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恐懼不迴避

經過了6年無益的苦行而放棄這些極端的行為後,菩薩(還沒有覺悟的佛陀)來到印度貝那勃斯的原始森林中,繼續他自己的探索。在夜間的森林,經常有野獸出沒,或者風吹樹葉發出古怪的聲音,這些讓菩薩經常毛骨悚然。這些驚恐讓菩薩瞭解到自己的內心恐懼,其實是自己心念的創作。於是他開始嘗試運用一種新的方式練習自己的心。

直面恐懼不迴避

佛陀回憶道,當自己晚上因為風聲吹起或者野獸經過,而不經意地毛骨悚然時,他暫時保持不動,讓自己體會自已毛骨悚然的感受,或者內心恐懼的感受,菩薩覺知這些內心流過的心理現象,不作評判也不作幻想,也不迴避它們,而僅僅和這些感受在一起。直到這些感受開始自己消失,他才開始移動自己。

這樣練習幾個月之後,菩薩逐漸瞭解到這些恐懼體驗的心理性和無常性,開始具備如實地正念覺知自己身心各種體驗的能力。

之後,他步行到了貝那勃斯的菩提迦耶樹下,依據這種正念繼續練習不久達到了真正的覺醒。

直面恐懼不迴避

佛陀告訴我們,只要直面恐懼,採取覺知、不評判、不迴避體驗的方式,就能消除恐懼的不適感。這對我們日常生活具有重大意義。

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讓自己感到害怕、恐懼的事情。例如,有的人怕蛇、狗、蜘蛛等動物,有些人怕去醫院、商場等人多的地方,有些人怕與人交往、當眾演講等活動,有些人怕髒、怕疾病,更不要說怕死亡了。他們一想起這些讓人畏懼的事就感到焦慮不安,驚慌不已,於是逃避成了最常用的策略。可是,逃得了一時,卻躲不過一世,自己的人身自由還會因此而受到很大的限制。正如莊子的一個寓言所示:

有一個人害怕自己的影子,嫌惡自己的腳印,想要避離而逃跑開去,跑得越多腳印就越多,跑得越快卻影不離身,自以為跑慢了,於是更快跑不停,結果精疲力竭而亡。他不知道陰暗的地方影子就自然消失,靜止下來自然也沒有腳印,這真是愚昧啊!

直面恐懼不迴避

可以看出,莊子提出“靜止下來”的方法與佛陀所運用的方法是一致的。

從心理衛生科臨床看,這些方法的確是治療各種恐懼症的經典療法。

根據四念住禪“觀身如身、觀受如受、觀心如心、觀法如法”等原則,現代心理學界開發出的“正念療法”、“內觀療法”,對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等心理障礙,以及慢性軀體疾病的療愈非常有幫助。我們臨床常用的“接納”、“停頓”、“專注”、“旁觀”等“禪療”技術也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