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王李瀍:《與君歌》男主原型,天降皇位是靠運氣,不是靠喊乾爹

由成毅和張予曦為主演的《與君歌》已經悄然開播,該劇宣稱是懸疑+愛情+權謀題材,成毅飾演的男主皇帝齊焱,因為受制於宦官,所以大多數時間看上去都很喪,大走病嬌冷酷路線,很有陰柔、頹廢的氣質。

目測該劇是要男女主在談情說愛之餘,順便搞搞事業,聯手去剷除大反派的勢力,最後還朝堂以清明。

潁王李瀍:《與君歌》男主原型,天降皇位是靠運氣,不是靠喊乾爹

眾所周知,在該劇中忍辱負重的少年天子齊焱的原型,其實就是唐朝的武宗皇帝李炎。

劇中的齊焱是少年天子,人物設定是病嬌腹黑的白切黑;但歷史上的李炎,在登上帝位時已經不是少年,而是年近而立的青年,還有,李炎雖然腹黑,但不病嬌,更不陰柔,而是沉毅有決斷、雄俊有謀略、喜怒不形於色的外向成熟男。

唐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814-846),初名李瀍chan,是唐穆宗李恆的第五個兒子,生母是追封宣懿皇后韋氏。

李炎僅僅活了37歲,多數時間都叫李瀍,改名李炎是在會昌六年(846)三月初一,因為生病“不可以王氣勝君名”才改名,然而,新名字僅僅使用23天,就在改名當月的二十三日駕崩,可見,改名並不能沖喜去疾。

潁王李瀍:《與君歌》男主原型,天降皇位是靠運氣,不是靠喊乾爹

李瀍在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生於東宮,關於他的生日,《舊唐書武宗本紀》說是六月十二,《唐會要》說是六月十一,誰的記載為準呢?

因會昌滅佛被驅趕回國的日本僧人圓仁,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曾幾次記述說“六月十一,今上降誕日”,圓仁是在會昌末年離開大唐,所記大事件都是其親身經歷,由此可證,《舊唐書》所記武宗聖誕有誤,《唐會要》的記載才是正確的。

李瀍出生時,他的大哥李湛(敬宗)和二哥李涵(文宗李昂)已經6歲,他的十三叔李怡(宣宗李忱)已經5歲,他那個才正位東宮兩年的太子爹李恆才20歲,他已經做了九年天子的祖父憲宗李純,也才37歲。

潁王李瀍:《與君歌》男主原型,天降皇位是靠運氣,不是靠喊乾爹

由於中唐帝王很多不立皇后,致使後宮體系衰亡,帝王嬪妃除了天子生母略有記載,其他諸王、公主生母多半失載。李瀍的生母韋氏,能夠被史書記上一筆,就是因為兒子當上了天子。

其實,李炎的生母並不姓韋,而是姓廉,出身很卑微。據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唐雅王府參軍李公夫人韋氏墓誌》記載,李夫人本姓廉,是武宗生母的侄女,即武宗的表姐妹。

武宗即位後,追尊出身寒微的生母廉氏為皇太后,為了抬高母族,就假稱母親出自京兆韋氏

,並追贈外祖父廉棲華為司徒、曾外祖廉貽訓為左僕射,封舅舅韋恭甫為河中節度使、檢校刑部尚書、左羽林統軍知軍事。

後來,他十三叔光王李怡,也效法侄子,給出身微賤的親孃爾朱氏改頭換姓,假稱姓鄭,以此抬高身份。

潁王李瀍:《與君歌》男主原型,天降皇位是靠運氣,不是靠喊乾爹

從相關史料記載看,唐武宗李瀍是一個身材高大、性格豪爽的男子,且具備一定的武力值,並沒有《與君歌》電視劇中男主那樣單薄。

那麼,

李瀍是怎麼從一個不起眼、且沒人支援的皇弟,最終登上帝位呢?難道真的像《與君歌》中的齊焱一樣,靠認宦官當義父才當上皇帝的?

當然不是,

在歷史上,仇士良雖然控制唐文宗,但卻沒有那麼大的能量,敢讓皇家李氏子孫認他一個宦官做義父,而武宗李瀍也沒有劇中齊焱那麼窩囊,靠“認賊作父”與反派虛與委蛇的討生活,兩個人的實際關係正好和劇中相反。

元和十五年(820)正月二十七,李瀍那個嗑藥的祖父憲宗李純神秘駕崩,享年43歲。26歲的皇太子李恆登上皇位,是為穆宗,7歲的李瀍從皇孫變成皇子。

潁王李瀍:《與君歌》男主原型,天降皇位是靠運氣,不是靠喊乾爹

長慶元年(821)三月二十二,穆宗李恆封九個弟弟為王,其中12歲的老十三李怡(李忱)為光王,同時,分封五個兒子,13歲的老大李湛和老二李涵(李昂)為景王、江王,老三李湊為漳王,老四李溶為安王,8歲的老五李瀍(李炎)為潁王。

關於穆宗諸子的排行,按《舊唐書穆宗諸子傳》記載,老大敬宗,老二文宗,老五武宗,老六漳王李湊,老八安王李溶。

但是,在該文李湊傳記中又說“若立兄弟,次是漳王”,可見漳王李湊的排行僅次於老二文宗,同樣在《舊唐書穆宗本紀》分封諸子的記載,又是李湛、李涵、李湊、李溶、李瀍的排序,從而可知,李湊和李溶都是武宗的兄長。

長慶四年(824)正月二十二,30歲的穆宗就駕崩,16歲的皇太子李湛即皇帝位,是為敬宗。這一年,16歲的李涵(文宗李昂)和11歲的李瀍(李炎)都從皇子變成皇弟,15歲的光王李怡(李忱)也從皇弟變成皇叔。

潁王李瀍:《與君歌》男主原型,天降皇位是靠運氣,不是靠喊乾爹

寶慶二年(826)十二月初八,18歲的唐敬宗被身邊的小宦官劉克明等人謀殺,劉克明團伙準備謀立敬宗的叔叔絳王李悟為帝,被大宦官神策軍中尉梁守謙和樞密使王守澄誅殺,排行老二的江王李涵被迎立為帝,是為文宗,改名李昂。

這一年,皇叔光王李怡(李忱)17歲,皇弟潁王李瀍(李炎)13歲。

文宗李昂在位十四年整,太和五年(831)二月,因為猜忌三弟漳王李湊,把他貶為巢縣公,太和八年(836),李湊薨,文宗又假惺惺追贈三弟為齊王,並在開成三年(838)正月追贈他為懷懿太子。

為了展示自己的友愛,文宗對剩下的安王、潁王倆弟弟非常友好,給予的待遇超越其他諸王(順、憲諸皇子),當然,

文宗並沒有兄終弟及的意思,他對弟弟們始終存在猜忌之心,因為怕自己成為下一個敬宗。

潁王李瀍:《與君歌》男主原型,天降皇位是靠運氣,不是靠喊乾爹

文宗在貶斥漳王李湊的次年,太和六年(832)十月二十五,就下詔冊封皇子魯王李永為皇太子,並在次年(833)八月初一舉行隆重的冊封禮。但是,在開成三年(838),文宗就以太子宴遊敗度、不可教導為由,準備廢太子。

文宗好好地為啥要廢棄親兒子呢?

很多人都覺得是文宗聽信寵妃楊氏的讒言才厭棄太子李永的,其實,雖然有楊貴妃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因為文宗本人的多疑和憂慮導致的。

在太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甘露之變後,文宗就成為大宦官們手中的傀儡,身體多病的文宗開始擔心自己變成第二個順宗,因為生病口不能言而被宦官們挾持太子逼迫內禪,所以,文宗才考慮廢掉不滿10歲的太子李永。

但他的憂心並不被宰臣們理解,紛紛上書反對廢太子,北衙神策、六軍軍使十六人也同時上表支援太子,文宗的廢太子大計就此被迫擱淺。

潁王李瀍:《與君歌》男主原型,天降皇位是靠運氣,不是靠喊乾爹

對於大臣和神策六軍對太子的支援,更加深了文宗對太子的忌憚,雖然太子保住東宮之位,但身邊的親近侍者或死或貶,幾乎誅除殆盡,文宗還派人監視太子的一舉一動。就在文宗的防備監控之下,當年的十月十六,太子李永暴薨於少陽院。

毫無疑問,太子永是死於非命,至於幕後黑手是誰就不得而知了,按《舊唐書鄭肅傳》記載,太子是因為楊妃故得罪,顯然楊妃在太子之死中是不乾淨的。

而隨著兒子之死,文宗也陷入後悔之中,所以才說出那句“朕富有天下,不能全一子”的話,並因此喪失理智對說過太子壞話的人大肆殺戮,有啥用呢?你兒子也活不過來。

就在李永薨後,大臣們屢次請文宗早立太子,

此時無子的文宗有兩個選擇:一是傳給侄子,即大哥敬宗之子,二是傳給弟弟,即安王和潁王其中之一。

潁王李瀍:《與君歌》男主原型,天降皇位是靠運氣,不是靠喊乾爹

此時敬宗之子大概在十來歲的年紀,而身為皇弟的安王、潁王則均已成年;如果從合法性,敬宗諸子更名正言順;如果從穩定性,年長的皇弟們則更具優勢。

按照唐朝立長的傳統,身為文宗長弟的安王李溶,比潁王李瀍的支援率更高;而敬宗幼子陳王李成美,則最為文宗喜愛,因此,在開成末年,宰相和樞密使就分別支援安王和陳王,身為老么的潁王李瀍並沒有人投注。

文宗楊妃支援小叔子安王,宰相楊嗣復曾和內廷楊妃聯宗成為親戚,楊妃稱病,讓弟弟楊玄思從中傳遞訊息聯絡外朝,樞密使劉弘逸也倒向楊妃,這樣的支援陣容讓安王成為繼承人選呼聲最高的一位,但也因為呼聲最高,再次引起文宗的猜忌。

文宗單獨召見另一位宰相李珏jue,君臣倆商議冊立敬宗幼子陳王成美為太子,畢竟,從合法性考慮,文宗皇位來自敬宗,還給敬宗之子,也是非常合理的。

再者,文宗自知大宦官頭子仇士良等人因為甘露之變非常厭惡自己,他選擇一個年少的繼承人,會在最大限度上減少對自己的威脅,宦官們總不能廢掉成年皇帝擁立幼主吧?

