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時期的環首刀,對中國古代文化具有巨大的貢獻

環首刀雖然自唐代早期便不再常見,但是受其影響而產生的“刀環”這個意象,作為環首刀的鮮明特徵和文化貢獻的代表符號,一直存在並影響著中國的歷史文化。

01

漢唐時期環首刀的功用

1。兵器功用

冷兵器時代,一般將兵器分為

“長兵”和“短兵”

。在這裡我們需要首先區分什麼是“長兵”和“短兵”。

漢唐時期的環首刀,對中國古代文化具有巨大的貢獻

“長”、“短”的概念,從古至今,一直都發生著變化。在屈原的詩中,短兵並不是指形制上尺寸上短小的兵器,而是在此意義上衍生出的“近身搏殺,短兵相接”。

短兵為近身搏殺的話,長兵的意義也很好推斷,在中國古代,長兵不是指槍矛等長杆兵器,而是指弓弩等可以遠距離殺傷的兵器,和短兵近身作戰相對應,為遠距離作戰。也就是說短兵的意思是近距離搏殺時所使用的兵器。

環首刀的主要功用是作為兵器使用。

環首刀在兩漢時期作為主要單兵近戰裝備而被大量使用,它一度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替代長劍,被用於主力軍隊的近身格鬥和實戰。

環首刀既可以劈砍殺傷,也可以像劍一樣刺擊敵人,要滿足這兩種殺傷方式的要求,就必須確保一定的刀身長度,使用者主要依賴刀刃和刀鋒完成進攻。在作戰使用中,環首刀相對厚實的刀背確保了刀身的強度,刀背的重量也增加了刀刃的劈砍效果。

漢唐時期的環首刀,對中國古代文化具有巨大的貢獻

總的來說,承擔兵器功用的環首刀,首先需要確保的是其刀身的長度。根據筆者蒐集的出土環首刀資料,結合使用方式進行分析,可知以

兵器功用為主的環首刀,全刀尺寸在大約60釐米及以上,刀身平直,刀背略厚,刀刃平直或者略微帶弧,刀鋒斜收。

使用者主要依賴環刀的刀刃和刀鋒進行攻擊,相對厚實的刀背增加了刀刃和刀鋒的衝擊力。兩漢時期大部分環首刀均為鋼鐵製作,但仍有少量銅質的環首刀。除此之外,根據畫像石資料可知。作為兵器使用的環首刀一般還會搭配盾牌或者鉤鑲之類的武器,以此增強使用者的防禦能力。

2。禮儀功用

漢代已經出現了所謂“佩刀”,這裡所說的佩刀,並不是泛指佩帶在身上的刀,而是

特指一種只有刀的外形、沒有刀刃的無實用價值的刀,佩帶在身上,多用在參加禮儀活動的時候,所謂“備儀容而已”

,所以又被命名為“容刀”。

在漢代還有一些

尺寸較短的環首刀

,被稱為

拍髀,或服刀、尺刀

,我們把這種環首刀列為禮儀功用類,因為從發掘資料來看,它呈現出的日常佩帶功能更多於作為兵器的功能。

漢唐時期的環首刀,對中國古代文化具有巨大的貢獻

環首刀除了透過較大的尺寸或者較為華美的裝飾,可以來判斷這些環首刀應該是屬於兵器或者禮儀佩帶所用,其他型別的首刀也存在功用上多種用途的現象,很難進行清晰明確的功能劃分。

隨著當時環首刀的大量裝備,相當數量原本作為兵器的環首刀也開始被使用者日常佩帶,這種更加貼近生活的佩戴方式所涉及的環首刀,其實在功用上與禮儀性質的佩帶出現了重合。

儀刀,是禮儀功用類環首刀的又一種形制。它是由魏晉南北朝的“班劍”用途發展出來的一種禮儀用途的環首刀,曾被稱為御刀和長刀,到了隋代被定名為儀刀。

與作為兵器的環首刀相比,這種作為禮儀所用的儀刀一般裝飾十分精美。儀刀除了類似班劍一樣作為儀衛的配置,可能還具有一定的實戰能力,由負責儀仗或者護衛的人員使用。

漢唐時期的環首刀,對中國古代文化具有巨大的貢獻

3。明器功用

作為明器功用的環首刀主要出現在漢代,在“事死如生”厚葬觀念被廣泛認可的影響下,

環首刀出現了專門用於喪葬的獨特功用。

在漢代作為明器的環首刀,一般刀身單薄,且環首與刀身沒有一體制作。墓主人家庭極有可能是受到的財力限制,或出於經濟考慮,用明器化的兵器作為陪葬。至於兩漢以後這種作為明器功用的環首刀是否仍然存在,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古發掘才能有確切的認識。這種沒有實用價值的環首刀,與筆者蒐集的其他的實用型陪葬環首刀不同,這種環首刀是專門用於喪葬的明器,應當被劃分為一種獨立的環首刀功用。

