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世界盃下埋了多少屍體?

行研君作者:莫南

初次注意到卡達這個地方大概在2018年,網路上流傳出一位記者對卡達富豪的採訪截圖。

富豪表示自己家裡雖然很有錢,但是

自己每天仍然要勤勞工作3小時

,有時候甚至要多加班幾個小時,再看自己的女兒,

仗著家裡有錢就不工作

,這讓富豪很氣憤。富豪還提到在他們當地很少有像他這樣努力工作的人了,因此在提到自己每天工作3小時,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金句頻出,酸味濃度過高令人印象深刻。

卡達世界盃下埋了多少屍體?

卡達是一個在世界地圖上很難找到的國家。真的可太小了,不放大根本看不到他的名稱。瞧,阿拉伯半島東北度深入波斯灣的小小半島便是他。

卡達世界盃下埋了多少屍體?

在20世紀初,大多數歐洲旅行者對是否存在這個彈丸半島國家都持懷疑態度。

可偏偏人家就在這夾縫中生存了,並且還相當滋潤。

並在2010年擊敗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美國四個國家拿到2022年世界盃的舉辦權。

隨著第二十二屆世界盃的開幕,卡達再次成為世界人民的焦點。

卡達世界盃是歷史上首次在中東國家境內舉行,首次在北半球冬季舉行,首次由未進過世界盃的國家舉辦的世界盃。卡達也是首次在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支揭幕戰輸球的東道主。

同時也是

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一屆世界盃,共投入2290億美元。

其中最“豪”的一點,便是在首都多哈附近建造了一座全新的城市——盧塞爾。鉅額花銷主要用在兩個方面:一是場館建設,二是公路及橋樑的等基礎設施。

可以說是

為了世界盃造了一座城。

卡達世界盃下埋了多少屍體?

對於這個中東國家,人們只能用“富的流油”來形容,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

卡達有多“壕”

卡達成立於1971年,屬於阿拉伯國家,是一個絕對君主制的酋長國,自19世紀中葉開始便由“阿勒薩尼家族”領導,佔地面積1。15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288萬,就拿咱們的北京市作參考,佔地面積1。64萬方公里,還不及一個北京市大。

人們常常會拿卡達和迪拜比較,但其實根本沒有可比性,因為迪拜只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一個“省級市”單位,不屬於國家。事實上,

卡達的人均以及經濟總量都比迪拜高。

但由於迪拜是打著土豪城市的旗幟對外宣傳的,所以人們誤以為迪拜更加富有。

其實在卡達沒發現石油和天然氣之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窮國,經濟以漁業和珍珠養殖業為主。其全年炎熱乾燥的自然氣候,絕大部分地區都是被沙土覆蓋的貧瘠平原,農業極度不發達,一度淪為英國“保護國”。直到1939年英國人第一次在卡達發現石油天然氣資源開始,卡達就成為了一個徹徹底底的資源型國家,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才有所改觀。

除了石油產業,隨後發現的天然氣產業更是為卡達帶來了鉅額財富。

相比於石油來說,卡達出口最多的還是天然氣。其天然氣儲量達到了7000立方公里,算是全球天然氣儲量的第三名,僅次於俄羅斯和伊朗。

依靠石油和天然氣兩大經濟支柱帶來的鉅額收入,卡達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據世界銀行提供的資料,

在2021年卡達人均GDP依舊很高是61276美元,長期佔據著人均GDP前十的排行榜。

卡達的汽油比水便宜,大概每升1。5元,飲用水一般使用瓶裝的純淨水。

卡達人民的生活幸福感是非常強的,因為他們在醫療和教育等生活上並不需要任何花銷都是由政府補貼。卡達實行全民免費教育,不納稅,生老病死,政府全都管。

據統計,卡達的常住人口約280萬,其中卡達公民只佔常住人口的15%,僅33萬公民。其他人都是外籍勞工,主要來自南亞,有大約150萬人,國籍主要分佈在包括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其次是東南亞,有大約40萬人,主要來自菲律賓。這些外籍勞工承擔了卡達全國的大部分工作,而卡達公民基本都是從事政府部門內比較輕鬆的工作。

對於卡達公民,即使沒有工作,沒有產業,也完全不用擔心,卡達對於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卡達公民,提供了高額的失業補助,額度比外籍勞工的工資還要高得多,因此卡達公民完全沒有任何生活壓力。

外籍勞工有多苦

卡達公民沒壓力,那壓力都去哪了呢,全盤都轉移到了外籍勞工身上。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渾水報告-行研君,贊38

就拿舉辦世界盃這種世界級賽事,需要新建大量的基礎設施。從申辦成功開始,卡達政府開啟了龐大的工程建設。

7個城市修了8座體育場,光有球場還不夠,還得解決球迷的住宿問題,於是卡達大筆一揮,建設了盧賽爾新城,二十年前盧塞爾還只是卡達東海岸的一個小村莊,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佔地超38平方公里的卡達第二大城市。

卡達世界盃下埋了多少屍體?

除了球場和新城,卡達政府還新建了76公里的地鐵和一座國際機場。

在這座城市裡,還衍生了各項生活設施,如碼頭、酒店、海島度假村、商業區、高爾夫球場等等一應俱全,為參賽選手與觀賽遊客提供了便利。

如此龐大的工程量,以卡達33萬人口顯然不夠。

於是,幾十萬外籍勞工從世界各地來到了卡達。

針對外國勞工,卡達有著近似於“奴隸制”的卡法拉制度(不少國家都存在這種制度):即外籍工人在被擔保人帶入卡塔爾後, 便不能自主跳槽或是離境,基本與賣身無異。

此時的他們還天真的以為能夠大賺上一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去之前需要交付4000美元的招聘費用,還沒出國門就背上了鉅額債務,每一位務工人員,簽證都是僱主贊助的,護照會被第一時間沒收,這種情況,不想工作都不行。

卡達世界盃下埋了多少屍體?

值得一提的是卡達並沒有對這些勞動工人提供相關的保障政策,而且沒有最低的工資標準,每月拼了命幹才能拿到220美元,不過對於外來務工人員來說已經不錯了,生活環境還是工作環境都非常糟糕,即便是生病了,也無法在第一時間去醫院就診。

在卡達,許多工人每天要工作12 小時,有些人為世界盃的場館建設連續工作了148 天。

卡達光鮮靚麗的世界盃球館背後,

是數十萬外籍勞工的血淚以及幾千名勞工的生命,整個建造過程死了6500人,平均每星期12人死亡,原因多半是在50℃的高溫下連續工作,造成脫水心力衰竭導致最終死亡。

卡達世界盃下埋了多少屍體?

《衛報》聲稱的勞工死亡人數

不過

卡達只對外登記37人,並聲稱是自然死亡,當人們要求解刨實體進行實踐的時候,卡達拒絕了

,原因是他們不希望知道結果,因為一旦確定結果就會被記錄下來 。

但這一慘絕人寰的現代奴役制度還是被調查報道了出來,受到了西方國家的抨擊,歐洲多國人民都就卡達工人的死亡事件舉行了多次抗議活動,法國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的人不希望法國隊參加卡達世界盃。

已經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歐洲,看著此刻靠石油和天然氣富庶的中東小國,是否曾想過,歐洲大陸是怎樣靠掠奪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建立了現代文明的制度。

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餘暉下,美國人是否想起百年前被販賣去美國修建鐵路上萬名中國勞工。

剝削和壓迫似乎從來沒有在這顆蔚藍星球上消散,只是以不同的形式藏在文明的外衣之下。

卡達世界盃輝煌的球場上空,飄揚的還是南亞勞工的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