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歷史上的周公,輔佐武王姬發翦商成功,並在武王死後輔佐成王,攝政七年。《尚書·大傳》概括周公旦的功績曰:“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 ,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但歷史上對於周公輔佐成王這段事蹟存在爭議。當代也有不少學者質疑曰:周公篡位稱王。那麼,真相是這樣的嗎?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青銅器禽簋,揭開了這個謎底。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周公旦的歷史事蹟我們就不贅述了。武王死後,留下的兒子姬誦年幼,周公旦作為顧命大臣,執掌西周朝政長達7年之久。成王成年後,周公沒有留戀攝政之位,還政於成王。後來周公薨逝,被成王安葬在“畢”這個地方。

“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史記 周本紀》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周公姬旦

周公旦,先賢孔子視為聖人。周公不但輔佐武王滅商,還在武王死後平定了周初的叛亂,營建了成周,制定了周禮,開創了後世中國禮治的局面。

周禮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為核心的三綱五常關係。到了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由於東周天子威權不再,各諸侯國禮崩樂壞,不遵守周禮者比比皆是。

孔子面對這種情況,深感無能為力,晚年哀嘆:“吾久不夢周公矣”。

和其父文王,其兄武王相比,“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語出賈誼)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那麼,為什麼後世還有人說周公並非聖賢,而是篡位奪權的小人呢?這種說法最初又源自何方呢?

最初的說法,來自於太史公司馬遷的一段記敘:

“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史記 魯周公世家》

看到沒?司馬遷明確的說,

周公踐祚

!那麼,什麼是踐祚呢?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西周玉組佩

古代宗廟,在寢堂前有兩個臺階,主階在東,稱阼階。阼階上為主位。

踐祚,就是走東邊這個臺階,登上寢堂的意思。亦作“ 踐胙 ”。也就是君主即位登基之意。

《晉書·劉頌傳》:“ 武帝 踐阼。”

《清史稿·聖祖紀三》:“朕八齡踐祚,在位五十餘年,今年近七旬矣。”

那麼,漢代太史公司馬遷說的“踐祚”是不是就是這個意思呢?請往下看。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漢武帝

《史記·太史公自序》上說:“

漢既初興,繼嗣不明,迎王踐祚,天下歸心。”

司馬遷這段話,說的是漢文帝劉恆繼位的故事。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漢惠帝劉盈之弟。

公元前196年,劉邦封劉恆為代王。劉邦死後,呂后掌權,諸呂亂政。公元 前180年,呂后駕崩,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人將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恆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所以,明白了這段歷史,司馬遷說的周公踐祚,無疑就是周公稱王之意。

古代講究禮法,如果周公真的稱王,那麼哪怕只有短短數日,周公旦也很難逃脫篡位之嫌。

就算後來他還政於成王,到底是出於自願還是被迫那就真的不好說了。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西周編鐘

事實上,根據周代文獻《逸周書》的記載,武王在位時,還確實真的說過想要傳位於周公的話。

“王曰:“旦,汝維朕達弟。。。維天不嘉於降來省,汝其可瘳於茲,乃今我兄弟相後。”《逸周書 度邑解》

上古之文,深奧難解,你只需要搞清楚這句話

“兄弟相後

”這個詞就好了。

後,在夏商西周時期,就是君王的意思。所謂夏后氏啟,就是夏王啟。

所以,兄弟相後,就是兄終弟及,相繼為王的意思。

那麼,周公到底稱王了沒有?如果稱王了,他為何又要讓位於侄子呢?

本有武王遺命,他不是可以名正言順稱王的嗎?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呢?

