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臺的“青島製造”成團造星計劃

政府搭臺的“青島製造”成團造星計劃

改革開放40多年,青島GDP排名起起落落,其中的發展得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但青島品牌之都的形象一直屹立不倒,品牌成了青島最具特色的“軟資源”,品牌經濟讓“青島製造”成為了一張響徹全國的名片。

這背後,有企業自身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也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搭臺。

2019年,青島啟動了新一代金花培育計劃,多家企業品牌組團上央視、請明星直播帶貨、對接各大電商平臺要流量、市級領導為企業站臺、組織“青島品牌日”系列活動……不僅擴大了企業品牌知名度,也實現了銷售業績的增長。

政府搭臺的“青島製造”成團造星計劃

政府搭臺、企業參與,青島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像網紅培養成團一樣培育企業品牌的一整套邏輯,引起了不少先進城市借鑑學習。

品牌不是喊喊口號,每一個知名品牌的背後都有強大的產業叢集支撐,這種產業叢集的內生動力又保證不斷有新的品牌誕生成長。

從這個角度來說,青島佈局的海洋經濟、智慧家電、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等五大一流產業叢集和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新興產業,首要任務還是要實現產業叢集的做大做強,才能培育出更多知名品牌,真正扛起青島實體經濟的大旗。

1

袁仲雪之問,張瑞敏的答案

2020年12月21日,賽輪集團董事長袁仲雪在接受青島製造專案系列高階訪談時自豪地表示,“此時此刻,世界各大航道上有500多艘船載著賽輪的產品,發往全球180多個國家。”

賽輪集團年營收超過150億元,全球僱員超過1。2萬人,經營規模居同行業全國第3位,剛剛入選了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企業名單。

政府搭臺的“青島製造”成團造星計劃

但袁仲雪在談到“希望賽輪成為在全球範圍內有影響力的輪胎企業”這一更高目標時,提到了一個現實問題:唯一缺的就是品牌。

“國際輪胎巨頭們已經成立幾百年了,中國的輪胎行業發展起來只有十幾年的時間。如何讓消費者認可我們?只有做大,讓大部分人都用上我們的產品了,品牌影響力也就上去了。”

將一家制造業品牌做大做強,並且在國外市場獲得認可,袁仲雪和賽輪遇到的問題,張瑞敏和海爾也曾經遇到過。

從創業之初,海爾就堅持打造自主品牌。從1999年去美國建廠,海爾自主創牌之路一走就是20多年,即使在海外市場短期盈利難,海爾也堅持用自己的品牌,不做OEM。

歐睿國際最新資料顯示,海爾已連續12年蟬聯全球白色家電第一。

更重要的一組資料是,目前中國白色家電產量佔全球56%,但中國家電品牌的海外市場份額只有8。9%,而這8。9%之中71%是海爾的。也就是說,在海外銷售的中國品牌家電,10臺裡面有7臺是海爾的。

德魯克說,企業的成果在企業外部,在企業內部只有成本。

拋開利潤,佔領使用者心智的品牌影響力無疑是最重要的成果。

優秀的品牌,一定是某品類的代名詞,比如卡薩帝之於高階家電,青島啤酒之於高階啤酒。

可口可樂品牌價值的故事已成傳奇,這幾年小米重塑品牌的經歷同樣經典。

小米創立之初,一路高歌猛進,但因為價格戰,曾長時間陷入低端機的爭議中,直到小米MIX的釋出。

在輿論看來,小米MIX作為小米最為高階的系列,不僅僅是全面屏時代的開創者,更是小米起死回生的救命藥丸。

2

基業長青的青島品牌

一座城市能否長時間保持競爭力,關鍵在於能否不斷湧現出競爭力強的企業品牌。

比如,深圳在不同階段誕生了一批又一批與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同步的全國乃至全球行業領先品牌。

創立於1980年代的華為、中興通訊、創維等;創立於1990年代的騰訊、比亞迪、華大基因等;創立於2000年代的大疆科技、神舟電腦等;創立於2010年代的柔宇、優必選、碳雲智慧等。

跟深圳不同,青島品牌的成長則是政府和企業合力的結果。

1989年,青島在工業系統開展爭創“青島金花”活動,拉開了青島品牌培育大幕,隨後湧現出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等一批全國知名品牌。

這裡面有個小插曲。

彼時的青島品牌塑造得如此成功,以至於多年以後已任湖北省委書記的俞正聲在做客央視《對話》時,被主持人提到他在青島8年的工作經歷還是,“被大家稱作品牌市長”。

30年後,2019年,青島市政府印發《青島市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行動方案》,再提發揮品牌引領作用,穩步推進青島市新老金花企業傳承。

30年間,青島經濟有過波折,甚至也不時伴有對五朵金花的非議。

但有一點不用質疑,海爾、海信、青啤等品牌在每個時代都保持著足夠的競爭力。

即使放到全國範圍內,改革開放以來,能夠持續保持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品牌不過海爾、華為、聯想等屈指可數的幾家。

