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本質—先讓別人“爽”,再讓自己“爽”

馮小剛大導演發跡之前,可以說是一把徹頭徹尾的爛牌:沒資源,沒名氣,沒長相,也沒錢。但是他有一項非常牛的技能,那就是取悅別人。

雖然王朔等“京圈”大佬們,從一開始到現在以致未來,都從來沒有瞧得起過他,但所有人都得承認,當他特意討好你的時候,確實能把你“捧”得“很爽”。以至於,最後實在不好意思到不得不幫一把。馮大導演自己確實也爭氣,抓住了機會,一躍成為了成功人士:地位、名氣、財富,以及令人男人們羨慕嫉妒恨的“紅旗”和“彩旗”。

馮導能打好一把爛牌,是充分把握住了社交的本質——先讓別人“爽”,再讓自己“爽”。

很多人,天天忙於應酬,喝得暈頭轉向胃出血,最後發現:關鍵時候,沒人指得上。於是破口大罵:勢利眼,沒人味兒!都怪自己沒錢沒地位,所以沒人瞧得起,沒人肯幫忙。好像很多專家學者也都是這麼說的[大笑]

實際上,他們在社交時是讓自己“爽”,喝酒吃肉吹牛皮,別人呢?根本沒顧上!也許別人早就煩的不得了,誰TM喜歡聽人吹牛逼啊?!當你求人辦事時,人家為啥要幫你?為啥要讓你“爽”呢?說不定巴不得看你笑話呢,誰讓你當時牛皮吹得那麼嗨!

當然,也有人刻意討好的去社交,最後也沒能獲得幫助。那隻能說,水平不夠,沒有讓人家“爽”到位。

地位對等和資源互換當然重要,但那不叫社交,只是生意罷了。

把不對等關係,透過犧牲自己尊嚴、時間、精力和一定的小錢,讓人“爽”了,變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對等,讓人家給予稀缺的資源,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最後自己也“爽”了,這TM才叫“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