幾千年後,一件青銅器的被發現,讓我們見證了真實的歷史。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西周禽簋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這件青銅器,叫做“禽簋”,是西周初年一個名叫禽的貴族鑄造的用來盛飯的大碗。

禽簋,通高13。7釐米、口徑19。2釐米,小侈口,折沿,略鼓腹,高圈足,獸首雙耳,下有較短的長方垂珥。整器造型簡潔,具有西周早期青銅器的典型特徵。

如果僅僅只看這件青銅簋的造型紋飾,那麼它無論如何都不能算是商周青銅器裡的精品。但青銅器鑄造的銘文,對於瞭解西周初年那段歷史,卻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它記錄了《尚書 大傳》上說的“周公三年踐奄”的歷史事件,並且清楚的說明:在武王姬發薨逝後,周公輔佐成王,並沒有自己稱王!

銘文是這麼寫的:“

王伐奄侯,周公謀。禽祝,禽有脤祝,王賜金百寽。禽用作寶彝。”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禽簋銘文

那麼奄侯是誰?銘文中的王又是誰呢?出現三次的禽,在歷史上有記載嗎?這段銘文是什麼意思呢?

奄侯,就是奄國國君。 奄國 ,又稱商奄,先秦方國,都城為奄(今山東濟寧曲阜舊城東),因參與周初的三監之亂,被周伐滅。歷史上的奄,曾經是商朝屢遷的五都之一,所以商族在此的根基極為深厚。

《尚書·大傳》記載:周公“三年踐奄”,說的就是周伐奄的這段歷史。不過,從青銅器銘文來看,伐奄的是周王並非周公。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西周青銅兵器

那麼,禽又是誰呢?

禽,就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周滅奄後,成王把奄地賜給伯禽封為魯公,他是魯國的第一任國君。

“(周公)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史記 魯周公世家》

禽鼎就是伯禽所鑄。

銘文的意思是:周王伐奄國,周公旦為主謀(軍師),伯禽用祭肉祈願周軍勝利。周王賜給伯禽吉金百鋝(音略,約合666兩,42斤),伯禽製作了這件珍貴的青銅簋。

那麼,這個王又是誰呢?周公既然為謀,那麼這個王只有可能是武王或成王!

周伐奄,是成王初年周公攝政時的事情。所以,這件禽簋記載的王,肯定是成王而不是武王。並且,武王,在青銅器中有自己的專用字。(武王)。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利簋銘文

成王初期討伐奄國,周公某(謀),禽簋銘文就是周公旦並未篡位稱王的鐵證!

《史記》記載,周伐奄為成王親征。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師。

按照周代的禮儀,“師,天子所師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則召公為主將,周公為軍師。這個記載和禽簋銘文完全符合。

“成王在豐。。。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成王自奄歸,在宗周,作多方。”《史記 周本紀》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成王東征商奄和淮夷,以大勝結束。後來,周成王封周公長子伯禽以奄國舊地,成立魯國,賜殷民六族。

”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於少皞之虛。“《左傳》

杜預注:”商奄,國名也。少皞之虛,曲阜也。“

禽簋中的銘文

“禽有脤祝”

,即伯禽以脤肉祝事鬼神。

《左傳·閔公二年》“受脤於社”,孔穎達《疏》載:“出兵必祭社……今言受脤於社”。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西周大盂鼎

伐奄侯用兵,以脤肉祝祭之,正與用兵之社祭習俗相合。也就是說,成王伐奄,周公為謀主,讓周公之子伯禽主持出兵之前的祭祀!

成王凱旋歸來,賜給禽吉金青銅40多斤,禽用這些吉金鑄造了這個青銅簋。伯禽後來被成王封為魯公,成為山東魯國開國之君。

後人司馬貞《史記索隱》贊曰:”元子封魯,少昊之墟。夾輔王室,系職不渝。“

周公姬旦的歷史功績極偉大。然後世之人,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卻不知我國古代確有聖賢之存在。民風淳樸,源遠流長!

伯禽當時鑄造這個青銅簋,想必是懷著感恩之心,誠惶誠恐的。但他沒有想到,幾千年後,正由於他鑄造了這個簋,記錄了周公相王伐奄之事,才讓我們後人得以一窺歷史的真相。

周公並未篡位稱王!學者:歷史博物館禽簋銘文,揭開了歷史真相

西周禽簋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共同探討這段遺失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