據對手情況採取不同的戰術。

(5)臨場排程指揮

臨場排程方面,我們必須承認主教練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有的主教練氣場強大,臨場應變快;有的主教練儒雅,不失風度;有的主教練卻固執己見,毫無變化。這裡我們就不一一點評了。

經驗教訓:

中國隊的主教練一定要選氣場強大,並且善於應變的。比如米盧、裡皮之類的

要選排程指揮積極主動的,避免一直坐在板凳,不求變化的。

(6)球員心態

主教練和足協是否有所作為,將直接關係到球員的心態。前四場球員的心態是:鬱悶,膽小,被動;後六場:興奮、自信、主動。其中經歷了怎樣的變化,球迷看的非常清楚。

經驗教訓:

要提高球員的自信,首先足協領導必須自信,主教練必須自信

引入心理專家,設立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調整球員的心態

團結不同俱樂部的球員,心往一處使

(7)球員技術能力

球員技術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成的。這裡就不多說了。直接提幾點經驗教訓:

經驗教訓:

加快青訓系統的建設

建立系統的青少年聯賽制度

鼓勵職業隊的二隊參加低級別聯賽,鍛鍊隊伍

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地總結進步,中國足球一定能夠成為亞洲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