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人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曾國藩:除非對方不會開口說話

閱讀

提示:

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馭人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曾國藩曾經使用過的方法。建議從第一章看起,以全面瞭解曾國藩的馭人術。

馭人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很少有人去討論這個問題,因為很難回答。不過,在曾國藩的實踐中,確實有一個最高境界,那就是透過對人的行為、語言來推測其需求。除非對方不會開口說話,只要對方說話,你就能推測出其話中的底蘊,就能找到駕馭方法。

馭人不能拘泥於條條框框,但有些規律,不得不瞭解。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最忌諱處心積慮,否則,就讓人覺得你心機太重,不願意與你來往了。那麼,如何才能駕馭他人呢?要善於找到一些規律。

下面,我們結合曾國藩的案例詳細講解。

馭人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曾國藩:除非對方不會開口說話

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曾國藩回家為母丁憂守孝期間,天下發生巨大變化,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從廣西一路北上,進入湖南、湖北,攻城掠地,所向無敵。在清朝軍隊節節敗退的情況下,咸豐皇帝回天乏術,不得不任命在籍的大臣,組織民間武裝力量對抗太平軍。

曾國藩作為二品大吏,在湖南有一定影響力,被朝廷任命為湖南團練大臣。

上諭由湖南巡撫張亮基差專人送到曾國藩家中。時間是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諭中說:

前任丁憂侍郎曾國藩,籍隸湘鄉,聞其在籍,其於湖南地方人情自必熟悉,著該撫傳旨,令其幫同辦理本省團練鄉民、搜查土匪諸事務。伊必盡力,不負委任。

清朝以孝治天下,在律例中明文規定,無論官位有多高,父母親去世後,必須離職回籍守孝。當然,如果朝廷有需要,也可以“奪情”,讓該官員復職或安排另外的工作。不過,如果該官員不願意復出,皇帝也不能強迫“奪情”。

曾國藩是一個守舊的人,他恪守封建禮儀,接到咸豐皇帝的聖旨後,第一反應就是拒絕。這不僅是為了守制,也是對舉辦團練沒有信心。

曾國藩是一個文人,從來沒有帶過兵打過仗,如果出任團練大臣,組建地方武裝力量失敗,那麼,他的一世英名,就算徹底毀了。曾國藩做事謹慎,沒有把握的事情,他一般不會去觸碰。

就在曾國藩寫摺子準備辭去咸豐皇帝的任命時,一個重要的人物突然出現。此人就是後來中國歷史上的首位駐外使節郭嵩燾。

馭人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曾國藩:除非對方不會開口說話

郭嵩燾不僅出身富裕之家,在當時也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文人,他敢於任事,很有韜略。郭嵩燾比曾國藩小7歲,他們在長沙讀書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可惜的是,屢次不中,好不容易在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考中進士,卻又遇到父母親先後病逝,不得不回家丁憂守孝。

曾國藩之所以能建立湘軍,與郭嵩燾的無私幫助分不開。可以說,郭嵩燾是曾國藩建立湘軍時的最佳合夥人。

郭嵩燾為何要幫助曾國藩呢?善於馭人的人,不會刻意去駕馭誰,但只要有人出現在自己面前,並開口說話,你就有方法駕馭對方。曾國藩駕馭郭嵩燾的方法,非常實用,主要包括三點: