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水災過後有什麼反思?

透過鄭州這場水災,深切感受到:

網際網路的真好,但是,非現代化的、傳統的應急系統不能缺失。

作為身處災區鄭州的我,在7月20日仍到鄭州所屬縣區出差,雖然大雨滂沱,內心並沒有多少害怕和畏懼,只是感受到路程的艱難。所謂“不害怕”,一是對大暴雨到底能有多大、能有多大的危害,沒有一個清醒的認知,只存在於內心的“一場大雨而已”,正所謂“無知者無畏”。二是想當然認為在高度發達的今天,特別是在城市裡邊,有完善的保護措施,不會受到傷害。

真正的“怕”和麻煩是在經過多方努力,當晚到達市區邊、車子再也走不動、不得已住進賓館開始。

當賓館一樓前臺告訴我僅剩下一間房子,我意識到今晚有很多人要麻煩了。在賓館三樓點餐的時候,服務員領著我穿過幾道門,來到一個窗戶邊說“樓上僅這裡還有點訊號,可以掃描。”我意識到有錢也不是可以隨便能花出去。

還好,這個賓館有水有電,一樓有訊號,電視沒訊號。可是沒有充電線,更沒有帶充電寶,我的手機只剩一格電,要節省了。沒有手機、沒有電視的日子,那一夜,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第二天才知道,生命的威脅剛剛結束,生活的麻煩遽然降臨。高鐵站被淹,電子顯示屏、電腦打不開,高鐵停運,數千人滯留車站。地鐵被淹,公交停運,共享單車打不開,上下班成了問題。好不容易等來輛計程車,一群人圍上去,司機大喊“有現金的上。”沒有網路不能接單,網約車乾脆趴窩休息。隧道灌水,車輛被泡,紅綠燈無訊號,數字城市、智慧城市皆失去了智慧。

回家的路從來沒有這麼長。

受災嚴重的米河鎮,只能用大型無人機作為中轉來恢復通訊網路,可是也只能夠覆蓋移動通訊的50平方公里。

所有能夠開門的超市、便利店都在搶購。家裡斷水斷電斷氣,所以都在買礦泉水、泡麵、火腿腸、餅乾。收銀臺前排著長長的隊,手頭有點現金的喜形於色,沒有現金的“望機興嘆。”已經習慣的網路結算失靈。還有人好奇的問“不能掃碼付?”老闆直接懟回去“你能開啟微信?”

有網友回憶那個慘狀說,好不容易爬上了高樓,家裡一片漆黑,唯一有點亮光的是自己的手機,但是沒有充電的地方,還要省著點用。還好認識小區門口便利店老闆,賒了點麵包水和一盒火柴,再爬上幾十層高樓,坐在窗邊,看著漆黑的陌生的城市,想著世界末日不過如此吧。聽著淅瀝瀝的雨聲,邊時不時擦一根火柴邊埋怨著便利店的老闆“怎麼不進點蠟燭手電筒啊。”

僅僅是水災,不是戰爭,鄭州就癱瘓了

。我們所熟悉的、習以為常的所有經濟活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全部中斷了。雖然數字化城市極大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管理的效率,但是,鄭州這場水災,使我們認識到,城市數字化程度越高,抵禦災害和戰爭的能力越弱;數字化程度越高,越需要一個和平友好和安全的周邊環境。

鄭州水災過後有什麼反思?

鄭州這場大雨,至少給我們四點啟示:

啟示一

要備份傳統城市管理手段。

在建設智慧城市數字城市,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的同時,還要同時備份傳統的城市管理手段,汲取鄭州因突降特大暴雨造成的大面積停電、進而使現代化管理手段失效、城市生產生活陷入混亂的嚴重教訓,評估制定在極端情況下、現代化管理手段失效後,運用傳統的、“手工式”的方式恢復城市生產生活管理辦法。

應該有傳統的斷電備份系統,公共資訊非電線傳送系統

。否則在大災害面前,可能一夜回到農耕時代。

啟示二

:要儲備一些生活必需品。

作為我們每一個個體,要有憂患意識,要備份一些在極端停水停電斷網情況下,能保持基本生存生活的物資。比如,在我們已經習慣網路支付的環境下,家中要常備少量現金,關鍵時刻能解決大麻煩。家中要常備一兩桶礦泉水,一個能使用數小時、數十小時的充電手電,一個急救箱,甚至可以準備一臺收音機,在極端情況下收聽掌握外部資訊。

啟示三:要支援一下實體店。

儘管我們已經習慣網購帶來的便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要多到身邊的實體店逛一逛、走一走,買點東西,支援實體店不能倒閉。因為

在極端情況下,實體店、小商販才是你的依靠,千萬不要讓他們消失了。

啟示四:要學會向陌生人求救。

我們已經習慣向職能部門、親朋好友和熟悉的人尋求幫助,而在此次鄭州水災中,有一位女士透過網路平臺查詢到母親遇險附近便利店老闆的電話,使母親很快得到了救援。其實,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能找到很多陌生人的資訊,而

這些陌生人可能就在事發地附近

,向他們求援,可以更快捷地開展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