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新自研發晶片將量產:沒有受到海外限制,前景謹慎樂觀

這兩年我們國家在螢幕面板上有著很大的進步,無論是在產能還是技術上,都和國外縮小了差距。目前在國外不太重視LCD面板之際,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LCD面板出貨量最大的國家,即使是在OLED面板上,也有維信諾、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廠商在發力。雖說技術上還有一些差距,但國內的OLED面板實際上產能是已經起來了。

華為新自研發晶片將量產:沒有受到海外限制,前景謹慎樂觀

現在的問題在於,雖然OLED面板的研發上,我們並不算太落後,但是OLED面板的驅動IC,其核心技術還是主要掌握在海外廠商手裡,我國在OLED面板的驅動IC上,也基本是依靠進口,韓國的三星是目前OLED面板驅動IC出貨量最大的廠商,幾乎佔據了整個市場的50%。我國雖然也有不少研發驅動IC的廠商,但技術方面還是有一定差距,同時面板廠商也相對願意採用海外廠商的產品。比如說京東方一年採購螢幕驅動IC高達60億元,但國內廠商的產品佔比不到5%,這多少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不過要說技術門檻,驅動IC顯然不算太高,而且也不需要先進工藝來生產晶片。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驅動IC還是韓國製造的,用的是28nm製程,而大多數OLED面板驅動IC實際上只需要40nm,所以在生產方面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之前華為就爆出海思正在研發OLED面板的驅動IC,並且已經進入試產的階段,而現在最新的訊息表明,華為海思的OLED面板驅動IC,會在明年上半年正式量產,月產能達到20萬顆左右。

華為新自研發晶片將量產:沒有受到海外限制,前景謹慎樂觀

就和海思其他晶片可以交付給第三方廠商一樣,華為這顆OLED面板驅動IC,也不會像麒麟晶片那樣只給華為自家的產品使用,其他廠商如果有需求,同樣可以從華為海思這裡購買。當然華為自己的手機,也能使用這顆OLED面板驅動IC。目前華為的手機多采用京東方的OLED面板,不過驅動IC大多數都還是海外廠商的,未來京東方給華為提供的手機螢幕,或許就能用上華為自家的驅動IC了。

不過別看明年華為這顆驅動IC月產能達到20萬顆左右,但這個產能和市場的需求相比,其實還是不值一提的。這倒不是華為自己不想生產更多,而是40nm的晶圓產能現在實在是太緊張了,全球都缺芯,特別是成熟工藝的晶片尤其緊缺,所以代工廠也沒有更多的產能來為華為的驅動IC生產晶片了。

華為新自研發晶片將量產:沒有受到海外限制,前景謹慎樂觀

當然既然有代工廠給華為生產晶片,那還是要向美國打報告申請的。畢竟晶片代工是繞不開美國的技術的,不過現在據說美國已經通過了代工廠的申請,也不打算在40nm這樣的成熟製程上給華為製造太多的麻煩。已經有業內人士表示,華為投產40nm的驅動IC目前沒有什麼限制,美國也已經點頭透過。

當然華為自己成為廠商的供應鏈,其實這個事兒大家還是比較謹慎地看待。一方面估計華為還是會將更多驅動IC拿來自己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華為的產能體量的確太小,想要撼動目前驅動IC的格局沒什麼機會。另外由於華為處於禁令中,很多東西都不掌控在華為手中,比如美國如果不同意,那麼就沒人給華為代工晶片了。而且從目前來看,華為的驅動IC在技術上也不算先進,自用也就罷了,要想在市場上和韓國廠商競爭,還是有著檔次上的差距。

華為新自研發晶片將量產:沒有受到海外限制,前景謹慎樂觀

當然對於華為而言,估計還是想在供應鏈上不過於依賴海外的產品,所以才考慮自己研發驅動IC,要說能在市場上撼動海外廠商的地位,那可能性還是很小。比如現在大家都用三星的OLED面板,那麼配套三星的驅動IC是最好的,所以我們認為華為的驅動IC可能是一個不錯的備選,但要說未來能成長到什麼地步,那就不好說了!

最後要說的是,目前大多數驅動IC主要是由臺積電、聯電以及三星來做代工,雖說擁有40mm晶圓廠的代工廠很多,但是不是每個廠商都願意去做驅動IC的。不過這次華為據說採用的是國內的晶片代工廠,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中芯國際,前段時間中芯國際就表示在合規的前提下,繼續和華為合作,估計說的就是這個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