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我書:30分鐘讀懂《賦能工作法》之一

前言

閱讀,讓思想飛翔;學習,讓能量綻放。

今天讓我們⽤30分鐘讀懂《賦能工作法》,大家好,我是《賦能工作法》的作者蔣小華。

我曾問無數的團隊管理者,你們管理中的最大痛點是什麼?結果收到的回答中普遍是,

企業缺乏優秀的人才,員工缺乏足夠的能力和動力。

情況真是如此嗎?我發現:企業並不是完全缺乏人才,

而是比較缺乏人才賦能。

員工也不是完全缺乏能力和動力,

而是缺乏能夠釋放員工潛能的驅動力。

為什麼我可以如此說呢?

首先,我是一名穿梭於全國各地的企業顧問,有著10年的企業管理實踐經驗——從基層做到公司的高管。

同時我有著10年企業培訓的從業經歷,每年有近200場的演講,培訓過企業超過2000家。

我讀我書:30分鐘讀懂《賦能工作法》之一

另外,我同時經營一家企業管理諮詢公司。每天除了做經營管理和企業培訓的工作外,其它的大部分時間都是,

從事管理研究的工作。

可以說,我是彙集理論與實踐於一身的管理專家。關於企業缺乏團隊賦能,華為任正非曾說,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人才,而是人才管理的能力。

任正非所說的人才管理能力,其本質就是對人才賦能。阿里巴巴集團曾鳴教授也指出,

未來企業的核心功能不是管理,而是賦能。

我認為,現在很多的團隊,他們當中大多數人的能力,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實際上,團隊的能力可以透過正確的領導方式得以發揮出來。

研究發現,一般的領導者,只發揮了員工20%-50%的能力,而賦能領導者通常可以發揮員工70%-100%的能力。

這兩者之間相差近兩倍。

我讀我書:30分鐘讀懂《賦能工作法》之一

如果讓我來定義何謂賦能,就是讓員工的能力和動力實現最大化

——使他們從“不能”到“能”、從“能”到“更能”。

例如,當要求收入增長時,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要增加資源的投入,特別是人力資源。

賦能所要做的,並不是一味增加資源,而是挖掘人才的潛能和創造團隊的合力。

一般的管理思維是做加法,而賦能是做乘法,透過利用現有的資源,收穫高增長。

蘋果CEO庫克當年就要求收入增長,但不提供額外的人手。而是花了七天時間來思考,並和相關部門共同努力,重新分配人員和崗位。

將關鍵的人才分配在不同的更加合適的工作崗位上,

並充分發揮銷售週期中表現最好的銷售人員和深度行業專家的作用。最終實現了兩位數的年增長率,而且沒有多一個人。

那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賦能領導者可以挖掘出員工更多的能力?

我認為,其中的關鍵是,

我們要相信員工,員工其實很聰明,有能力把問題解決。

我讀我書:30分鐘讀懂《賦能工作法》之一

而且要相信員工可以在更高的水平上做出貢獻。

我們要不斷問自己:

這個人的潛能是什麼?我可以做些什麼能更好地發揮他的潛能呢?

在我看來,學會賦能是企業領導人的必修課了。

如今,關於團隊賦能方面的培訓課程也越來越受企業歡迎了。

比如,我給某中小型房地產公司講授此類課程就達18天之多,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因為我的課程以實操見長,並善於透過引導與啟發學員,讓大家由內而外地掌握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之所以這麼做,也是基於賦能——

培訓的重點不是灌輸知識,而是要讓學員生髮成能力,並釋放個人的潛能。

然而,在現實中,我卻發現不少的團隊領導者並沒有啟用員工,

相反還抑制了員工潛能和個人發展。

我讀我書:30分鐘讀懂《賦能工作法》之一

為了更好宣揚團隊賦能的思想和方法,我決定將我的研究和實踐,分享給更多的人。

以助力中國成長型企業能夠蓬勃發展,

讓天下沒有難帶的團隊。

這就有了這本書的“成型”。

為什麼需要賦能團隊?

