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裡的有趣諺語,州志方言裡的另類展現

前面兩篇文章都是介紹光緒版《嘉應州志》中卷七——客家方言的。其實在後半部分還講了部分的諺語,也是十分有趣,下面分享給大家。

受惠不能報曰手長衫袖短

這是極文雅的說法,估計除了讀過古書的老先生能說出來和聽得懂,其他大部分人都不會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以長手形容別人給予的恩惠,以衣袖之短比喻自己能夠做的回報,衣袖再長也包不住整個手,回報不完別人給的恩惠。

鱅魚頭鰱魚肚

這是講客家美食的,以後我收集足夠多的材料後再來專門寫。

八月蚊生牙,九月蚊生角。

豬來窮,狗來富,野貓來著麻布。

這句的流傳略有不同。有的版本是“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開質庫”。客家舊俗,家中父輩離世,子侄戴孝不能理事,所以要把家裡的錢糧庫的鑰匙交給家族中主持辦理喪事的理事使用。這就叫“開質庫”。表示家有喪事。

也有的版本是“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孝”。客家話“孝”讀“耗”。

解釋為窮人家籬笆破爛,牆壁殘缺,所以豬能進門。說明不是家裡有錢,而是家裡窮,窮到擋不住豬這樣的大牲口闖進家門。富家整天宴飲,好酒好菜,到處是殘羹剩飯,招惹到外面的狗也來家裡撿地上的骨頭吃,顯得這家人很有錢。貓兒總是追著老鼠跑,老鼠又稱耗子,貓兒追著耗子跑進家門。貓來就“耗”來。這樣解釋就很合理。

客家方言裡的有趣諺語,州志方言裡的另類展現

梅州地區較為常見的民居形式

三月三日晴,蓑衣笠麻可上棚。三月三日雨,蓑衣笠麻厭欲死。

又有一版本是“三月三日晴,桑上掛銀瓶。三月三日雨,桑葉無人取”P238

據嘉慶版《平遠縣誌》記載。清明新茗出,花柳芳菲,炎氣漸蒸,是日最忌雨,雨則麥穗之將熟者壞。穀雨割麥蒔田,農務正忙。

三月三日與清明節氣相鄰,也是一年春開頭,各地形成很多當地適用的農業諺語。記得父輩曾經提過“清明晴,……清明雨,。。。。。”還有“未到驚蟄先聞雷,……”這些後半截都沒記住,畢竟家中不是務農,我本人也很少接觸農活。只是在正當時,聽曾經務農的長輩提到過。

客家方言裡的有趣諺語,州志方言裡的另類展現

蒔田摩師傅,面前一塊水豆腐。

東睒西(鑊字偏旁改為目),湖洋副坼。

南睒三日,北睒對時。

客家聚落地處山區,高低落差很大,夏季季風氣候變化劇烈。各處小氣候變化無常。

這裡的“睒”其實就是閃電。意思是南邊打閃電,就沒有雨;北邊打閃電,一小時內就下雨。

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未到驚蟄雷響先,四十五日烏暗天。

這裡就和我上面提到的清明雨很接近。“烏暗天”在客家話裡讀“烏陰天”。

蚤雨晏晴

沒有註釋,似乎應該是“早雨晚晴”,客家話“晚”讀“丫”。晚上叫“丫布頭”。“丫”的音又與“晏”接近,梅縣音比較軟一點,舌頭一卷,兩者的音就一樣了。

夏至逢端午,賣男又賣女;分龍遇夏至,有秧不用蒔;四月無立夏,新米糶過老米價。

這裡的預言很嚇人,夏至和端午重合,就會發大災荒。

分龍是什麼?哪位看官懂得,請指教。

四月無立夏,指的是農曆四月裡面沒有立夏,貌似今年的立夏是農曆三月二十四,怕怕!

新米糶過老米價,就是糧食收穫少,價格會高漲。讓我們拭目以待梅州今年的晚造收穫情況吧。

白露雨,有谷做到摩米;白露晴有谷摩倉裝。

這裡的“摩”意思是無、沒有,客家話讀音。

這裡的倉可以說一下。客家山區最大的室內傢俱——禾倉間。估計沒幾個人見過。以前我家就有一個,可惜沒有留下來,也沒有照片,網上能找到的照片也是寥寥無幾,樣式也有一定的差別。

禾倉間就和他放置的那間房一樣大,就是用厚木板做的一個大箱子,密不透風。四隻櫃角放置在大大的鵝卵石上,這樣防潮。櫃門小小的,離地一米高,只能容納一個人爬進去。禾倉間裡面就像火車臥鋪一樣,兩邊有隔板,可以放置儲存食物,什麼稻穀啊,雞蛋啊,花生油啊,年糕啦、炸粑(讀版,應該寫成左米又反,可是字典裡沒有)啦,,米程都可以放入。既能防蟑螂也能防老鼠。

客家方言裡的有趣諺語,州志方言裡的另類展現

縮小版的禾倉間

這是我兒時的天堂寶庫,常常幻想著在裡面架子上睡覺,想吃啥都有。故此被大人笑為“好食古”。

冬至赤,禾苗入坑壢;冬至烏,禾苗出大埔。

意思就是冬至那天晴朗,天氣就會幹旱;冬至陰天,就會風調雨順,禾苗長勢就會良好。

梅州地區氣候溫暖溼潤,一年可以兩造,冬春還有一段時間是空閒。平遠縣令就引入小麥種植,這樣就可以兩年五造。後面隨著氣候的變化,耕種的方式也隨之改變。冬季種麥,春季收割的時候,會耽誤早稻的播種時間。所以現在平遠地區已經很少種麥子。更多的是種植蔬菜,比如蘿蔔、生菜、大蒜和大菜之類的,可以供春節假期食用。這樣就不會浪費土地資源,達到合理利用。

客家方言裡的有趣諺語,州志方言裡的另類展現

冬季農閒,大田做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