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在戰犯管理所上交的國寶,其中貼身一件寶物令人震驚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頒佈詔書,溥儀退位,統治中國二百七十六年的清王朝宣告滅亡。退位後的溥儀享有優待政策,而且並沒有搬出紫禁城,他繼續在紫禁城的小朝廷裡做著皇帝,依舊使用“宣統”的年號。

溥儀在戰犯管理所上交的國寶,其中貼身一件寶物令人震驚

溥儀

清朝滅亡以後,皇家威嚴盡失,紫禁城裡管理混亂,尤其是太監群體,偷盜成風,民國初期的琉璃廠經常可以看到宮裡流出去的文物,一時聚集了很多國內外的收藏家和文物販子。溥儀看到宮中秩序混亂,又聽聞文物被太監盜竊,下令徹查,結果查倒沒有查出來,反倒引發了一場離奇的火災。

1923年6月26日晚9點多鐘,紫禁城中建福宮突然起火。由於宮中存水少,又多為木質建築,火勢很快由靜怡軒一直燒到延春閣,以至周圍的宮殿一起化成火海,數百年的參天松柏付之一炬,大火直至次日中午才被撲滅。後經溥儀查明此為太監偷盜寶物後放火滅跡所為,緊接著宣佈,除各太妃各留20名太監外,將其餘所有太監全部驅逐趕出了紫禁城。

溥儀在戰犯管理所上交的國寶,其中貼身一件寶物令人震驚

建福宮遺址

建福宮大火損失巨大,僅僅從灰燼中就溶出了一萬七千兩黃金。建福宮存放著乾隆年間各國各省進貢的珍寶,盛裝寶物的箱子一直處於密封狀態,從嘉慶到失火的幾百年中從未被開啟過,這次在大火中被燒的無影無蹤。

這件事情以後,溥儀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知道,總有一天他會被迫離開這座皇宮,到時候自己的生活將會得不到保障,他越想越害怕,一個計劃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他要將屬於自己的寶貝統統運送出宮。

由於宮門有政府的衛兵,明目張膽的運送會被政府發覺,於是,他趁弟弟溥傑進宮讀書的機會,以賞賜溥傑的名義,吩咐溥傑將文物轉移出宮。根據記載,溥傑帶出皇宮的寶物至少有幾千件,運出的字畫和古籍都是出類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

溥儀被馮玉祥驅趕出宮後,移居天津張園。為了支撐奢侈的生活,他販賣了無數的國寶文物。

1932年,溥儀被日本扶植為“滿洲國”傀儡皇帝,在長春建立了偽滿洲國政權。在潛逃長春時,他隨身攜帶少量的珠寶玉器,而大批的法書名畫以及宋元善本等陸續被運到長春,存放於偽滿洲國皇宮的小白樓。

溥儀在戰犯管理所上交的國寶,其中貼身一件寶物令人震驚

偽滿皇宮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溥儀從長春逃到通化大栗子溝,出逃前選了一部分輕便的法書名畫和珠寶玉翠帶走。隨著溥儀出逃,小白樓裡的國寶開始被守衛哄搶,大量流散:李公麟《三馬圖》至少裂為三截,一些不明白字畫價值計程車兵甚至還用古籍字畫燒火。

溥儀離開大栗子溝時,將隨身帶的一些書畫、珍寶和雜物分給隨行人員,剩餘東西被他的屬眷和隨行人員偷盜一空。

東北民主聯軍長春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張克威同志通過當地幹部,蒐集到偽滿皇宮流出的乾隆“石渠寶笈”所著錄過的珍貴書畫十餘卷,其中就有一幅珍貴的畫叫做《清明上河圖》。

新中國成立後溥儀從蘇聯被引渡回國時認定自己一定會被處死,為防萬一,他內定由侄兒毓喦繼承他的“皇位”,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時候,將自己藏在皮箱夾層內的貼身寶物交給毓喦掌管。

毓喦很感動,於是寫了張紙條交給管理所工作人員,揭發了溥儀藏寶之事。

溥儀慌了,他坐立不安,一夜未眠。最終決定上交寶物,以求逃避責罰。他找到所長,將藏在皮箱夾層裡的寶物悉數交出。其中最貴重之物,當屬用田黃石雕刻的乾隆皇帝的印璽,即“乾隆田黃三鏈章”,它由一整塊的上等田黃石雕刻,十分罕見,溥儀將它藏在棉衣裡,一直帶在身邊。上交國家以後,乾隆田黃三鏈章最終回到了它的故鄉——故宮博物院,成為了鎮館的頂級國寶。

溥儀在戰犯管理所上交的國寶,其中貼身一件寶物令人震驚

乾隆田黃三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