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東林黨的崛起。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為泰昌元年。不到一個月後,光宗死於紅丸案,此時的明朝風雨將來。

泰昌帝駕崩當日,東林黨人楊漣、左光斗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宮,要求哭臨泰昌帝,請見皇長子朱由校,商談即位之事。

這裡就要談兩個問題,第一個為什麼說木匠皇帝要趕走李選侍?第二個東林黨為什麼支援木匠皇帝?

熹宗為帝,李選侍想趁機把持朝政大權,堅持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宮內。

①東林黨人都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等,擔心其居住在乾清宮中趁機干預朝事,所以想逼迫李選侍移到仁壽殿噦鸞宮。

②天啟帝也曾說過:“選侍凌毆聖母,因致崩逝”,“選侍侮慢凌虐,朕晝夜涕泣”。對李選侍非常厭惡。

明朝東林黨的崛起。

他們東林黨出發點一目瞭然,全力支援新君即位以期望獲得新君的青睞。

而此時木匠皇帝需要的就是有一股勢力支援他,讓他趕走李選侍,雙方可以說是一拍既合的樣子。

而這裡又有一個問題,東林黨為什麼要得到新皇的青睞?

明朝東林黨的崛起。

萬曆時期,齊黨,浙黨,楚黨,聯手將東林黨趕出朝堂。

萬曆四十五年丁巳京察,主持京察的分別是吏部尚書鄭繼之、刑部尚書李志。

鄭繼之是楚黨,李志是浙黨

這一次東林黨基本被趕出朝堂,東林黨三才之一顧憲成死,骨幹趙南星、鄒元標去職回鄉,東林黨巨頭葉向高退位,李三才退出政壇。

東林黨中間力量更是損失慘重。

江西道御史孫居相外調江西參政。

吏科給事中姚永濟外調湖廣參議副使。

山東道御史李邦華外調山西參議。

兵科給事中熊明遇外調福建僉事。

翁正春、孫慎行、朱國禎回籍調理(等於免職),王圖冠閒賦,喬允升、王之寀免職處理。

至此朝中東林黨的勢力被一掃而空,三黨在丁巳京察中獲得全面的勝利。

這也是為什麼東林黨全力支援木匠皇帝的原因,他們前途一片黑暗,但是一個新的皇帝讓他們看到了翻身的機會。

此時內閣首輔是齊浙楚黨的方從哲,朝堂大部分官員都是齊浙楚黨。東林黨人打響了翻身之仗。

東林黨人迫切的想要翻身,當然,要想翻身就要有付出。此時李選侍,就是一個很好獻忠心的機會。

九月初三的早晨,似乎和昨天並沒有什麼不同,,一切都很正常,誰也沒有料到東林黨人突然出手。

這第一個站出來的,是兩個東林黨人,他們分別是吏部尚書周嘉謨以及都察院巡城御史左光斗。

這一天他們兩個的奏摺,同時擺在了內閣的桌 案上。

“內廷有乾清宮,猶外廷有皇極殿,惟天子御 天得居之,惟皇后配天得共居之。其他妃嬪雖以次 進御,不得恆居,非但避嫌,亦以別尊卑也。選侍 既非嫡母,又非生母,儼然尊居正宮,而殿下乃退 處慈慶,不得守几筵,行大禮,名分謂何?選侍事 先皇無脫簪戒旦之德,於殿下無拊摩養育之恩,此 其人,豈可以託聖躬者?且殿下春秋十六齡矣,內 輔以忠直老成,外輔以公孤卿貳。何慮乏人,尚須 乳哺而襁負之哉?況睿哲初開,正宜不見可欲,何必託於婦人女子之手?及今不早斷決,將借撫養之 名,行之實。武氏之禍再見於今,將來有不忍言者。”

李選侍萬般無奈,懷抱所生八公主,倉促離開乾清宮,移居仁壽宮內的噦鸞宮。九月六日,朱由校才御奉天門,即皇帝位,改明年(1621)為天啟元年。

至此,李選侍爭當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圖終成畫餅。而東林黨人也完成了他們的任務,木匠皇帝上位大力提拔東林黨人與齊浙楚黨打擂臺。

此時的朝堂分為齊浙楚黨與東林黨互爭。而齊浙楚黨佔絕對優勢,甚至有實力把控朝政。

木匠皇帝與東林黨人是相互支援的,他們幫木匠皇帝趕走了李選侍穩定了他的地位,而他也懂得回報東林黨人。

或者說利用東林黨平衡齊浙楚黨。

楊漣升任兵科都給事中,一年後,任太常少卿,同年又升任都察院僉都御史,又任左副都御史。短短一年內,他從一個七品的小官,升成了二品的大員。

東林黨人趙南星,被齊浙楚黨掃出朝廷後,再度任吏部尚書。

東林黨人高攀龍,任光祿丞,又升任光祿少卿。

東林黨人鄒元標,任大理寺卿,後任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

東林黨人孫慎行,升任禮部尚書。

東林黨人左光斗,升任大理寺少卿,一年後,升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

雖然他們中間力量夠了,但是對上首輔方從哲還是不行,這是一個重要的人物就出來了,他就是葉向高,後來天啟時期的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