賦能除了可以幫助企業和團隊創造更多的效能外,

從另外的角度,賦能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1。“科學管理”已不科學

我讀我書:30分鐘讀懂《賦能工作法》之一

誠然,嚴格的科學管理,不能管理腦力問題,只能管理體力問題。

而我們現在的員工基本是腦力勞動者和創新者,不需要傳統的管理辦法。

傳統的管理模式強調紀律、標準、成本、理性,抹殺了藝術、創意、勇敢與銳氣。

很多員工因此喪失了想象力、開創性和靈活變通的能力。

因為源於19世紀發明的“科學管理”,當時為了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

由管理者充當“大腦”。工人扮演“手和腳”,

透過命令、指揮和監督完成組織目標。

我讀我書:30分鐘讀懂《賦能工作法》之一

這是把人固定在“格子”裡,員工幹活時基本上不用動腦,按部就班就可以了。雖然可以讓工作井然有序,讓人更勤奮,

但是不能讓人更創新,也不能讓人敏捷反應。

顯然,所謂的“科學管理”已不科學。

如今,我們需要挖掘員工更多的潛能——

不僅要使用員工的手和腳,更要使用員工的大腦。

我們要從管理時代邁入賦能時代,不是嗎?

2。敏捷團隊成時代寵兒

我讀我書:30分鐘讀懂《賦能工作法》之一

自資訊時代以來,社會的易變性,使預測變得很難,甚至成為不可能,再加上干擾性因素越來越多,意外狀況也越來越多。

因此,我們必須去依賴員工及時做出決定,做到快速反應。

過去,管理者總是錯誤地認為自己是那個先知先覺的人,

真正先知先覺的人是那些身臨其境實踐出真知的人。

而管理者往往是後知後覺的人

——因為大多數的資訊是由基層人員察覺,上報到中層,再傳至高層的。

我讀我書:30分鐘讀懂《賦能工作法》之一

即便是技術發達了,管理者依然無法對現場所發生事情有一個非常深刻的瞭解,依舊不如一線人員瞭解得徹底。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管理者被請示需要做一個重要決定時,

除非自己之前就對情況有詳細的瞭解。

否則,自己所知道的也是手下告知的資訊。

雖然管理者經過思考會提出一些問題,也會有一些突破。

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基本上也是相信那些請示的人的建議,

因為對於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下屬知道的比上級要多。

再說一點,等決策層瞭解事情全部情況後再做出決策,往往為時已晚。

可以說,所謂領導的“一錘定音”常常是在延緩決策的速度,常常讓企業失去決策的關鍵時機。

如果組織不能快速反應、適應新的環境,事情就可能會“山崩地裂”。

我讀我書:30分鐘讀懂《賦能工作法》之一

可以說,

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做決策,

會成為一種管理的基本常識。

能夠快速反應的敏捷團隊會成為時代的寵兒。

3。事前賦能大於事後激勵

我讀我書:30分鐘讀懂《賦能工作法》之一

誠然,傳統的激勵機制,是工作結束之後再進行利益分享,

即透過事後激勵使員工和公司的長期利益保持一致。

而事前賦能,則可以創造員工的內驅力,

比如讓團隊瞭解工作的意義,從而使他們產生使命感。再比如,

讓員工內心感到無比快樂,從而點燃他們的工作熱情。

正如釣魚最高興、最快樂的是魚上了鉤,把魚提出水面的時候,而不是吃魚的時候。

例如,Google公司之前有300個銷售人員,每天幫助小企業透過網際網路銷售他們的商品,他們覺得工作太枯燥了。

而當Google公司讓銷售人員看到一家偏遠的小店

如何透過Google的一個廣告和全世界連結。

我讀我書:30分鐘讀懂《賦能工作法》之一

並增加20%的銷售的影片時,團隊成員感到由衷的興奮,

感受到他們和公司的使命是相連的。

毫無疑問,這讓公司和個人都得到了更好的收穫。

所以,事前賦能比事後激勵的意義更大。

綜上所述,賦能將取代管理,成為企業和領導者的核心工作。那麼,如何賦能呢?

我們下集繼續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