這兩年,因為技工貿和貿工技的路線之爭,柳傳志和聯想集團一度陷入了爭論漩渦。

華為則在創立後的很長時間裡一直聚焦ToB市場,只是過去十年間憑藉高階手機品牌形象佔據了消費者的心智。

算起來,能夠在長達30多年時間持續佔領使用者心智、保持長盛不衰的品牌中,海爾理應占據一席之地。

從城市競爭的角度來看,和青島GDP同等體量的寧波、無錫、長沙、鄭州等城市,甚至比青島GDP高出一截的蘇州、成都等城市,其企業品牌知名度數量和質量都遠不及青島。

2021年釋出的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中,共有18箇中國品牌入圍,只有茅臺、華為、海爾和小米四個製造業相關品牌。

政府搭臺的“青島製造”成團造星計劃

而在BrandZ2020年釋出的另一份《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報告》中,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3家來自青島,分別為海爾、海信和青島啤酒。

政府搭臺的“青島製造”成團造星計劃

3

品牌背後的產業叢集支撐

品牌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不是簡單地比嗓門比廣告,每一個知名品牌誕生的背後都伴隨著一個產業叢集的成長。

這其實跟“量變到質變”是一個道理。

賽輪集團袁仲雪曾談到,青島的輪胎品牌之所以能逐漸走向世界,獲得越來越使用者認可,最根本原因是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叢集。

“2000年以前,國內的子午線輪胎產能才3600萬條左右。到了2013年,輪胎企業遍地開花。2019年我國子午線輪胎的產能達到了6億多條。”作為親歷者,袁仲雪對於這種變化感受更直接,對於輪胎企業來說,只有做大才能做強,因為透過做大就有了資源、市場、資訊、技術。

同樣,海爾、海信、澳柯瑪等家電品牌和中車四方等高鐵品牌風光無限的背後,也有規模龐大的產業叢集支撐。

在今年工信部發布的首批25個先進製造業叢集決賽優勝者名單中,青島智慧家電和軌道交通產業叢集雙雙入選,承擔起“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階,成為世界級先進製造業叢集”的重任。

政府搭臺的“青島製造”成團造星計劃

青島提出聚焦實體經濟佈局,重點打造海洋經濟、智慧家電、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等五大一流產業叢集,大力發展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新興產業。

在五大產業叢集中,除了智慧家電和軌道交通裝備,海洋經濟、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汽車等三大產業叢集目前尚缺少有競爭力的企業品牌。

尤其是海洋經濟領域,作為青島一直以來的優勢所在,一直沒有培育出全國領先的知名企業品牌,其根本還是因為本身海洋經濟相關產業薄弱,有競爭力的企業數量少。

新能源汽車和新一代資訊科技領域雖然也缺少本土培育成長起來的品牌,但青島透過資本力量,將奇瑞汽車和歌爾微電子總部落戶青島,兩家企業都有上市計劃,也將帶領青島兩大產業叢集發展。

4

工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品牌邏輯

實際上,當下的青島仍在享受品牌經濟帶來的發展紅利。

與此同時,如何再現五朵金花時代的品牌盛況的危機感也一直困擾著整個城市的發展。

7月17日,中國工業品牌發展論壇暨“青島品牌日”啟動儀式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工’賦青島’城’就未來”的“青島品牌日”活動拉開帷幕。

政府搭臺的“青島製造”成團造星計劃

這是2019年開始的“青島製造”大規模品牌宣傳的第三個年頭,除了一以貫之的透過政府部門、媒體平臺、專家學者為“青島製造”企業品牌背書,今年活動更注重跳出青島學習更好的經驗、更強調觀眾的互動性和參與度。

比如,最吸引眼球的青島製造星工場,透過VR虛擬場景、裸眼3D、市民及遊客互動等創新展示形式,讓受眾在科技全感官體驗場景中,深切感受青島製造的魅力。

除了青島,上海在2014年提出“品牌經濟”的發展理念。

上海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都市產業處副處長陳建林表示,在推進品牌經濟發展架構上,上海提出了“企業、產業品牌—產業、園區品牌——-城市品牌”的金字塔結構。

和青島一樣,“上海品牌力”也在於不斷推陳出新的“煥新”能力。

看得出,知名品牌與城市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息息相關的觀念已經深入各大城市。

但工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品牌邏輯也有新的變化:消費者的品牌意識覺醒,消費慾望更加具象化。

也因此,對品牌的塑造在“質量過硬”維度之上,更注重設計審美、極客文化、跨界混搭等佔據大眾心智的元素。

政府搭臺的“青島製造”成團造星計劃

工業網際網路時代,更強調消費網際網路和工業網際網路的打通,更注重使用者的體驗感,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對接生產線,讓工業流水線的美感也能佔據使用者心智。

卡奧斯和青島啤酒聯合打造的全球首個啤酒飲料行業燈塔工廠,一下子讓百年青啤從飲料行業跨入了工業網際網路領域。透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卡奧斯還讓威海的房車品牌康派斯、青島環球服裝品牌等頻頻出圈。

北京國信數字化轉型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杰有一個判斷,數字化質量管理讓品牌能夠獲取更精準的瞭解消費者,從而產品能夠越來越貼近消費者,它帶來的產品確定性,也提高了供應鏈的效率,加速了產業生態圈的建設。

對於提前佈局工業網際網路的青島來說,只有紮紮實實地透過“工賦青島”行動,打造工業網際網路時代的“熱帶雨林”品牌生態,培育出更多全國知名品牌,才能讓企業創新真正成為青島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才能在新一輪城市競速賽中保持持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