潁王李瀍:《與君歌》男主原型,天降皇位是靠運氣,不是靠喊乾爹

因此,

在開成四年(839)十月十八,32歲的文宗下詔立哥哥敬宗的第六子陳王李成美為皇太子,

但是,又遲遲沒有舉行冊禮,或許是文宗身體的原因吧,總之,直到文宗死,太子成美都沒有完成冊封禮。

開成五年(840)正月初一,文宗突然暴疾,第二天就傳密旨讓宰相李珏、知樞密使劉弘逸,奉皇太子李成美監國。

真正掌權的神策軍左右中尉仇士良和魚弘志,並不承認文宗指定的繼承人——沒有行冊禮的太子成美,理由也很簡單,如果太子正常即位,他們宦官集團就混不上定策功了,還有什麼藉口升官發財?

於是,仇士良就對宰相李珏說太子年幼,身體還孱弱,難以擔當重任,應該換個人來監國。李珏認為:太子之位已定,豈能隨意變更!

仇士良看宰相不配合他,很爽快的自己開幹,率兵前往十六王宅,假傳聖旨,迎接潁王李瀍(李炎)到少陽院,立為皇太弟,勾當軍國政事,太子成美復封陳王歸邸,並傳百官謁見皇太弟于思賢殿。

潁王李瀍:《與君歌》男主原型,天降皇位是靠運氣,不是靠喊乾爹

正月初三,仇士良誅殺支援文宗的仙韶院副使尉遲璋,並屠其家;

正月初四,33歲的文宗駕崩;正月初六,仇士良誅殺陳王李成美、安王李溶以及楊妃。正月十四,27歲的皇太弟李瀍(李炎)即位於正殿,是為唐武宗。

這一年,皇叔光王李怡32歲。

仇士良為什麼選擇武宗李瀍呢?他們之間有關係嗎?

從前文的分析可知,在文宗病重之際,對仇士良來說,武宗李瀍是當時最合適的儲君人選,儘管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唐穆宗一共五子,老大敬宗、老二文宗、老三懷懿太子、老四安王、老五武宗,在文宗死前,只剩下安王和武宗哥倆,另外就是敬宗的四個兒子。

對宦官仇士良來說,敬宗是被宦官謀殺的,身為宦官的他們再去擁立敬宗的兒子,那不是沒事給自己找抽嗎?誰能保證敬宗的兒子長大後不給自己爹報仇?何必去冒那個風險?又不是沒別的選擇。

而皇弟安王李溶,曾經被文宗楊妃和樞密使劉弘逸等人支援過,如果仇士良再去擁戴安王,在安王心中也越不過劉弘逸取,那樣的話,中尉豈不是要被樞密使踩在腳下?

潁王李瀍:《與君歌》男主原型,天降皇位是靠運氣,不是靠喊乾爹

仇士良怎麼可能忍受那種局面,中尉怎麼能屈居樞密使之下?必須不能支援安王上位,又不是沒其他選擇,你們支援大的,我們就選擇小的,這不還有穆宗幼子潁王嘛。

再說,

潁王李瀍為人豪爽,魁梧善射,又好打獵遊玩,原本就比陰柔的文宗好溝通,也比懦弱的安王更好合作,因此,尚武的兩軍中尉自然對潁王李瀍更有好感。

所以,

綜合各種考量,仇士良就選擇穆宗幼子潁王李瀍,即武宗李炎。就這樣,因為宦官們之間的政治鬥爭,排行不佔優勢、根本沒人支援的老么李炎,反而被推上皇位。

當然,面對仇士良的突然出手,身為四貴之二的樞密使劉弘逸、薛季稜並不甘心失敗,他們在八月十七文宗下葬時,準備發動兵變,另行廢立,但由於仇士良素來厭惡他們被文宗信任,對他們一直有防備,再加上武宗已經即位八個月,劉弘逸、薛季稜並沒有獲得支援,就失敗被誅殺。

武宗李瀍順勢而為,遷怒不支援他的宰相,楊嗣復出為湖南觀察使,李珏充桂管觀察使,裴夷直為杭州刺史,“皆坐劉弘逸薛季稜黨也”。

隨即在九月,英武的李瀍同學,就召淮南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李德裕,出任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明君與名臣就此雙劍合璧,開啟會昌中興的序幕。

就是這樣。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作者:李少卿

參考資料:黃樓《神策軍與中晚唐宦官政治》、《舊唐書》、《資治通鑑》等等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脫離人文環境的過度解讀和陰謀論。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宗廟遷祧、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

相關連結:

志大才疏唐文宗:以閹制閹剷除宦官,終因所用非人而功敗垂成

婢生子李忱:拒絕嫡母與父合葬,否定嫡兄侄子法統,只為奪取大宗

刻薄寡恩唐宣宗:勾結宦官共享皇權,毀武宗心血,還被吹成小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