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2004年,波黑一座古城莫斯塔爾,一場爭論正在發酵。

主題直指——這座曾飽受種族戰爭鞭撻的古城,究竟要靠樹立誰的雕像,才能表達對和平的渴望期許。

經過一年論戰,2005年11月26日,人民公投的最終結論出爐。一座1。68米的銅像,以壓倒性票數,擊敗了教皇與甘地,立在了城市中央公園最醒目的位置。

那座雕像,就是

李小龍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雖然世界知名,但一位美籍華人,本與當地混居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乃至穆斯林群體並無瓜葛。為何能成為城市象徵,甚至突破了諸多民族間深刻的文化隔閡,也許只有當地媒體的標題,能夠說明原因。

“我們永遠會是穆斯林、塞爾維亞人或克羅埃西亞人,我們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崇拜李小龍。”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即使如李小龍這樣,盡人皆知的名字,我也從不敢認為自己瞭解他。

一位武術家,一位導演,一位哲學家,一位戲劇家,一位丈夫,一位父親,一位作家,一位獨立思考者……

這樣的頭銜,對李小龍來說,可以無限排列下去,但除了表面上的豐富之外,卻很難描述清楚一個個體,是如何能在僅僅33年時間,成就別人花費畢生,也不定能摸到的高處。

我們得知他,除了那僅有的四部半電影,多半也是經過混剪與包裝的武術影片。在他的電影中,民族主義似乎是無法忽視的特質。從香港一路打到舊金山,腳踢東南亞胖揍美利堅,這個開啟了香港“痛打洋人賀歲片”浪潮的民族戰士,自然也免不了被貼上仇視他者的刻板標籤。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但實際上,這位身有八分之一德國血統的美籍華人,在電影之外的表現,卻是一個實至名歸的國際主義者。或以他的口吻來說——他把自己看做人類的一份子,只是人與人之間,剛好有些不同。

彼時,並無任何組織機構為其背書的李小龍,全憑一己之搏,以個人魅力在輕視亞洲面孔的好萊塢,開拓出一片疆土,雖然

其間

坎坷不斷,但他所表達出的形象與神魄,硬生生在一座冰山中,融出了一條大路。

而與以往我們對其所知不同的是,他

並非僅有四部半遺產

可供後人耕讀。

身後才上映,在上世紀70年代,創造全球2億美元票房奇蹟的《龍爭虎鬥》;與為拍此片,不得不暫停拍攝,只完成了11分鐘高潮打戲的《死亡的遊戲》,都並非他最後的作品。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可想而知,這位在美國主修戲劇,輔修哲學,僅靠一兩部作品,就徹底將香港電影界打個人仰馬翻,令現代功夫片崛起,開創寫實功夫片類別,讓華語電影走進國際市場,乃至刺激香港電影仰仗功夫片進入黃金時代的大家,何以在電影上僅有小小的志向?

就像1994年,李小龍遺孀在其愛達荷州故居中,發現李小龍籌拍未竟之作《死亡的遊戲》時的設計手稿與劇本,繼而在嘉禾公司倉庫中,又尋得《死亡的遊戲》部分原片一樣。

1999年,其女李香凝,在整理父親遺物時,又意外發現了一疊八頁的手稿。標題正是李小龍生前,曾心心念念,卻最終石沉大海的遺作——

《戰士》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15年後,這些巧思靈感,被李香凝送到了CINEMAX電視臺,這個以成年男性觀眾為主要受眾的頻道,即使在其上司HBO電視網旗下,也算是大尺度重口味著稱。

時隔4年的風言風語,這部片頭中大張旗鼓,寫著李小龍作品的犯罪劇集,就如偶然間重見天日的手稿一樣橫空出世,還找來了執導過《速度與激情》系列,《廢柴聯盟》、《真探》第二季、以及《星際迷航3》的華裔導演

林詣彬

,編劇也是出手過《黑吃黑》與《柯達克羅姆膠捲》的冷門好片的

喬納森· 崔普爾

但僅僅幾頁紙的設定,根本談不上完整劇本,且從創作之初,就是李小龍完全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大作,能否在後人手中,重現其往日光輝,在不刻意模仿的同時,又不失李小龍本人的魅力,以及可說是重中之重的動作場面,都令人不免懷疑。

而就從目前剛剛放出的頭兩集來看,上述疑惑還不能有著明確答案。但對HBO既有豪放濃烈風格的展現,以及《黑吃黑》中,對暴力與欲情的赤裸勾勒,倒是得到了分毫畢現的繼承與延展。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舊金山,1878年。時隔滿清戰敗割讓香港,不過三十餘載。近代以來的各種動盪,讓數以萬計的內地國人,藉以香港等口岸,遠赴大洋彼岸的美利堅新西部,在躲避戰火同時,也抱著發家致富的美夢。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但可想而知,舊金山自然並非遍地財源的應許之地。

資本家對廉價華工的“青睞”,自然要招致本地白人的憤懣與不滿。能夠忍受更低報酬,更差工作環境,文化習俗與當地格格不入的華人,好似如鯁在喉的硬刺,在社會媒體渲染的“華人陰謀論”中持續發酵,終於促使美國國會,在4年後,通過了美國曆史上唯一針對單一民族的

《排華法案》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故事的大背景,正是在排華運動愈演愈烈的暴風雨前夜。那些遠離故土,躲避風雨的第一代移民,卻不知他們將捲入一場同樣熾烈的動盪裡。

