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黑谷生產發展的思考

洋縣黑谷生產發展的思考

洋縣位於漢中盆地以東,漢江自西向東橫貫其中,屬北亞熱帶內陸性季風氣候。黑谷種植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洋縣黑米、洋縣紅米屬國家地理標誌認證保護產品,先後開發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黑米酒、五彩米、黑米粥、黑米糊、黑米茶、黑米糖果系列產品。市場前景好,產品遠銷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適應市場需求近年來被縣政府確定為農戶增效、貧困戶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常年種植面積3萬畝以上,總產1。2萬噸,產值1800萬元。以洋縣黑米生產為主的優質米產業規模已初步形成,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制約因素不斷出現,限制和影響了洋縣黑米產業的健康發展。下面就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策和關鍵技術簡結如下:

洋縣黑谷生產發展的思考

1存在的制約因素和問題

1。1加工企業多、品牌雜、規模小,市場綜合競爭力低。全縣除黑米酒廠外,有從事黑米加工的企業6戶,各自都有品牌和銷售體系,相互競爭,缺乏大市場和產業化發展理念,品牌意識不強,市場佔有率低。

1。2種植規模小、農戶效益低下,產品供給能力有限。2018年在政府實行獎勵種植措施的推動下,全縣黑谷種植面積僅3萬餘畝,佔水稻種植面積17%,且保護收購價為4元/千克,畝產值1600元以上,比優質米畝增收300元左右,相對效益不明顯,且產量不穩定。市場需求大時,產品供給難以保證,往往出現客商要貨時而供給不足現象。

1。3規模化經營面積小,全程機械化程度低。以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為主的新型經營主體種植面積2018年僅有7500畝,落實訂單生產1。5萬畝,還有1。5萬畝屬村、組農戶分散種植。機插機收和主推技術難以落實到位,節本增效難度加大。

1。4品種單一,種子質量不高。由於黑谷屬常規稻,多年種植會出現種性退化。大田種植的“洋黑三號”、“雙亞黑”品種田間出現高矮不一樣,導致產量高低差別大和成熟期不一致,且缺乏優質高產適宜輕簡化栽培作業品種。

1。5配套技術措施落實不到位,各鎮村和不同種植區域農戶對黑谷種植技術掌握程度有差異,造成發展不平衡,產量差別較大。平川病害輕像漢江以南的農新村、程河村部分田塊今年生長前期稻瘟病發生嚴重,高產田塊畝產達500千克,而低產田塊300~350千克。

2對策

2。1組建黑谷企業聯合體,整合“朱䴉”品牌。由政府牽頭,以秦洋酒業為龍頭,將縣內黑米加工企業組建為“黑谷產業聯合體”。統一制訂產業生產標準,並藉助洋縣東方寶石“朱䴉”統一品牌為“朱䴉”,增強影響力和擴大市場佔有率。

2。2採取“網際網路+企業+經營主體+基地+農戶”的模式實現關鍵技術措施落實,提質增效和線上,線下電商銷售服務。

2。3加大扶持力度,擴規模、增效益。政府進一步完善種植、加工、銷售獎勵扶持資金投入,並繼續落實保護價收購政策,使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充分調動農戶、企業、電商生產工作者積極性,保證黑谷產業穩步發展。

2。4農技部門重點抓好黑谷品種的提純復壯和引進新品種試驗示範,確保農戶用種質量。

2。5加快黑谷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步伐,力爭機插機收面積達60%以上,實現節本增效目標。

2。6進一步完善適宜平川、丘陵不同種植區域的栽培技術,減災、保產、增產,切實保障農戶增產、增效。

3關鍵技術

3。1選購名優品種:選擇抗性強、米質優、商品性好的“洋黑三號”等品種。

3。2適地種植:選擇海拔700米以下的平川及淺山丘陵光照充足的地塊種植。

3。3壯秧培育:(1)整地做畦:做畦前施足氮、磷、鉀、鋅配方底肥。畦寬1。5米,畦溝深25釐米,達到溝直畦平。機插秧田備好營養土。(2)提早浸種:4月上旬浸種,選用清水浸泡12小時後,再用藥劑浸種2~3天,然後把稻種用清水反覆洗,把殘留藥液沖洗乾淨。(3)催芽:一般採用30~35℃高溫破胸,種子破胸露白以後,溫度控制在25~28℃。要適當控制根的生長,促進芽的生長,使根芽伸長平衡。機插秧4月下旬催芽育秧。(4)秧母田管理:秧田灌水三葉期前採用溼潤灌溉,三葉期後灌淺水層。三葉一心時施追肥。移栽前2天,一定要結合葉面噴肥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3。4配方施肥:在穩氮增磷補鉀的原則下,中等肥力田塊每畝施腐熟農家肥3000千克基礎上施碳銨40千克、磷肥30千克、硫酸鉀8千克、硫酸鋅1千克,插秧5~7天后結合除草追施尿素10千克。

3。5突出早插密植:黑谷做到“靠插不靠發”。6月5號前移栽結束,畝插1。3~1。5萬穴,畝基本苗達12萬苗左右;機插秧田畝插1。5~1。7萬穴。

3。6田管:堅持淺水插秧,深水返青;淺溼分櫱;夠苗曬田;淺溼灌漿;溼潤壯粒的管理技術。

3。7抓好主要病蟲害防控:根劇田間病、蟲情抓好稻瘟病、紋枯病、水稻二、三化螟 ,稻縱卷葉螟 防治。

洋縣黑谷生產發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