02

漢唐時期環首刀的發展與演變

1。兩漢時期環首刀的發展與演變

西漢時期是我國古代冶鐵技術大發展時期。漢初,鐵製農具已經伴隨牛耕開始普遍使用,漢武帝時期為了對抗匈奴的入侵,建立一條穩固的邊防線,實行鹽、鐵國家專營。西漢中晚期,鐵的生產量猛增,冶煉技術發展迅速,鋼鐵質量也顯著提高。冶鐵業是東漢時期最重要的手工業,主要生產兵器、農具、車馬器和手工工具等,並由西漢武帝時期的國家專賣轉化為民間私營為主。

東漢時期冶鐵業相比較於西漢有了明顯的發展進步,隨著冶煉和灌鋼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冶鐵製鋼的效率。東漢時期冶鐵技術的發展,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鐵製兵器的數量、質量和種類開始逐漸增加,其中鐵質刀劍更是基本取代了青銅刀劍的地位。從這個角度來看,鐵在兩漢時期已經是關乎國家興衰的重要物資。其實,受到鐵產量增加的影響,包括兵器在內的各種用途的環首刀也在墓葬中被陸續發現。

漢唐時期的環首刀,對中國古代文化具有巨大的貢獻

漢代環首刀最主要的特徵是環首直刃。

西漢初期,環刀的形制大致完備,它從雜用工具和自衛武器逐步走向戰場。它在戰爭中的作用大大提高,由輕裝備變為重灌備,由自衛武器變為主戰兵器。

作為兩漢時期環首刀的重要發展演變的一個方面,隨著環首刀的不斷普及與發展,它的形制也開始影響當時的劍。

與劍的地位不同,刀所代表的含義更多的是勇武,善戰甚至魯莽和野蠻。作為西漢才興起,主要用途是兵器的環首刀,雖然在兩漢時期傳播廣泛發展迅速。但是主要功用是作為兵器的環首刀,除了證明主人的勇武功績卻還沒有洗脫野蠻和暴力的含義。西漢時期的與服制度,上至皇帝下至百官,無不佩劍,當環首刀興起以後,很可能平時也佩帶環首刀了,只有禮儀場合需要保持佩劍的傳統。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兩漢時期的環首刀在普及的過程中,隨著使用人數和環首刀數量的增加,其在軍事和其他相關領域逐漸被廣泛使用。這也使得環首刀的形象,逐漸出現在一些藝術創作中。

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環首刀在當時社會中的普及,使得其價值已經不再侷限於實用器物。在藝術作品中被符號化的環首刀,也體現出了環首刀所凝聚的當時社會中的尚武精神和俠義精神。

漢唐時期的環首刀,對中國古代文化具有巨大的貢獻

2。隋唐時期環首刀的發展與演變

這一時期環首刀實物資料較少,是因為隨著環首刀的發展與演變,在此時期已不能成為軍隊的主流作戰兵器或社會群體的佩帶物。

隋唐時期,環首刀呈現出最重要的變化是,在裝飾方面,相對比較樸素,刀鞘上沒有複雜的紋飾,刀環也沒有禽獸紋的修飾。

到隋唐時期,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環首刀開始被無環首的刀具所取代。環首刀自漢代開始,直到隋唐以前,幾乎佔據了刀的主流,但是自此之後便開始被無環首的刀具取代。

綜上所述,隋唐時期,作為兵器和佩帶功用的環首刀,其尺寸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相比有明顯的縮減,但儀刀仍然保持了較長的尺寸。這一時期環首刀的材質均為鐵質,沒有銅質環首刀的發掘記錄。環首刀的刀身以及刀環的裝飾也顯得比較樸素,應當是更加貼近實戰用途,佩戴方式也多變為雙附耳佩帶法。但是,在唐朝早期之後,環首刀很快被無環首的刀具取代,退出了主流裝備序列。

漢唐時期的環首刀,對中國古代文化具有巨大的貢獻

03

小結

環首刀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刀環”的含義上,到隋唐之後,雖然在主流社會中環首刀已經逐漸被其他兵器所代替,但“刀環”一詞被賦予了豐富的含義,使其在社會觀念中流傳發展。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