而這些華工中的一員,也正是該劇的男主角阿善,顯然不只抱著安身立命的渴望。獨樹一幟的裝束,完全沒有其他同行者的迷茫困頓,他顯然有著自己的目的。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這不,正義感爆棚的阿善,一下船就和當地移民官刀兵相見。為同胞打抱不平的他,三兩下就放倒了氣焰沖天的兩名警衛,頗有點當年《精武門》裡那一腳的氣魄。

這場動作戲,放在開篇只是點題,但寥寥幾筆,也能從中看出這部劇的武術設計是否有戲。

被UFC主席稱為“綜合格鬥之父”的李小龍,對搏擊格鬥一類,早已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理論體系。不光是針對效率與實戰而確定的目標,在脫離套路和門派的同時,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且自洽的綜合格鬥方法。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於是,一對三的比鬥中,作為主角的阿善,並未完全模仿李小龍的經典架勢,但卻將李小龍不重套路,且包容並蓄的拳腳招法,三兩下便展露無遺。

沒有傳統的四平馬步,也沒有擺出惹眼的架勢,只是原地轉體,加之源自詠春後經個人發善的寸勁拳,便在幾乎貼身的範圍內,將高出自己一頭的壯漢擊倒在地。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速度之快,力量之大,就像電影界的都市傳說裡描述的那樣“每秒24幀的膠片根本無法記錄他的動作,得換上32幀的膠片,再慢放剪輯。”

當然,如果光是打戲精彩,這部作品也只能屈居二線。HBO敢拿美國曆史上最羞恥的一頁說事,自然也得有其開機的底氣。

在劇集上映2年前,導演林詣彬曾面對媒體發言,“武術型別一直被降級為B級片,但這不是我們想做的事。除李小龍的原始材料,我們想要創作一部由角色驅動的劇集。劇集有非常重要的主題,並且也是美國曆史中很少被談論的一部分。這會是你以前從未見過的東西。”

具象而言,就是《戰士》一劇中,將不會僅是阿善一人在唐人街打出一片天地的獨角戲。雖然是人物驅動故事前進,但當時美國

以舊金山為代表的整個歷史背景,與各階層生態,都將有著細緻且露骨的披露。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這種戲劇化還原,註定不會是和風細雨、點到即止的隱忍,也不會是嚴謹客觀的記錄。正相反,它將是與政治正確徹底無緣,殘忍血腥突破底線,對這段兩國人都並不熟悉歷史的黑暗演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華人聚居的唐人街也不例外。自故土攜來的地域觀念,讓人口不過兩三萬的唐人街,也形成了自發的社會結構——堂口。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換句話說,就是黑幫。初出茅廬的阿善,也因一身功夫,被當地最大黑幫頭目的私生子看中,當天就加入了堂口,成為沒有人身自由,必須賣血賣命的底層打手。

打家劫舍,吃拿索要,收個保護費只是家常便飯,與其他堂口的械鬥,也是時有發生。小小的唐人街,對阿善已算是一座修羅場,但他遠未了解,這座庇護所,已是危如累卵。

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由美國白人工人結成的工會與黑幫,也視這幫外來者如芒刺在背。作為另一波移民的愛爾蘭人,面對黑人與華人的雙重擠壓下,也伺機而動,準備將唐人街夷為平地。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因華工被殘殺,而喪失了廉價勞動力的資本家群體,自然也被捲入了這場風波。他們試圖逼迫市長採取行動,以連任為誘餌,趕緊搞定這攤爛泥。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而解決辦法,更是令人貽笑大方。政治家並不會將華人視作公民,而歧視更讓其不將華工視作平等人類。市長只是欲蓋彌彰般成立了中國城警隊,他們的目的並非解決問題,而只是要掩蓋矛盾。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這隻僅有四人的警隊,一邊要面對層出不窮的華人兇殺案,一面又要面對資本家、愛爾蘭黑幫以及唐人街打手的多重壓力。其中這位新晉菜鳥警員,不僅在正義感上與阿善如出一轍,面對的困境,也是同樣棘手難預。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這些明爭暗鬥之上,仍鮮有人發現壓城黑雲正在盤踞。更高層的聯邦政府所醞釀的排華法案,也將成為徹底引爆舊金山的燎原火,讓本已風雲激變的故事,又添上一層危機。

除卻拿得神韻且不失創造的動作場面,多線並進的複雜劇情,以及真實歷史的加成。《戰士》作為繼承李小龍遺志的半致敬作品,對他本人的戲仿和崇拜,也是絲毫沒有隱匿。

不用說這標誌性的踱步飛踢,曾在1962年西雅圖的一場比賽中,瞬間擊倒一名空手道黑帶。硬橋硬馬的踏實功底,又不同於以往香港打片的動感與活力,在已經習慣了肌肉壯漢形象的歐美影界,看似出新攪局,實則不破不立。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截拳道起手,和《猛龍過江》中如出一轍的做派,都是給李小龍迷的額外回饋。

李小龍最後的遺作,是這部最新美劇

當然,我們不能奢求,這部殘本生出的所謂李小龍作品,能夠多大程度上還原他生前的設想與預期。他的直接和凌厲,看似一目瞭然,實則有著自成一套的思想基底。多年來,各國影人對李小龍的複製與模仿,也未曾有一人,敢說自己真正得其真諦。

我們也不期望,有人能真正做到李小龍所言的“以武入哲”,或“不戰而屈人之兵”。

而是,在這個功夫片日薄西山的蕭條時刻,不僅是感慨和追憶。在溯源其上的同時,能在李小龍的背景裡,找到些許動力和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